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唯美的黑瓦白牆的徽派建築背後,卻是徽商女人的哀愁

在唯美的黑瓦白牆的徽派建築背後,卻是徽商女人的哀愁

快到清明節了,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時候,而安徽的徽派建築,猶如一幅幅迷人的風情畫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徽派建築其實和徽商是分不開的,大約五代就有徽州商人的活動痕跡,其中最活躍要數明清時期,以巨大的財富塑造了江南富庶,也讓徽州也形成了一種由白牆、黑瓦、馬頭牆和牌坊組成的古民居村落。

在唯美的黑瓦白牆的徽派建築背後,卻是徽商女人的哀愁

然而徽州商人以族群為紐帶,互相幫助,叔帶侄,舅舅帶外甥的方式,通過血緣緊緊結為整體,形成了“徽幫”,卻有一種人被長期排除在這個體系外,那就是他們的妻子。

在唯美的黑瓦白牆的徽派建築背後,卻是徽商女人的哀愁

徽州人很早就外出經商,出門在外有時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這就導致了徽州人早婚早育,也導致了徽州婦女早早的獨守空房。畢竟“商人重利輕別離”,徽州女人被圈在村子裡,而村子像一個被稻田包圍的島嶼監獄,這從徽州的那一排排的牌坊就能依稀看到昔日那些年輕的女子獨自經歷著生活、忍受著孤獨和青春流逝的痛苦。

在唯美的黑瓦白牆的徽派建築背後,卻是徽商女人的哀愁

在歙縣一地,現存牌坊的八十座中,貞節牌坊就佔了三十五座。而有一座“孝貞節烈坊”,建在清朝光緒三十一年的(公元一九〇五年),是用來集中表揚徽州地區的節婦烈女六萬五千零七十八人,而那時距離民國已經沒有幾年了。由於當時的徽州守節已經是一種“理所當然”,甚至有父親逼死女兒,只為了要博一個“貞節牌坊”,其“走火入魔”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在唯美的黑瓦白牆的徽派建築背後,卻是徽商女人的哀愁

當了解這段歷史後,再看徽派建築,就能感受到在白牆、黑瓦、馬頭牆和牌坊之外的味道——那是難以言喻的痛苦和孤獨。

蓋飯娛樂 有料有趣,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