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盤點工具案例合集

1 績效潛能矩陣(方格圖)

用績效潛能矩陣做人才盤點有兩個維度——績效考核和素質評估。

縱軸是績效或KPI或一些量化的結果,而橫軸是行為或者素質等,它反映的是全面績效,也就是人才在過去的一年當中達到的業績的結果和行為,或結果和過程。

人才盤點工具案例合集

通過績效貢獻考核和素質評估,瞭解隊伍狀態和人才特點,制定針對性培訓計劃,推動上級輔導培養下屬,幫助員工認識、發展自我,為人才使用提供依據。

當然,華為績效潛能矩陣(方格圖)也有一些使用原則:

(1)定期檢查,一般年度組織開展,多放在年度績效評價後1—2個月內進行主要審視績效(2)貢獻和素質評估,也可以審視潛力

(3)方格圖的作用人群規模建議大於40人

(4)直接上級確定方格圖位置時,需要與下屬進行一對一溝通

(5)方格圖的結果及應用需要經過至少兩級審核

把人才對號入座之後,再去識別關鍵人才,進行人才發展、晉升和激勵。

2 崗位矩陣圖

這個工具也加崗位匹配度矩陣。

人才盤點工具案例合集

如圖,可以幫助主管明確各崗位的滿足度、匹配度、人員潛力,有力支撐組織人才的選用預留管。

圖中信息量非常大,首先最上方是某某總監,數字17/11,前者是部門的總編制,後者是現有的人員數量。這裡面的2A2B,指的是過往四次的績效水平,此外還可以還包含工齡、司齡以及薪酬水平是否達標,人員調動或借用是否頻繁等信息。

如果經常用這張表格,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組織內部的人才全貌,既有組織結構、上下級關係,又有人員信息和人員狀態,各種情況一目瞭然。這個工具需要實時刷新,至少每個季度要review一次,確保信息的正確性和及時性。

這個工具大多數人如果用好的話,基本上可以滿足對應業務部門的人才盤點和組織審視的要求。此工具尤其適用於管理層和人力資源的盤點。

3 人才潛力與效能

潛力一般分幾個部分(如圖),高潛力人群一般可以從變革敏銳力、結果敏銳力、人際敏銳力和思維敏銳力來識別。

人才盤點工具案例合集

變革敏銳度高的人,能夠積極引入新的觀點,喜歡創新,喜歡開拓。思維敏銳度高的人,在工作中比較追求卓越,會產生很多靈動性的方法。

如下表:學習力(潛力)評價表

人才盤點工具案例合集

結果敏銳力高的人,就是目標導向和成就導向很強,對標準要求高。潛力和學習力實際上比較接近,這裡推薦給大家一個潛力測試標準,方便大家對人才的潛力進行評估和測度。

高潛力S——在1年之內有能力可以承擔更高的職責或挑戰

中潛力A——在2年之內有能力可以承擔更高的職責或挑戰

低潛力B——在3—5年內有能力可以承擔更高的職責或挑戰

無潛力—— 未看到幾年內有能力可以承擔更高的職責或者挑戰

卓越績效S——每次工作都出類拔萃,成為公司甚至行業內的榜樣

優秀績效A——幾乎總是能夠出色完成任務,是值得信賴的公認的優秀員工

良好績效B——基本能夠較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工作表現較為穩定

有待改善績效C——較常表現工作業績未達到要求

那麼如何識別出高潛力人才呢?根據總得分,20分及以上、14-19分、8-13分、7分及以下給出高、中、低、弱潛力的評價。

4 工作量分析和效能提升表

人才盤點工具案例合集

以一個招聘HR為例,每天要做招聘網站,面試,指導實習生,參加週會,要做勞務派遣,每天、每週用時是多少,佔工作量的比例是多少。HR配合主管,根據工時的統計呈現結果,進行分析調整,可以幫助員工管理時間,引導員工更關注關鍵路徑上的重點工作,聚焦工作重心。對於任何公司,在做人才管理和運營的時候,最需要做好的就是人的效率的提升。

5 人才的買賣機制

這裡分享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叫做內部人才的買賣機制。某公司有ABCD四個業務部,每個業務部的崗位成員配置結構基本類似,但是由於業務差異,導致每個組織的不同崗位會有冗餘,如何解決並快速在組織中發現人才呢?

第一,把可標準化的工作全部標準化,可平臺化的業務全部平臺化,並且提煉出標準,包括職級、用時、產出等等。

第二,允許部門與部門之間對人才進行買賣和短期置換。

如,張三是A部門的,李四是B部門的,張三是個高級員工,李四也是一個高級員工,但是B部門覺得張三其實比李四厲害。他向A提要求說要置換,或者是邀請張三過來,短期的勞動關係都劃給B,所有成本由B來給張三買單。置換期結束進行做結算,並統計後臺數據。

做了類似的操作後,我們發現張三這個人被頻繁地借用。那麼問題來了,要麼是張三有一種能力是整個公司不具備的,屬於稀缺技能;要麼就是張三的相對能力,在這個層級極其優秀,以致於用這個級別的成本僱傭張三,任何部門都覺得佔了便宜。那麼,張三就必須要被升級、被加薪,從而讓人才的非常規使用平靜下來。

通過類似的操作方式,非常容易準確識別出優秀員工的價值,更可以幫助優秀員工快速到達能力匹配的層級並獲得應有的酬勞,也能充分識別高潛人才,為優秀員工打開綠色通道。

長期進行類似作量的評估分析,可以幫助員工進一步明確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的分配,確定重點工作可能需要的資源,幫助員工找到提升的空間。

很多時候,這個表格其實更類似於一個時間管理工具,是組織內部在人才調整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我個人認為,時間管理不完全或者說只有一小部分是員工的事兒,大部分是組織的事兒。很少有人會主動花很多精力關注時間管理,很多時候員工都是不太清楚的。所以必須要組織來關注,做到極致可以類似於對人的評估一樣,對每個業務模塊、單元,準確地評估出具體需要多少人力時間、工作量的投入,才能更好地保證質量和產出,進而去約束一個人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投入。

用工作量化和時間管理,可以把很多員工的冗餘工作量和不應該產生的、附加的、不正常的工作量榨乾,讓組織對人才的評估更趨於專業化和精準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