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的小孩,在幼兒園裡是這麼「玩」的!

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的幼兒園,很多家長提早一年甚至幾年就開始做準備了。可是什麼才是好的幼兒園,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應該學什麼,家長們都真的理解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外的孩子們在幼兒園都學了些什麼。

外國人的小孩,在幼兒園裡是這麼“玩”的!

英國:早期教育零壓力

英格蘭早期基礎階段教育體系(簡稱EYFS),是世界權威的嬰幼兒早期教育標準之一。EYFS是英格蘭所有官方認證的早教機構、幼兒園、個體育兒師都必須遵從的體系。EYFS根據孩子七個方面的發展來設定目標,這七個方面包括個人社會情感(情商)、身體、語言發展、藝術、數學、文字及認知世界。教師和家長系統而有計劃地設置玩具及活動等,從而讓孩子在玩耍、探索實踐中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

“玩兒”是英國早期教育EYFS的主體,凌亂而自由地玩兒是英國早期教育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凌亂而自由地玩兒主要是給孩子提供豐富的媒介材料,例如塗料、土壤、水、泡沫、食物等,以及一些器械,例如碗、勺、桶、刷子等,孩子利用所有的感官,尤其是觸摸來自由地玩兒。孩子在自由地摸索中,首先對事物的顏色、形狀、質地和物理性狀有了感官認知,這是EYFS中認知世界的學習。其次是藝術啟蒙對於媒介及材料的認知。藝術的發展首先要有想象力,其次要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出來,理解媒介及材料是藝術表達的基礎。

其實英國早期教育EYFS也不完全是兒童自行領導的教育方式,由老師或者家長引領的活動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這樣的活動包括兒歌小組、音樂律動課、自然課、網球課等。

英國的早期教育中,無論是什麼課都是在沒有壓力的狀況下學習,因為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慾及對於生活的熱情永遠是英國早教的主題。例如為3歲孩子設計的網球課,對於打網球的技術培養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加強孩子對於球的認識與感覺,是身體能力的發展;對於不同的運動姿勢及玩法,老師會特別強調不同的詞彙,是語言的發展。

外國人的小孩,在幼兒園裡是這麼“玩”的!

德國:玩耍等於學習

我女兒從一歲半到六歲在德國上幼兒園,對德國人的教育方式我一直頗有感觸。這裡從幼兒園開始,提倡的就是寓教於樂,不偏重識字、數數、學外語的教育。他們有專門針對幼兒園的統一教學大綱,每學期請家長單獨面談,從各個方面對孩子做出評價,比如說語言能力、與其他孩子相處的能力、能數多少數了、對音樂的感覺如何等等,然後提出改進意見。

在開全體家長會的時候,老師提出一個觀念:玩耍等於學習。他們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們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學習已經不知不覺地開始了,從尋找小夥伴、如何正確處理被同伴拒絕或遭到排斥等等,孩子們已經在學習如何與人打交道了。

幼兒園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一個玩具誰先拿到手,就歸誰玩,別的孩子要學會耐心等待,不能爭搶。他們教育的重點不在認識多少字,或者能數多少數這些方面,而是全面地培養一個孩子最基本的素質,從小樹立正確的為人處世原則。比如,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能打斷人家,要耐心地等待對方停下來的間隙,才能問問題或插話。

在家長簽字同意的情況下,老師每天會拉個大木車,選擇一到兩個孩子去附近的超市為幼兒園買東西。學齡前孩子的活動是最多的,他們要去當地的醫院、消防隊、環保局、警察局等地參觀學習。這些地方,都有專人負責接待和講解,把這些小朋友當做尊貴的客人一般,煞有介事。在醫院,醫生們給小孩子綁個繃帶什麼的在手指或手臂上,消除他們對醫院的陌生感和害怕心理;在消防隊,孩子們可以登上消防車,跟那些義務的消防隊員們一起擺擺演習的樣子。

外國人的小孩,在幼兒園裡是這麼“玩”的!

法國:幼兒園和小學在同一所校園裡

在法國,學前兒童的看護分為兩個階段:0~3歲的託兒所階段和3~6歲的幼兒園階段,又稱學前班階段。學前班和小學共同構成了法國的初等教育部分。0~3歲寶寶的託兒所,主打吃喝拉撒睡及發展身體活動機能,很少會觸及到學習,最多不過是講講故事或者畫畫塗鴉。

幼兒園和小學一般設在同一個學校裡,編制相同,每班規定學生人數在25個左右,由一個班主任加一個生活老師管理。在保證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幼兒園的主要目的是發展身體活動機能、培養獨立生活技能、語言會話能力以及群體生活經驗。

法國幼兒園的學習,沒有任何考試分數之類的要求。反之,小朋友們不用排排坐,不用齊聲念,他們可以在五彩斑斕的教室裡,自由組合自由活動。老師教的時間很短,大多數都是孩子們自己在動手。粘貼剪塗鴉、小手工、講故事、讀繪本、聽音樂、體育活動以及戶外活動,簡單的數字、字母和拼寫被貫穿其中,寓教於玩樂。

個人以為,法國將幼兒園和小學設在一起的做法,益處多多。於家長,可能只是節省了一筆託兒所的費用,而於孩子們,卻是瞭解和適應集體生活的良好開始,是學習和融入學校環境的無痕接軌,更是之後五年小學生活的重要經驗積累。

外國人的小孩,在幼兒園裡是這麼“玩”的!

芬蘭:吃睡玩,幼兒園只幹三件事

芬蘭0~6歲的幼兒,在幼兒園裡只幹三件事:吃、睡、玩。每天玩四五個小時,孩子玩得過癮,也玩累了,回家後睡個好覺。那麼,孩子真的能在玩中學到東西嗎?來自芬蘭運動幼兒園的園長Anna表示,玩跟人一樣,也有等級:一種是自由自在的純娛樂式玩耍,另一種是寓教於樂的遊戲式玩耍。一些家長之所以覺得玩是浪費時間,就是因為他們認為玩就只有娛樂式玩耍一種。

芬蘭幼教的理念有如下幾點精髓:一是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探索及理解的動力;二是孩子也天生有愛玩的天性,這是實踐與創造的動力;三是人類的社交性,以及分享信息和觀念的本能動力。在尊重兒童天性和心理發展的基礎上,芬蘭幼教把玩耍分為兩種:一種是孩子們自發、自由組織的玩耍,另一種是由教師設計指導的遊戲活動。

在芬蘭幼兒園的日常安排中,根本沒有上課這回事,玩是最正經的事:首先,芬蘭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是全球最多,每天最少兩小時。孩子們每天在這種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熱愛環境、熱愛大自然。其次,自由玩耍。兒童可以真正掌控並維護局面,自己做決定,解決自己的問題,制定並遵從規則,與他人相處。

而在固定的班級授課中,兒童無法自己做決定,只能按照別人要求的做。被成人指導、保護、迎合、分類、評判、批評、表揚和獎勵。這樣的時候,是孩子們快樂程度最低的時候。以安全名義剝奪孩子們的自由,同時也剝奪了孩子們面對生活中的危險和挑戰所必須的理解、勇氣和自信。

另外一種玩耍形式是由教師設計指導的遊戲活動。它可以是體能遊戲、語言型遊戲、探索型遊戲、建設型遊戲、想象型遊戲或社交型遊戲等。比如幼兒園8:30~9:00的早晨分享會,孩子在講述自身經歷、想法的時候,有利於語言訓練、自我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