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療的原理不是殺死病毒?!從治療原理說耐藥

抗病毒治療的原理不是殺死病毒?!從治療原理說耐藥

抗病毒治療的原理不是殺死病毒?!從治療原理說耐藥

千真萬確!ART(現在的抗病毒治療)的原理不是殺死病毒,而是抑制病毒複製!

HIV病毒的壽命只有1.5天,只要遏制住它們複製,數量就會驟減。我們每天吃藥就是為了保持藥物足夠的濃度,用來阻斷HIV病毒在體內複製,三種藥物,相當於在病毒複製的三個過程進行攔截。人體在不斷代謝,藥物濃度會慢慢下降,低於抑制病毒複製的最低濃度線,病毒就會抓住這一空檔興風作浪,這也是按時吃藥(依從性)的重要性——你需要按時、按量服藥,通過定時服藥補充體內藥物的濃度。

那耐藥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我們要了解一下HIV病毒的變異。治療之前,HIV病毒一天在體內複製幾十億個,數量龐大,HIV病毒本身很懶散,不會兢兢業業地複製出一模一樣的後代,經常缺胳膊少腿,我們管這種後代叫“變異毒株mutants”(變異就是病毒RNA上特定部分的很小改變)。如果你沒有服藥,這些變異無關緊要,它們不會變得更兇猛,也不會進化成耐藥毒株,因為這屬於放養型,叫wild types。問題是你服藥後,在藥物作用下有耐藥性的病毒存活下來,一旦這種病毒大肆複製後,我們稱之為耐藥。

依從性至少要達到多少才算及格?至少95%以上,也就是說100天你最多隻能有5天的失誤(失誤包括錯服、漏服、晚服),但是你不能說我連著5天不吃藥,其他95天都按時按量吃,那還不是95%。錯!連著3天斷藥非常危險。這個數字會讓人心存僥倖,在耐藥問題上也存在個體差異,有個人,一個月只有1-2次的漏服,也可能發生耐藥。有的藥物只要一次關鍵的變異就會全盤皆輸,比如NNTRIs—非核苷類藥物(包括依非偉倫和奈韋拉平),如果變異是K103N位點,哪怕你現在服用的是依非偉倫,那奈韋拉平也跟著遭殃,一旦耐藥,你差不多就只有放棄NNTRIs(非核苷類藥物)去申請克立芝之類的蛋白酶抑制劑(PIs)。總之,依從性越完美越好,因為輸不起。那晚服呢?人體在不斷代謝,體內濃度就像一個曲線在下降,偶爾晚服一小時左右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晚了好幾個小時,就應該補服藥物,不讓病毒有更多時間。雖然補服會在下次吃藥時藥物濃度過高,但這一般只會加大副作用而已,遠沒有耐藥的後果嚴重。誰讓你忘了呢?

這是耐藥的基本原理。如何得知是否耐藥?有耐藥檢測,大體分為兩種:基因測試和表型測試。前者是抽血後分析病毒變異點。比如發現K103N,儘量不會讓你使用NNTRIs藥物;後者是用藥物來測試試管中的病毒,比如對依非偉倫沒有反應,就說明病毒對依非偉倫可能耐藥。國外前者價格是350美元,後者則高達1000美元左右,高昂的成本就是耐藥測試無法在大部分國家推廣的原因。兩種測試準確性差不多,但有時候結果還互相矛盾,這需要醫生判斷了。

耐藥測試用於兩種情況:1.服藥之前;2.治療失敗。

一旦病毒對某個藥物耐藥就是終身性。耐藥測試的前提是VL(病毒載量)達到一定的量,否則測試不了,即便測試準確性也降低(通常抗病毒治療後病載低於1000很難檢測出是否耐藥)。

我國一些文獻報道在新發感染者裡有5-8%體內有耐藥毒株,所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上藥前測一下是否耐藥,北京的價格在600多元,沒有條件做耐藥的可能會著急:“不做耐藥測試,我怎麼知道是否耐藥?”服藥後務必保持服藥的依從性,病毒載量會在2-6個月內降到無法檢測到, 如果你保持極佳的依從性,病毒載量可以一年檢測兩次(其中國家會對服藥半年以上的患者,每年提供一次免費的病毒載量檢測)。按時服藥,發生性行為的時候使用安全套避免交叉感染耐藥毒株,你的組合可以吃很多年。

當某年你的病毒載量突然高起來,有兩種原因: 1.blips現象,這是暫時性,你不用擔心;2.耐藥。出現Blips的時候,病載通常在500以下,也有高達2000的,你不用換藥它也會自己消失。

怎麼區分Blips和耐藥?

病載反彈?!需要換藥嗎?

1.評估依從性;2.看VL數值;3.短時間內再測。比如你服藥3年,依從性極佳,這次的VL是220,很可能這就是blips。

如果你服藥1年,依從性不好,病載是4000,更多就考慮耐藥了。病載是判斷是否耐藥的標準,就像HIV測試是判斷是否感染HIV的標準一樣,CD4的下降最多叫“跡象”,如果CD4持續下降,可以考慮病載測試,CD4持續下降只是可能發生耐藥,不一定是真的發生耐藥。

我們已經知道保持一定的藥物濃度是可以有效避免耐藥發生,發生耐藥的主要因素主要是三點:依從性、吸收和藥物交叉作用。

在發展中國家,絕大部分耐藥是依從性問題,也就是說保持極佳的依從性是防止耐藥最重要、最主要的手段。

簡單說一下消化吸收和藥物交叉作用(很多國外資料說耐藥時不提這兩點,一是複雜二是依從性太重要)。

消化吸收:如果藥物不能正確被身體吸收,藥物濃度也會出現偏差,說個典型的:嘔吐。服藥後嘔吐可能會吐出部分藥物,因此半小時內嘔吐需要補服(超過半小時就沒什麼必要了)。整個消化吸收系統和藥物吸收有關,腸道疾病,比如長期腹瀉等,需要儘早治療和保養,這都可能成為影響藥物濃度的因素。

藥物交叉:最常見的藥物交叉作用和肝臟有關:某些藥和抗病毒治療共用肝酶,可能加速或減慢HIV抗病毒治療的代謝,比如可以導致需要24小時一次的藥物16個小時濃度就不夠了。有交叉作用的常見藥物:以"唑"結尾的抗真菌藥物, 西米替丁(治療胃潰瘍的抗酸藥),某些治療癲癇藥物(酰胺咪嗪)。抗生素總體上比較安全,但克拉黴素不能和依非偉倫合用。藥物種類複雜,聽傳染病醫生的建議總是沒錯的。中藥和抗病毒藥物的交叉作用非常不明確,建議謹慎服用中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