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爲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他們生在大院中,成長於文革時期,不受家長、教師太多束縛,有更多時間選擇混不吝地街頭遊蕩,玩世不恭,在紅色血脈的包裹中早早開始人生的最原始積累,為日後的“頑主”生涯打下基調。

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為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作者丨劉雨錕

生在大院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北京各個黨政軍機關大院的獨特文化氛圍孕育出一批“大院子弟”,他們中有人成了知名作家、搖滾教父、著名導演、優秀演員,還有人攪動影視圈風雲成為幕後大佬,這就是日後大家所熟知的華誼兄弟王忠軍、王忠磊。

大院子弟的代表王朔在《看上去很美》中寫道,大院的待人處事,思維方式都自成一體,“與老北平號稱文華鼎盛一時之絕的700年傳統毫無瓜葛。我叫這一帶‘大院文化割據地區’。”

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為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他們成長於文革時期,不受家長、教師太多束縛,有更多時間選擇混不吝地街頭遊蕩,玩世不恭,在紅色血脈的包裹中早早開始人生的最原始積累,為日後的“頑主”生涯打下基調。

就像王忠軍從一個躲在被窩裡畫連環畫的小孩,一路成為影視大佬。

他們在70年代,可以讀到凱魯亞克和塞林格,集體坐大轎車去看電影,包括大量普通人接觸不到的內參片,《羅馬之戰》《紅與黑》《巴頓將軍》《基督山恩仇記》等等。

那時普通民眾能看的只有社會主義國家引進片和文革後期新拍攝的國產片。

藝術薰陶下,王忠軍對繪畫、建築、造型藝術都“有自己的感受”,他可能是電影圈裡最愛藝術的,他花了3.77億元拍下梵高的《雛菊與罌粟花》、2.07億元拍下曾鞏《局事帖》、1.85億元拍下畢加索的《盤髮髻女子坐像》,還藏有吳冠中、楊雲飛等當代藝術家作品。

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為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同時王忠軍自己也畫畫,至今6次舉辦畫展,自詡在畫家中自己也是最好的之一。他會選擇在自己的隱秘畫室接受採訪,相比之下弟弟王忠磊更喜歡在故宮旁的自家五星級會所與記者見面。

喜歡藝術,但不侷限於藝術,正是王忠軍的聰明之處,在他後來的人生中,選擇以一個商人的視角來看待藝術。

當然,大院子弟也比普通人有更多的試錯空間。王忠軍也是如此,初中畢業,他表達了當兵的願望,沒想到半天不到,在總政工作父親就把事兒辦妥了,臨時把他插進入伍名單。

1980年退伍回京後落榜中央美術學院,王忠軍又求父親幫忙進了國家物資總局。後來王忠軍趁全民經商熱潮還未出現,主動放棄了鐵飯碗,辦起購物雜誌,兩年後年賺30萬元。

賭風口

背靠著大院,優勢還有很多。他們擁有足夠的支撐和領先時代的眼界,在他們身上看不見普通人的瞻前顧後,遇到風口,敢衝敢退。這樣的性格一直體現在王忠軍未來的選擇中,一直持續到後來,華誼兄弟精準地踩上電影行業的幾乎每一個步調。

1994年,在美國邊讀書邊送外賣的王忠軍,帶著5年攢下的10萬美元鉅款回京創業,這時的他34歲。

這一年是南巡講話後的第二年,鄧小平生平最後一次視察上海,他在新錦江飯店43層的旋轉餐廳看城市夜景,說“上海變了”。資本在國內捲起風沙,開始尋求出口,當年湧現出《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等一大批經典作品的影視圈成為資本下一個可能的目標。

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為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還是1994年,馮小剛和王朔創立“好夢公司”,企圖在其中分得一杯羹,但卻因劇本“津津樂道挑逗女性、咀嚼玩味男女之間不正當的情感、引導錯誤價值觀”而頻頻被斃。

揣著10萬美元回國後,王忠軍成立了華誼兄弟廣告有限公司,辦公地點是國際飯店的一間套房。每次開會大家就在窗臺上坐著,坐滿一圈。

王忠軍和王忠磊歷來分工明確,一個負責戰略決策,一個負責具體運營。讓王忠軍踏踏實實翻一百頁的報告是很難的事情,他最多看到前三四頁。公司早期打印在A4紙上最粗糙的財務報告——字號還挺大的——他只能看三個數字。

王氏兄弟從餐飲廣告做起,隨後看中企業形象標準化設計的空白市場,中標中國銀行15000個網點的項目,大賺一筆。到了1997年,華誼兄弟廣告公司的年銷售額就已達到6億元。

資本在這時開始發散其觸角。1998年,機緣巧合下王忠軍、王忠磊投資影視。第一部是英達導演的《心理診所》,投入500萬元,最後憑藉中國銀行和VISA的植入式廣告居然盈利近500萬元,投資回報率100%。

從此,王氏兄弟正式踏入影視圈,開始擁抱上資本。2003年,恰逢民營資本允許進入影視發行領域,電影製作環節全面向民資和外資開放。王忠軍隨即增持參股公司,實現華誼在電影製作、發行上的完整生產體系。

華誼的盤子越來越大,兄弟對公司控制權卻絲毫未有減弱。

王忠軍把自己的成功歸於“運氣”。

很難說這是因為他們正好趕上好時代,還是那個年代的電影人集體創造了時代。華誼確實屢屢踩中時代節點,創影視行業之先。但這樣的例子在上市後變得越來越少。只能說,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圈子

王忠軍善於經營圈子,電影是他擴展人脈的舞臺。

1998年,王忠磊在北京民族宮電影院,《不見不散》的首映禮勾搭上憑處女座《甲方乙方》大火的馮小剛。隨後王忠軍同時投拍了馮小剛的《沒完沒了》、姜文的《鬼子來了》和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

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為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1999年,華誼投入600萬元拍攝《我的1919》國慶獻禮片時虧了100萬元,但也憑此和當時的北影廠廠長韓三平、演員陳道明、許晴搭上了關係。

2005年,華誼兄弟通過併購天音傳媒,收編了張紀中和黃磊。當時王忠軍還試圖調整工作狂張紀中的工作狀態,“什麼是大製作人啊,你得有自己打高爾夫的時間,得有和老闆享受閒情逸致的時間。”

在普通人掙扎於溫飽的年代,大院子弟們都在合縱連橫。比如馮小剛,和鄭曉龍交好後進入圈子,結識了王朔,稱“抬頭望見北斗星”。此後馮小剛便從美工變為編劇,後面拍《甲方乙方》時,又靠葉京借到了一個營的坦克。

拿到融資後,華誼兄弟開始做起明星經紀,簽下李冰冰、范冰冰、胡軍、佟大為等7個明星。彼時國內明星經紀剛剛起步,華誼可以從一個明星的收入中抽取一半作為分成,而這個數字在2018年已經降到5%。

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為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南方娛樂週刊曾這樣描述大院子弟:在封閉年代體現為軍事化崇拜,而之後到了商業年代,則是資本炫富與資源壟斷兩兩相望,在宛如自家後院的市場橫衝直撞。

兄弟

馮小剛在華誼的發展中起到的作用無人可以替代。他有時喝多了會嚷嚷,華誼兄弟不止兩人,他也是其中之一。

《睿士》做過一個封面報道:馮小剛和他的兄弟們。馮小剛找兄弟不看性格,看態度, “態度一定要端正。這就是做兄弟起碼的門檻了。跟兄弟一起幹活,你不能給兄弟抹黑吧?你不能給兄弟拖後腿吧?”

他的兄弟包括譚盾、劉震雲、王忠磊、羅攀、石海鷹。“大浪淘沙,留下來這麼些人”。當然其中一些兄弟也在最近的風波中與馮小剛一同遭到崔永元痛罵。

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為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王氏兄弟和馮小剛之間情誼多濃,外人不好判斷。但馮小剛與華誼兄弟確實是互相成全了對方。

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在A股創業板上市,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影視公司。馮小剛和王忠軍、王忠磊兄弟親臨現場。上市當天,王忠軍身價超過30億元,馮小剛持有市值也破2億元。看到股價飆升,馮小剛樂得豁開一嘴牙。

馮小剛妻子徐帆後來透露,馮小剛曾減持套現2億多元,光稅就交了四千萬。

當然持有市值是虛的,尤其是股價跌穿地心、股份質押被當做套現跑路的今天。不虛的是華誼對馮小剛公司的收購,實實在在地抬高了做兄弟的門檻。

2015年11月,華誼兄弟以10.5億元高溢價收購馮小剛的公司東陽美拉70%股權,其中的10.35億元一次性交付給馮小剛。

這起併購一直為市場所詬病。當時東陽美拉僅僅成立兩個月,是一家總資產僅1.36萬元、淨資產為負的空殼公司,按此計算此次收購溢價率10萬倍。華誼的解釋則是,看重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和馮小剛的個人IP價值。

不僅僅是馮小剛,華誼還在同年以7.56億元收購李晨、Angelbaby、馮紹峰等明星持有的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此時距離這家公司成立剛剛過了一天。

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為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但深度捆綁馮小剛,帶來的負面影響則是外界對“馮小剛依賴”的質疑愈演愈烈。這個疑問從馮小剛加入華誼以就沒有停止過,最近又迎來新一輪的高潮。

對此王忠軍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多次回應,有時強硬,有時謙虛,但意思不變:我有馮小剛,你還沒有呢。“這是價值,不是依賴,”王忠軍說。

3000億夢想

2006年前後,馬雲經常被兄弟倆請來分享管理經驗。馬雲薰陶王忠軍:不要總想著靠電影賺錢。就像淘寶,做的是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王忠軍當時聽了心茫然:不靠電影賺錢,華誼靠什麼賺錢?

這個問題華誼到2009年上市時想明白了,因為上市意味著可以講更多的故事。

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為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那一年的華誼眼前沒有對手,它幾乎包辦了千禧年來所有賀歲檔影片票房冠軍。但也從此開始,內地電影市場與此前大為不同,市場化程度陡然提升。

目前正在排隊IPO的博納影業總裁於冬曾分析,2009年是製片業崛起的一年。大量行業外資本,包括風險投資和房地產遊資紛紛進入。華誼、保利博納這樣的操盤手面前出現了更多發展契機。

競爭加劇下,華誼開始推行 “去電影化”策略,不是不做電影,但要尋求電影外的更多空間。目前華誼兄弟的主營業務固定為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和投資四大板塊。其中王忠磊負責影視,王忠軍負責實景娛樂部分。

這也算是對“馮小剛依賴”質疑的回應。

2010年至2015年,華誼先後投資掌趣科技、銀漢科技、英雄互娛等多家互聯網公司。到2017年底,華誼清倉完掌趣科技,在先後超過20次的股票拋售中套現超過25億元。

同時從2011年起,王忠軍開始佈局實景娛樂,次年與觀瀾湖地產在海口共同開發了第一個實景娛樂項目馮小剛電影公社。馮小剛最新電影《芳華》就是在這裡拍的,公社的年遊客數量則在2017年破兩百萬人次。

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為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2014年,資本真正意義上蜂擁而至,BAT巨頭以及萬達、復星、恆大等都開始佈局,下場廝殺。其中騰訊、阿里、平安“三馬”在年末以36億元巨資定增華誼,成為影視行業上的定增巔峰。

2015年,平安銀行宣佈與華誼兄弟達成300億元的戰略合作,融資用於旗下實景娛樂項目建設,以及海外併購的“內保外貸”。王忠軍當天表示,要做“華誼系”:“華誼系兩年內一定有幾家百億級的上市公司,綜合做到3000億市值,也就是5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美國的華納,也就是500多億美元。”

但此時的華誼兄弟已經走向頹勢,“三馬入華誼”是華誼兄弟及整個內地影視行業最後的瘋狂。

2013年,華誼以30億元的總票房繼續領跑內地市場份額,儘管身後已有光線傳媒等大軍壓境。到了2014年,華誼丟掉影視龍頭的地位,全年票房位列光線傳媒、博納影業、樂視影業和萬達影業之後。

市值方面, Wind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6月22日,華誼的市值167億元,排名行業第15位,被光線傳媒遠遠甩開。

何以解壓?

2015年開始,影視行業明顯感到政策收緊,多家影業公司IPO受阻,定增融資方案遲遲無法落地。資本撤離,已經連續兩年的資本寒冬讓行業開始反思。

6月18日,第二屆影視領袖峰會上多家影視上市公司老總唱空行業,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表示影視行業已經過了估值的高峰期,未來一兩年內,說不定有幾千家的公司要倒閉。於冬則稱,一味靠資本市場融資來抬高電影門檻是不現實的。影視股股價還會下跌。

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為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王忠磊也在會上表示了對資本市場的看法,“有的公司沒有上市,所以對業績對賭、以及公眾對電影的不同理解,沒有體會到壓力。華誼作為最早進入資本市場的影視公司,對這些壓力深有體會。”

上市後的華誼熱衷資本,早已成為一家投資公司。2017年,華誼兄弟對外投資了14家文娛影視公司,同時還涉足金融,成立了中融天企(天津)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但電影主業的起伏不定,讓靠近資本的王忠軍無法依靠其多樣化策略在寒冬中扭轉頹勢。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華誼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營收2.58億元,只比2016年增長了158萬元。截止一季度,已經有蘇州、長沙、南京和建業的4家電影小鎮或電影世界建成,預計今年陸續開業。有媒體報道,蘇州的實景娛樂項目已經開發了7年,遲遲未能開業,華誼影城蘇州有限公司總負債高達21.67億元。

王忠軍曾希望在2016年建成20個主題公園,這樣年收可以達到180億元,相當於6個香港迪士尼。“品牌就是印鈔機,”王忠軍擲地有聲的幾個字言猶在耳。

3000億市值美夢破滅,華誼兄弟為何從大院子弟變成資本賭徒

華誼的互聯網板塊營收也在2017年降低一半以上,並在2018年一季度繼續同比下滑。唯一大幅增長的,還是電影老本行。

目前看來,華誼的電影優勢早已不再。唯一可以關注的是依靠實景娛樂項目擁有的近933萬平米土地儲備。這個數字可以排進2017年房企土儲面積排行榜前50,與北辰實業相當。華誼兄弟在2015年頗具眼光地收購了華遠地產旗下的華遠嘉利,擁有獨立拿地的資質。此外據媒體報道,目前蘇州華誼影城中就有住宅銷售項目。

一個影視行業的資本故事,最終兜兜轉轉可能還是要落到最無趣,但同時也最有前途的地產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