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尽管字形不漂亮的自古就有,但古人从不把字形的美丑作为评判书法好坏的标准,以丑书二字评判书法是当代人审美的浅薄之处、庸俗之处。

现在憎恶丑书者动辄以没有人喜欢凤姐为论据来批驳所谓的“丑书”,这观点貌似理由很充足,其实经不起推敲。书法之美不仅仅在于外形漂亮,更在于它的内涵。

批评丑书者往往以传统书法的卫道士自居,书法的传统来自于古人,那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评论书法的。

中国自汉代以来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古人常把好的书法比作“文质彬彬”的君子。《论语·雍也》一章记载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而文采多于朴实,又有些华而不实。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孙过庭在《书谱》论述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优劣时就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来论书,孙过庭指出书风不断迁移,由醇厚变为淡薄,由质朴变为华丽这是事物的发展常规,但他还是强调漂亮文采与醇厚质朴要相结合。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书谱》

虽然孙过庭反对闲置着华美的宫室去住古人的洞穴、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的这种书法观念,但他并不把漂亮作为书法的最高标准(《书谱》——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研。”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米芾手札

以人喻书,古已有之。如最常听到的“颜筋柳骨”就属于典型的以人喻书。以人喻书的古代书论,可以找出一大堆。例如:

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清.王淑《论书滕语》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北宋.苏轼《论书》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唐.徐浩《论书》

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唐.孙过庭《书谱》

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唐张怀灌《文字论》

综上可以看出,古人以人喻书并不关注外形是否漂亮,强调的是人的神气骨血肉,这和现在关注是否是凤姐的以人喻书根本不是一回事。

神气骨血肉俱备的是健康的活人,他可以有高矮胖瘦的不同。所以欧体之瘦、颜体之肥,苏轼书法之扁,黄庭坚书法之长,皆入古人法眼。

苏轼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以美人喻书——“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但他取赵飞燕、杨玉环为喻体,不是强调她们的美丽,而是强调“短长肥瘦各有态”,反驳杜甫“书贵瘦硬”的偏激观点。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王羲之

我国的书法成熟于魏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可以说是优秀书法经典的代名词,书法的理论也是从钟繇二王时代才真正成熟起来。

魏晋时重人物风姿,《世说新语》专立“容止”一篇记录其事。这个时期的男士有着三大爱好。第一是剃须,在魏晋南北朝以前,美男大多有着长胡子,三国时的关云长就是个美髯公。第二个爱好是敷粉薰香,就相当于现在的化妆抹香水。第三个是那时的男子多有着阴柔的审美观,魏国丞相何晏每天下班以后,喜欢穿上女人的衣服,追求娇柔和妩媚。

王献之“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这位当时天下第一美男 让简文帝之女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仰慕已久,她离婚后,坚决要求孝武帝把她嫁给王献之。皇帝下旨让王献之休掉原配夫人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

在那个人们追求洒脱放旷、冷峻玄远、归真自然的年代,老庄思想和佛教的流行,让他们摆脱现实的纷争回归自然,回归自我。这要求人们去掉人为造作,提倡回归自然,持守自身质朴的本性。

在他们看来,符合自然本性的才是美的,自然而然就是美。

所以他们不受世俗约束,不为外物所累,放浪形骸,率性而为,遗世独立,不拘礼节,这些正是魏晋时代的生活风气,涌现出那么多狂妄任诞之士。喝酒、长啸、裸形、做青白眼,把那个动荡血腥的时代渲染成华丽多姿。 事实上,才情兼俱,才貌合备的男子任何朝代都有,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人最为率性,最少约束,也最为与众不同。在那样的时代中,审美压倒了伦理,他们向内发现心灵的自由之美,向外发现山河的自然之美,追求人性的自在和张扬,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创造出一种充满灵性的美的意境,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所以那些美男个个丰采俊秀,气度飘逸,雍容美仪。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算子

尽管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在外形上比钟繇张芝的更妍美漂亮,但有意思的是王羲之反对“状如算子”的字,王僧虔强调“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当时的王谢子弟涂脂抹粉,个个追求仪表美,但在书法上却不把漂亮作为最高标准。可见,在古人的眼里书法之美和漂亮不是一回事。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王献之草书

书法美不是漂亮,那么书法的美是什么呢?

书法美的内涵难以一言以蔽之,如果强要把书法美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阴阳”二字。它包括曲直、刚柔、动静、疏密、大小、妍质等等矛盾因素的对比和协调。笔者试列举一二:

例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对比协调。字形的间架结构是书法家有意安排的,但以不见人工安排痕迹为上,自然美高于人工美。

所以王羲之在字形上以“有偃有仰,有欹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各尽字的真态为美,不以截鹤续凫的人工安排的整齐为美;近代书法衰落,反而以截鹤续凫的字形个头一般大、胖瘦一律的整齐为美。因此,眼界高的书法家喜欢魏晋楷书的自然,普通人喜欢唐楷的整齐,更有甚者等而下之,把印刷体当做最好的楷书。

什么是字形的自然美?宋·姜夔在《续书谱》中举例说:“谓如“東”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

把“東”字写短点,“西”字写长点,“口”字写大点,“體”字写小点,就是截鹤续凫,破坏字的自然状态。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截鹤续凫的馆阁体

又如,书法之美在于有阴阳向背,字势生动。

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蔡邕论书强调自然、阴阳、形势等书法美的因素。

唐代书法家 孙过庭 《书谱》描述笔势之美:“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再如,书法之美在于字迹体现出的旺盛的生命力。

元代赵子昂在《论宋十一家书》称“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以老熊的比喻来赞美苏轼书法的肥劲和气势,老熊的形象虽然不漂亮,甚至有点丑陋,但它具有无穷的力量,有惊骇百兽的气势;书法的美不在于漂亮,而在于给观赏者生命力的震撼。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张怀瓘评论褚遂良的书法"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之。"

褚遂良书法在笔意上表现的是一种高超的华美。在楷书作品《雁塔圣教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笔画轻灵,肥瘦互见,流利飞动,取弧势以增强笔力,动势呼应更加强烈,有意识地强调线条的曲线美和韵律美,风姿绰约动人。褚遂良的轻灵飞动之美 和苏轼书法的厚重之美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美,都是生命力的不同体现。

书法美为啥不等于漂亮?因为漂亮不包含阴阳对立的因素,是一种肤浅的单薄的低层次的美。在古代书论中,和漂亮一词意思最接近的是“妍美”,但书法中的“妍美”要参合它的对立面“质朴”才显得厚重有力度,漂亮的脸蛋上能包容力感十足的剑眉吗?不能。所以,以漂亮论书是肤浅的庸俗的,以丑书给他人书法贴标签也是庸俗肤浅的。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孙过庭在评价审美偏胜的书法时说,骨力偏多的字,就像枯木架设在险要处、巨石横挡在路当中;虽然缺乏妩媚,但体质却还存在;如果婉丽漂亮占居优势,那么骨气就会薄弱,类同百花丛中折落的花蕊,漂亮而毫无依托;又如池塘飘荡的浮萍,徒有青翠而没有根基(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则若枯槎架险,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若遒丽居优,骨气将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

在不能尽善尽美的书法中,孙过庭认为像巨石枯木的书法要比像落花飘萍的书法美。巨石枯木比落花要美,这就是书法的传统审美观,因为丑拙的巨石枯木有力量感,落花飘萍虽然漂亮,但没有的力感。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魏晋时代的男人们虽然追求个人的仪态仪表美,喜欢涂脂抹粉,有点伪娘,但他们清楚书法之美比仪表美有更广博深沉的内涵,所以论书常讲“形神”“妍质”“曲直”“刚柔”“迟速”“起伏”“大小”等阴阳对立而依存的概念,所以我们在古代的书论中极少见到漂亮的同义词。

由于传统文化的衰落,书法的阴阳让现在的人们觉得神秘莫测,而“丑书”一词因其可望文生义的浅白性,在评论书法时深得人们的喜爱,自出现开始就迅速传播,因其满足了不读书论、书史就能评价书法的人们的内心渴求,“丑书”和“漂亮”迅速的占据了书法评论的大众市场,似乎成了否定、肯定书法作品的灵丹妙药;但这绝不是书法鉴赏水平普及提高的表现,而是对书法的一知半解。

“丑书”一词的风行造成以下奇怪现象:业余写毛笔字的人自信比职业书法的还懂书法,手头有几本书法资料的比读过上百种碑帖的人还自信能把握书法的审美方向;没有读过没有读过书史、书论的人还很自信懂书法的鉴赏,很自信自己对书法有天生的美感;这正常吗?

每个人不学而知的“美感”是对漂亮事物的喜悦感,但可惜的是漂亮的字不一定是书法。如果漂亮工整的字是好书法,书法大家应当是电脑打印机,论整齐、漂亮、工整、标准,王羲之也比不过打印机,这正确吗?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清末进士、书画家、书画收藏家许承尧的隶书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米芾书法

魏晋时人们很注重仪表,为何王羲之却不以字形美丑来评判书法

米芾书法

欢迎留言,进行有理有据的争议讨论,谢绝人身攻击、贴标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