砸锅卖铁养男人,“她时代”的乙女文化消费

长期以来,游戏似乎为男性而生,无论“农药”还是“吃鸡”,都是以男性玩家为主,赚宅男的钱。

这并不是说女性不爱玩游戏,不愿为游戏花钱,而是专为女性玩家打造的国产游戏类型很少。

近日,一款专为女性打造的游戏——《恋与制作人》,仅在安卓游戏平台TapTap上,公测期间,已经有超过46万次的安装量,一度冲到了下载榜的第一名。

砸锅卖铁养男人,“她时代”的乙女文化消费

恋与制作人

由此可见,女性玩家的热情一点都不比男性弱,更夸张的是,在微博上,已经有人为了这个游戏花费了上万元,在游戏花钱上毫不逊色男性。

其实《恋与制作人》的游戏很简单,主要分成“谈恋爱”和“经营影视公司”两部分。玩家可以自己设定女主角的名字,4个男主角则是典型少女漫画或网络小说中的人物。

他们包括说话毒舌、有飞翔超能力的警察白起,刀子嘴豆腐心的霸道总裁李泽言,腹黑的天才教授许墨,还有颇像鹿晗的超级偶像周棋洛

砸锅卖铁养男人,“她时代”的乙女文化消费

深圳玩家筹资为李泽言庆生

4个男人都带着不可说的目的接近女主角,并且爱上了她。他们会淋雨送女主角回家、在雪地里跨年、去郊外看萤火虫等。

而国内知名声优配音的撩人对白,更是让很多女生欲罢不能。

砸锅卖铁养男人,“她时代”的乙女文化消费

《恋与制作人》中朋友圈,电话等现实场景

除了声控福利的对白,最具特色的大概就是将现实生活的社交方式带入游戏,当天才科学家许墨在朋友圈里给你留言,帅痞的白起警官不时打电话担心你的安全,超级巨星周棋洛会秒回你信息,邀请你一起吃Souvenir的布丁时,混入现实的虚拟互动不断增强着代入感,迷倒无数“白夫人”、“李太太”、“许墨老婆”、“周萌萌妻”。

砸锅卖铁养男人,“她时代”的乙女文化消费

但是,这些爱和浪漫并不是免费的。

谈情说爱的关键就是搜集“羁绊卡”,得用 “钻石”才能抽取。如果某位角色的卡足够多,女主角就会接到他打来的电话、发来的信息、收到“朋友圈”的回复,好感度也会加成。越浪漫的情节,游戏设置的门槛,也就是对羁绊卡的要求也越高。

当然,你也可以“不顾老公”,选择慢慢积攒金币和钻石,但乐观偏差会让你盲目自信地认为比他人更容易抽到SSR,赌徒谬误又促使你相信下次抽到SSR的几率更大,继而陷在冲动消费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以至于有人疾呼:“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

砸锅卖铁养男人,“她时代”的乙女文化消费

四个野男人

这种花钱买来的浪漫情节,跟买游戏装备获得好的游戏体验类似,在现在的游戏环境中也是很正常,毕竟打游戏也是一种文化消费。

但《恋与制作人》存在的明显硬伤也是嘈点满满,就如网友“柚子冰苏打_Restart”说的:

《恋与制作人》游戏本身文案水平低,台词幼稚,数值设计不合理等,都显得这个游戏缺乏足够诚意。从游戏剧情来看,《恋与制作人》的确只是普通网络小说水准,不少台词如“只要你在风里,我就能感受的到”“我贪得无厌,想要你的全部”等,都被网友大呼羞耻。

俗套的玛丽苏情节,令人羞耻的对白,但这也丝毫不影响国人对乙女游戏的狂热。

“乙女”这个概念来自日本,二次元作品的作者所使用的一种角色设定。可以用少女味

少女心少女兴趣来总结。

“乙女”主要指的是年龄介于14-18岁左右,幼稚半成熟的女孩子。(精致的猪猪女孩;爱粉色,想上小鲜肉的中年少女,大概是有中国特色的“乙女文化”)

砸锅卖铁养男人,“她时代”的乙女文化消费

精致的猪猪女孩

基于“乙女”的少女恋爱幻想与期待的这种特质,形成了“乙女文化”。

而“乙女游戏”也叫少女向游戏,是专门针对女性玩家开发的游戏,属于女性向游戏的一个分类,形式为一女多男即男追女,多以著名的声优,华丽优美的场景和感人至深的情节博得女性玩家的青睐。

国内公认的第一部女性向游戏,就是2002年7月15日,由朔太科技制作并发行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小狐仙》

砸锅卖铁养男人,“她时代”的乙女文化消费

小狐仙

长期的“乙女游戏慌”,就不难解释此次《恋与制作人》对女性玩家的冲击力,也让运营者意识到,“她时代”的到来,不仅体现在购买力上,女玩家的付费能力也是杠杆低滴。

中国虽然没能像日本有完整的二次元产业链,但相信在国内强大的乙女市场推动下,随之而来的周边、小说、动画也会层出不穷。

所以,少女们,准备好你们的钱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