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每臨大事有靜氣

「推荐阅读」每临大事有静气

我非常喜歡《菜根譚》裡的一句話:“每臨大事有靜氣。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古人認為,靜氣是一種修養、一種氣質、一種境界、一種智慧。一個人只有內心安靜,才能冷靜思考,正確判斷,平和處事,坦然地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推荐阅读」每临大事有静气

有個故事說的是:父親丟了一塊表,抱怨著四處尋找,可怎麼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後,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兒就找到了。父親很好奇,兒子則回答:我就安靜地坐著,聽到秒針發出的聲音,順著那個方向一看,表就找到了。這就是“心靜”的力量。人一靜謐,能靜思反省,開悟生慧。當然,靜心並不是說了無牽掛,無所事事,觀望等待,而是指由襟懷坦然所得到的心理寧靜,從而達到不追逐名利、不惑於浮華、遇事能夠保持清醒、冷靜思考、沉著應對的精神境界。在當今人心浮躁的時代,擁有一種大智若愚的靜氣十分重要。

「推荐阅读」每临大事有静气

寧靜致遠。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課是安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靜,有助於我們對人生前途深遠的思索,希望和理想的藍圖也常在靜靜的思考中臻於成熟。只有靜氣,才能讓人保持頭腦清醒,深謀遠慮,鑑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讓人淡泊名利,心態平衡,心有定力,不為進退滋擾,寵辱泰然不驚。只有靜氣,才能讓人志存高遠,目光遠大,不會為一點成績而驕傲,不會為一時挫折而沮喪,處理問題才能從容不迫、舉重若輕。只有靜氣,才能讓人認知健全,明白事理,知榮明辱,演好角色,心無旁騖,追求卓越。只有靜氣,才能讓人勇於爭先而不計名利,品格高潔而不孤芳自賞,剛正不阿而與人和睦相處,始終保持那麼一股精氣神,難不倒,誇不倒,誘不倒,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心靜明理。在當前物慾橫流的社會環境下,許多人急功近利就是在為生活奔忙,這樣也很容易在物質的羅網裡迷失自我,心態浮躁得宛若湯煮。心煩意亂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著急上火者有之……有的人“剛燒火就揭鍋”,急於求成,好大喜功,懶得打基礎;有的人喜好“顯山露水”,不去在求真上下工夫,難以務實,做秀不做事。要做到心靜如水,經受住各種考驗,方能在平凡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追求。

浩然處世,靜氣養身。心靈無慾恬淡才能使志向明確堅定;心靈的純潔寧靜才能使思想境界遠大宏偉。凡是能成大事者,沒有耐不住寂寞的,他們都能靜下心來自修。

「推荐阅读」每临大事有静气

齊白石成名後,有人問他如何從一個木匠華麗轉身為一個作畫的巨匠?齊白石說:“作畫是守靜之道,涵養靜氣,事業可成。”涵養靜氣是一種能力的體現,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只有把其當成一種快樂,才能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心看待名利得失;涵養靜氣更是一種精神的昇華,一種自我跨越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在平凡的生命歷程裡發掘真我,為平庸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天地間真滋味,唯靜者能嘗得出。”靜氣是人生的一種從容之態,是精神不可或缺的園地,它促人思考,給人以智慧和力量。我們只有把握好自己的內心,學會靜下心來,擁有一份從容淡定,才能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一切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