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不受傷的5個原則,初跑者都該看看

跑步不受伤的5个原则,初跑者都该看看

一般來說,跑步受傷的最常見原因就是:冒進。比如前年小編受傷那次,本來跑10公里能用60分鐘跑完,但是某天為了拼一拼,把十公里成績跑進55分鐘,結果跑得快了點,之後膝蓋就受傷了,好幾個月都不能跑步。真是得不償失。

很多初跑者跟我一樣,總喜歡冒進,比如明明只能跑5公里,卻非要直接參加半馬;比如最快能用6分配速,非要用4分配速衝一下。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受傷。下面是跑步不受傷的5個法則,初跑者都該看看。

1、10%法則

跑步不受伤的5个原则,初跑者都该看看

我認識一個跑者,他的速度非常快,10公里能跑35分鐘左右,但遺憾的是,他的全馬成績只有3小時50多分。原因只有一個:跑量非常不穩定,經常受傷。比如5月份的時候,他的跑量是20公里,6月份的時候可能就猛增成了200公里。盲目增加跑量的結果是:他累壞了,感冒了。結果,7月份,他又不打算跑了。

一般來說,對於剛剛開始跑步的人,每週增加的跑量不應該超過上週的10%。比如,上週跑了50公里,那下週就增加5公里,這樣慢慢加起來,一個月也能跑不少。這樣做,能有效地避免傷病。

2、2天法則

跑步不受伤的5个原则,初跑者都该看看

去年,全運會群眾組冠軍運豔橋受了點小傷,但他當時沒管那點傷病,結果過了幾個月,傷病嚴重了,只能去每天進行理療。我也經常在後臺能看到這樣的留言:我膝蓋疼,最近也一直堅持跑,但還是疼,該怎麼辦?這時候該去治療或者跑休了。

在跑步的時候,如果有身體部位連續2天都在疼痛,而且越來越疼,沒有好轉的跡象,那就應該休息了。這個時候,就千萬別再跑步甚至參加馬拉松了,不然有可能積勞成疾。

3、10分鐘法則

跑步不受伤的5个原则,初跑者都该看看

有很多初跑者,一上來就猛跑,這樣你不受傷誰受傷呀。跑前熱身非常重要,有兩種比較常見的熱身方式。

一種就是靜態熱身,就是在原地做一些壓腿、拉筋等熱身動作;一種是動態拉伸,就是慢慢的跑,等身體熱開,再快跑。不管是哪種熱身動作,跑前都要保證做10分鐘,這樣你的身體活動開了,自然受傷的幾率也小了。

4、談話法則

跑步不受伤的5个原则,初跑者都该看看

對於我們初跑者來說,夏天跑步,最終極的目標就是為了健康。如果你並不追求成績,每次還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就很有可能出事。

所以我們慢跑就好了,如果你在跑步中,能和別人進行完整的對話,那就說明你的呼吸節奏很好,這就對了。

5、500公里法則

跑步不受伤的5个原则,初跑者都该看看

對於跑者來說,跑鞋就像汽車的輪胎一樣(赤腳跑和拖鞋跑的例外),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跑鞋,可以讓你足下生風,還能減少傷病的幾率。而一雙損壞的跑鞋,可能也會讓你更容易受傷。其實,在鞋能明顯看出來破損之前,它的一些功能已經不復存在了。

那麼,該怎麼判斷該換跑鞋了呢?最好是跑到500公里到600公里的時候更換一雙跑鞋。如果你體重較輕,那就600公里換一雙;如果你體重較重,那就500公里換一雙。

不過也可以這樣:幾雙跑鞋輪換著穿,這樣你的受傷幾率要比從不換血的跑者低39%。

跑步不受伤的5个原则,初跑者都该看看

以上,就是可以降低跑步幾率的幾個原則,初跑者都可以看看,借鑑一下。當然了,原則只是適合大多數人,並不是適合所有人,比如有些天賦異稟的跑者。希望大家都能越跑越快樂,越跑越健康。

跑步不受伤的5个原则,初跑者都该看看

轉載或合作:微信號makongduoren;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