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寶贖回再被限額,但監管手中的真正王牌,還未祭出

餘額寶快速贖回被限額,早有明確的徵兆

從昨天(5月14日)開始,如果你準備將餘額寶贖回,在“轉出”界面的上方,會發現一行關於快速贖回即將限額的“溫馨提示”:

從6月6日0點開始,餘額寶轉出到銀行卡快速到賬(2 小時內)額度從每日限額 5 萬元調整到 1 萬元。而普通轉賬(第二天到賬)額度及消費支付等均不受影響。

餘額寶贖回再被限額,但監管手中的真正王牌,還未祭出

對於餘額寶來說,這一天還是來了。

有心的朋友或許還記得,今年3月底,有個別財經媒體曝出監管正在召開閉門會議,就貨幣基金的T+0贖回機制等問題,徵求行業意見。

當時的傳聞中給出了 4 項議題內容,其中赫然就有“單日賬戶快速贖回額度不超過1萬元”

餘額寶贖回再被限額,但監管手中的真正王牌,還未祭出

或許是因為缺乏“實錘”,當時這則消息並未引起市場重視。

但一個多月過去,這則傳聞已部分成真。

如果按照當時會議的監管邏輯,那麼接下來,餘額寶可能面臨無法用於直接消費的境地。

果真如此的話,那當初餘額寶的那些牛X閃閃的優勢,都將不復存在。

為何餘額寶頻被限額限量

餘額寶自2013年成立以來,依託支付寶數億級別的龐大用戶群,發展迅猛。截至2018年一季度,餘額寶基金規模已達16891.84億元,妥妥的全國乃至全球第一大貨幣基金。

但餘額寶越來越大的持有規模、直接對接消費場景,以及大額T+0贖回機制,也引發了監管的擔憂。

餘額寶之所頻被限額限量,主要原因有三:

1、脫離貨幣基金的本質

餘額寶的本質是貨幣基金,而從金融的本質來講,貨幣基金根本不具有、也不能具有支付功能,它就是一種現金管理的工具。餘額寶之所以能直接支付,說白了,就是通過變通規則,以及支付寶提前墊資實現。

2、天弘管理能力存疑

在跟支付寶合作之前,天弘在業內只能用“名不見經傳”來形容,和南方、華夏等基金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但餘額寶擴容之快,顯然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逾期,天弘基金的管理水平,是否跟上了餘額寶的擴容速度?存疑。事實上,天弘在非貨幣基金方面的業績表現,實在差強人意。

3、防範擠兌風險

對於超萬億規模的基金而言,如何防範好應對擠兌風險,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去年上半年,央行曾間接提醒防範擠兌風險,隨後不久,餘額寶個人持有份額就被下調到了25萬元。

餘額寶贖回再被限額,但監管手中的真正王牌,還未祭出

後餘額寶時代,如何協調購物+理財的需求?

如果順著監管思路,凡是具有支付功能的“寶寶類”產品,都可能存在T+0贖回限額、限制持有額度,甚至叫停支付的可能。這種產品除了餘額寶之外,常見還有微信的零錢理財、蘇寧零錢寶、京東小金庫。

所以,希望大家做好準備,萬一未來真的不能直接用餘額寶付款了,我們的這種消費習慣,就不得不面臨改變。

但即便發生這種情況,商家們一般也會提前公告。就好像餘額寶T+0贖回從6月6日起降至1萬,5月14日公告就發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種兼具理財與支付功能的貨基,還會繼續存在。

前段時間,餘額寶做出了升級,新增對接了鵬華、中歐兩家基金公司。這兩家公司也是規模較大、具備管理能力的優秀基金公司,或許能夠緩解天弘一家獨大所帶來的監管壓力。

升級之後的好處是,不用再等著9點搶購(不限購)、不受單日2萬元的申購限制、不受10萬元的賬戶總額限制。

餘額寶贖回再被限額,但監管手中的真正王牌,還未祭出

但需注意的是,一旦你做出了升級,選擇了鵬華或中歐,那就意味著在短時間內,你無法再換回天弘餘額寶了。

這是因為,天弘餘額寶是由支付寶代銷,而選擇升級之後,鵬華和中歐的餘額寶是由網商銀行代銷——代銷渠道變了,天弘也就無從買起。

但小金認為,與其還在各種寶寶類產品裡糾結,不如徹底跳出來,將你的消費需求與理財需求,徹底分開。

如果你真的偏好投資貨幣基金,喜歡每天有收益、實時能贖回的理財體驗,那不如直接去基金或者銀行官網,挑選相應的貨基。

這些非寶寶類貨基,收益往往比餘額寶要高。餘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早已破4%,但很多貨基還在4%以上堅挺。

餘額寶贖回再被限額,但監管手中的真正王牌,還未祭出

如果要進行網購的話,可以先選擇T+0贖回,然後再下訂單。雖然這種購物體驗確實比餘額寶要差,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又想買較高收益的貨基,又想用貨基實時消費,一個字:難!

其實啊,T+0贖回雖然顯示2小時內到賬,但大多數情況下,10分鐘內還是能到賬的,其實也耽誤不了太多時間。看著餘額寶一步步的限額、限量,面目全非,作為曾經“寶粉”的我,也覺得挺無奈的。

但就是因為沒有100%完美的理財產品,所以我們才需要做理財組合,才需要做取捨。

理財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做選擇、不斷做取捨的過程。

餘額寶贖回再被限額,但監管手中的真正王牌,還未祭出


金投手理財 / 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