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時間很貴 請拒絕盲目加班

在這個高頻快的時代裡,“加班”已經成為了一句口頭禪。好像逢人不說上一句忙,就無法與這個時代接軌。好像下班後不加會兒班,就會被你的同齡人拋棄。就好像現在值正周未,你卻沒有資格享受詩與遠方,只能坐在逼仄的寫字樓裡,加著沒有加班費的班。

你的時間很貴 請拒絕盲目加班

有人說,熱愛加班,是因為還有理想;

有人說,這個時代,只有偏執的加班狂才能生存;

也有人說,熱愛加班是為了不甘平庸;

現在刺蝟想說:你加班,很多時候是因為工作效率低。

一天24小時,有一多半都是在辦公桌前度過的,當然,怎麼安排時間,是我們自己的權利,不過從這件事情上,我倒是覺得我們可以藉此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時間,是怎麼分配的?

是有意識的安排,還是接受別人對你的安排呢?是一起床就開始打拼,開始當救火隊員,還是有時間給自己做比較深度的思考和長期的規劃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每日的能量分佈狀況,可能你早上比較有精神、下午比較容易犯困,而這樣的狀況每個人都會有小小的差異。所以你需要主動、有意識地安排自己每日的工作時間。下有

你的待辦事項清單是錯的

很多人喜歡給自己列待辦事項清單(To-Do List),也有各種App和軟件號稱是最厲害、最齊全的終極待辦事項清單。但坦白說,有多少厲害的系統,也就有多少用這些系統還在拖時間的人。

心理學家發現,當我們列下待辦事項時,這個動作本身會讓人覺得“我已經有了進度”,因此會獲得壓力的紓解和一點成就感。但這個成就感,也往往會讓人鬆懈,反而不會開始行動。

所以有些拖延症患者很會給自己列待辦事項清單,但一天下來,他們最大的成就,很可能也就是列這個清單。

另一種狀況,就是當待辦事項清單變得太長,反而會債多人不愁,對清單視而不見,或讓人只挑容易完成的項目先做。

因為一個需要深思的大案子和一個只需要跑腿的差事同樣都是清單上的項目,做一個算一個,當然比較容易畫掉的項目會是較好的選擇。

事不過三法則

出於以上這幾種心態,你給自己列待辦事項清單時,需要遵守一個很重要的法則,那就是:事不過三法則(The Rule of Three)!

“事不過三法則”的意思是:每天要從你的待辦事項清單裡,選出三件事,也只有三件事,來優先完成。一次不要給自己列超過三件事,而且我建議可以這麼分配:

第一件事,可以選擇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例如回一封電子郵件,不是太複雜,做完就能輕鬆劃掉,完成第一關。

第二件事,應該是跟未來計劃有關的,例如為年底的報告做一點研究。這件事未必今天就得做完,但每天增加一點進度,絕對有好處。

第三件事,則是做一件今天必須處理完的事情。

你的時間很貴 請拒絕盲目加班

為什麼建議這樣安排呢?首先,意志力就像是肌肉,我們的內心也需要暖身。當你在健身時,如果一開始就做強度最大的訓練,肌肉很可能會因此受傷,而且效率也不會太高。先完成一箇中低難度的項目,讓自己暖身,循序漸進。

利用“事不過三法則”的好處,是讓你在眾多雜事的清單中,做出選擇和取捨,找出事情的優先級,也不要讓自己被一個過長的清單壓倒。你也可以在每天睡前先列出第二天要做的三件事,這也就減少了早晨思考與做決定的時間,加快你開始工作的效率。

請避免“一心多用”

很多職場人士會覺得一心多用很厲害,能同時開好幾個視窗,在不同事項之間迅速跳躍處理,有威風的操控感。

但研究顯示,一心多用並不會讓你更有效率,因為其實我們並不是在同時處理好幾件事,而是不斷地在幾件事之間做注意力的切換。

腦部掃描顯示每當我們要切換注意的事項時,至少會動用到四個大腦部位:前額葉皮質轉移聚焦注意力,並選擇要執行的任務,後頂葉負責切換每個任務的規則,前扣帶回檢查錯誤,運動前皮質協調身體動作的改變。

你的時間很貴 請拒絕盲目加班

這一切都能在1/10秒內完成(真的要給自己的大腦拍拍手),但一天下來若不斷地來回切換,可能會讓你損失40%的工作效率!

所以,拜託不要再一心多用了!這樣反而更容易加重拖延症。

番茄鍾工作法

我建議你可以試試看

“番茄鍾工作法”。這是一個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奇裡洛(Francesco Cirillo)發明的。為什麼叫番茄鍾,不是因為意大利人愛吃番茄,而是因為他發明這個工作法的時候,用的剛好是一個番茄形狀的計時鐘。其實你什麼鍾都可以用,一般烹飪用的廚房計時鐘最好,若沒有,手機的計時功能也行。

番茄鍾工作法很簡單:首先,請先給自己設一個25分鐘後會響的鬧鐘。然後,就開始專心工作,一次只專注做一件事,並把所有的聊天信息、電子郵件和不相關的視窗都關掉。

你的時間很貴 請拒絕盲目加班

25分鐘後鬧鐘響起,就站起來動一動,休息5分鐘。這個方法的重點在此:當你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專心,休息的時候,也一定要休息。你可以出去走走,找同事聊天、聽首歌,任何事情都可以,但一定要讓自己離開工作狀態。

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重複4到5個回合,然後再給自己長一點的15分鐘休息時間,就這麼簡單!不過我發現它實在很有效,因為當你有了很明確的時間限制,而且又有固定的休息時,更容易集中精神,達成高效率,也更能幫你抵抗分心的誘惑。

雖說老天爺給每個人都一樣,一天24小時,但我們體驗時間的過去,卻是一件非常主觀的過程。

近年來,我的時間管理態度,從之前的“抓緊時間”,演變成現在的“操控時間”。

差別就在於,我以前會把每小時都當作一樣的單位來看待,設法塞得滿滿的,但現在我知道“時間感”是必須有鬆緊調配的,有時候你需要讓時間慢下來,才能在必要的時候讓時間加速。

學會管理時間,你會更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會在忘我沉浸的狀態中,高效執行好自己的待辦事項,從而讓自己的工作狀態換個新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