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爲阿根廷經濟發展建言:合理利用外資 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學者為阿根廷經濟發展建言:合理利用外資 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阿根廷葡萄酒產業發達,2017年種植面積達22萬公頃。圖為收穫季節的阿根廷門多薩地區的葡萄園。

6月26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官網刊登的一則消息稱,由於乾旱和國內貨幣貶值引發的金融危機,阿根廷經濟在今年4月出現了近一年多以來的首次萎縮。對此,一些學者為阿根廷經濟如何保持穩定發展提出了建議。

  • 吸引更多外資

恢復國際競爭力是阿根廷政府的目標之一。阿根廷總統馬克裡的經濟團隊曾經估計,阿根廷需要約1000億美元的投資來發展經濟與提高國際競爭力。德國—阿根廷商會在2017年宣佈,在未來4年內向阿根廷投資約30億美元,並表示在阿根廷的德國企業歡迎馬克裡政府的經濟改革,認為這將提高阿根廷工業的競爭力。阿根廷商業與社會科學大學教授馬丁·西蒙尼塔(Martin Simonetta)提出,對阿根廷進行改革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吸引外資對於恢復經濟很重要。

但是,阿根廷國內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利於吸引投資的因素。阿根廷《紀事報》1月曾刊文稱,據畢馬威企業責任調查報告顯示,70%的被調查企業認為,阿根廷政府對企業徵收的高賦稅阻礙了企業在阿投資。其中,56%的企業認為省級政府徵稅過高,14%的企業認為稅收部門徵稅制度和信息不完備。針對政府近期的稅改,60%的被調查企業認為,阿根廷稅改將吸引更多企業赴阿投資。但是,目前阿根廷政府稅制改革方式是漸進式的,稅改的效果和影響力尚未很快地顯現出來。

  • 改善基礎設施

有學者認為,合理利用投資是阿根廷經濟發展的關鍵,掌握技術比購買生產設備更加重要。阿根廷聖安德烈斯大學副教授恩裡克·川村(Enrique Lucio Kawamura)提出,政府應當鼓勵對能夠提高生產效率並且具有較高出口潛力的私人企業進行投資,以此滿足市場需求,如軟件行業。此外,阿根廷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亟待加強,政府應當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

西蒙尼塔表示,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運輸成本,讓農產品等貨物在終端市場的價格更具競爭力,從而減少農民因旱災遭受的損失。應將阿根廷外來資金的使用重點放在實現國內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其次是農業、礦業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

  • 完善產業佈局

西蒙尼塔稱,太平洋地區是地球上發展最快的地區,阿根廷必須主動融入太平洋地區經濟增長的動態過程。他認為阿根廷的優勢在於農業資源。在世界人口空前增長的背景下,全球對糧食的需求將越來越大。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勞德研究所所長毛羅·吉蘭(Mauro Guillen)表示,近年來阿根廷對中國出口的農產品不斷增多。

據中國商務部網站信息顯示,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阿根廷農產品第二大出口目的地。2017年阿根廷對華出口農產品712萬噸,出口金額35.96億美元。阿根廷的牛羊肉、小麥、水稻、檸檬等農產品陸續登陸中國市場。

中國與阿根廷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也進行了廣泛合作,例如中國為阿根廷貝爾格拉諾鐵路改造項目提供了融資及工程建設服務、中國的軌道車輛等製造業產品也進入了阿根廷市場。

有學者認為,這次阿根廷旱災引發的農業減產波及該國整體經濟,說明了阿根廷既要保持傳統的農業優勢,又不能過於依賴農業,應當實現各產業的協調發展。

對於阿根廷來說,抓住中國在國際產能合作領域提出重大倡議的良好契機,完善自身產業佈局,是抵禦金融風險和由異常氣候引發的農業生產風險的可行之策。

編髮:馮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