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水,青岛母亲河


大沽河发源于烟台招远阜山,在青岛市胶州入海。在青岛自上而下流经莱西市、平度市、即墨市、胶州市和红岛经济区,全长157公里,流域面积4781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45%,是青岛市重要的水源地,称之为“母亲河”。

青岛市区主要供水水源为黄河、大沽河、崂山水库三大水系。

连绵不息的大沽河从胶州东部蜿蜒入海,犹如一条蓝色的水晶项链;一个个生态旅游景观点缀左右,犹如镶嵌在水晶项链上粒粒珍珠,静候沽河游客的到来。在大沽河的东岸,有一片原生态的自然乐土,环境优美,远离重工业的污染。

在大沽河即墨市移风店镇河段,一座外形“帅气”、酷似“护目镜”的蓝色闸坝成为当之无愧的“河上一景”。记者从大沽河大坝建设指挥部了解到,这座“护目镜”拦河大坝就是大沽河即墨移风拦河闸,长二百多米,由10墩9闸构成。据悉,闸坝全线防洪标准为可以抵御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堪称“亚洲第一坝”,也是青岛市水利史上技术难度最大的项目。

大沽河是青岛的“母亲河”,在平度市境内长35.6公里,流域面积1259平方公里,占青岛市总面积的近30%。为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该市确定重点建设“三区四廊”,即建设309国道小沽河桥以北至旧店镇的“生态湿地景观区”、309国道小沽河桥以南至大沽河交汇处的“汉文化景观区”、仁兆镇至南村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旅游度假区”,打造沽河生态廊道、景观廊道、休闲廊道、度假观光廊道。


大沽河流经青岛多地区,于胶州湾入海,千百年来,大沽河浸灌着胶东这一方热土,哺育着沿河两岸的人民,被青岛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近年来河两岸的绿化工程,使大沽河的生态景观更添韵致。现在的大沽河,河水丰沛,波光粼粼,秋风轻吹,荡漾涟漪。

大沽河上建起亚洲闸王 观光通道可赏美景 9个上百吨重的半圆形拦河闸,像护目镜片一样安装在大沽河上,形成一道美丽风景。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青岛水利史上难度最大的移风护镜式拦河闸基础工程全部完成。4月20日前进入调试并开闸放水。到时,大沽河将恢复水流。

早在1000多年前,在大沽河入海口的胶州市曾是商贾云集的“密州板桥镇”。板桥镇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线之起航地,内陆地区丰富的物产通过河道运输至港口集散再由海路输出,或者反向运往内陆。大沽河作为通往山东半岛北部的运河成为海港与内河的中转运输水道。


一望无垠的绿色,草绿得发光,绿得发亮。在微风的吹拂下,它们欢快地翻滚着,一层叠着一层奔向远方。竞相开放的野花儿,红的胜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它们争奇斗艳地把河面染得五彩缤纷,逗引着蜂飞蝶舞。

大沽河百年古槐林 最原始的自然生态风貌 在大沽河即墨河段,有一片古刺槐林,具体位置在移风店镇黄戈庄村西,青新高速以北,当地人都称之为“古槐林”。老林子占地面积有1000余亩,堪称是大沽河沿岸最原始的自然生态风貌。酷暑骄阳似火,走入古槐林,顿觉凉风习习,这块百年的刺槐林成为避暑“圣地”。

提起青岛,你是否会想到碧海蓝天、红瓦绿树?其实,除了嬉戏海边、漫步八大关,你还可以去寻找属于母亲河——大沽河的美丽。流淌了几千年的古老大沽河如今重焕了往日的美丽,独特的湿地环境更是引人流连忘返,树木成荫、芦苇飘荡、水鸟成群、野鸭嬉戏,这就是大沽河如今的景象。


河岸上的树木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河中时不时游过一些乌龟、小鱼、青蛙等小动物,为大沽河增添了无限生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路风光显示出自然的伟力和巧夺天工的玄妙。一水一木,一花一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