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讓波波和GDP成了聯盟最美好的童話

天時地利人和,讓波波和GDP成了聯盟最美好的童話

馬刺,最重要的不僅僅是GDP

馬刺真正的崛起要從1997年選中鄧肯開始算起,在此之前還要說到兩個人,馬刺前老闆皮特霍爾特和主教練波波維奇,前者96年成為馬刺最大股東,後者96年成為馬刺主教練。

這三個人可以說成就了馬刺的五個總冠軍,以及20年來長盛不衰的球隊文化,但16年之後,馬刺的情況就有了些微妙的變化。

2016年發生了很多件大事,勇士73勝,科比退役戰狂砍60+,勇士西決1-3落後完成超級大逆轉,總決賽騎士1-3落後創造奇蹟,以及鄧肯退役。

除此之外,馬刺發生的這件小事可能沒人在意,老闆皮特霍爾特宣佈退休,但對於馬刺來說,管理層、教練組和球員,一個球隊最重要的三部分,離開了兩個主角。

天時地利人和,讓波波和GDP成了聯盟最美好的童話

臃腫的後衛線,帕克的價值在哪呢?

2016年之後,馬刺的核心支柱三缺二,加上當季夏天,馬刺選中德章泰默裡,帕克逐漸淪為了邊緣人,17-18一季帕克打了34場替補,其餘十六季加在一起合計替補出場13場。

球員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往往主要被兩種因素左右,金錢和冠軍。

10年詹姆斯去熱火更多為冠軍,16年杜蘭特加盟勇士也是為冠軍,因為這類聯盟門面不缺錢;阿里扎去太陽,喬治留雷霆,更多的是為了錢,畢竟加盟湖人要少掙幾千萬美元;也有像保羅這種既要錢也要爭冠的。

在馬刺帕克能得到什麼呢?爭冠基本是無望了,馬刺給的底薪,加上自己之後可能成為年輕人的導師,球是打不了多少了。帕克36歲,還是熱愛籃球,所以他去了給了自己地位承諾的黃蜂。

天時地利人和,讓波波和GDP成了聯盟最美好的童話

馬刺的文化是犧牲,但這文化沒了

2004年奧運會吉諾比利帶領阿根廷黃金一代在半決賽89-81戰勝美國,最後捧起奧運會冠軍。在2004年雅典,吉諾比利場均拿到19.3分4個籃板3.3次助攻,斯科拉場均拿到17.6分5個籃板1.3次助攻。

當時的夢六隊集齊了鄧肯、艾弗森、麥迪、卡特和基德等人,吉諾比利也靠著這次奧運會的表演打動了波波維奇。

2004-05賽季,吉諾比利場均上場29.6分鐘,拿到16分4.4個籃板3.9個助攻,到了季後賽,他場均上場33.6分鐘,得到20.8分5.8個籃板4.2個助攻,最終幫助馬刺奪冠。

當時的馬刺助教邁克-布登霍爾澤說:“吉諾比利本該是總決賽的MVP的。”

天時地利人和,讓波波和GDP成了聯盟最美好的童話

馬刺的文化是犧牲個人利益來實現團隊勝利,這在GDP時期非常常見,但歸根結底這種文化是不合理的。

真正的文化應該是小牛的庫班和諾維斯基這種,管理層給足球員足夠尊重,錢給夠,地位給夠,球員因此也賣力也夠忠心。

鄧肯1997年進入聯盟,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在數據榜單上,沒有籃板王,沒有蓋帽王,沒有最佳防守球員。拿同時期的加內特來說四個籃板王,諾維斯基歷史得分三萬分。

鄧肯為了贏球,需要他得分他去得分,需要他去防守他站中鋒位,他撐起了馬刺的防守,犧牲的就是他的數據。

在2006-07賽季中期,吉諾比利自願打了替補,時任馬刺總經理布福德就直言,鄧肯和馬努的犧牲造就了馬刺文化。

天時地利人和,讓波波和GDP成了聯盟最美好的童話

馬刺,主教練的作用簡化了不少

管理層和球員所追求的東西,很多方面都不一致,管理層要掙錢,掙錢就要多贏球,這是球員和管理層的共同目標,但在未來規劃上管理層的長期目標是凌駕於球員目標的。

這時候就需要主教練來從中調解,這是這主教練存在的另一個意義,泰倫盧能夠接替布拉特上位正是這個原因。

因為鄧肯和馬努兩個球隊核心都很無私,球員和管理層很融洽。波波維奇的工作在過去很長時間很簡單——帶領球隊贏球。但16年之後,霍爾特的退休,鄧肯的退役,倫納德的強勢崛起成為核心,現管理層和新球員核心的訴求開始出現分歧了。

為什麼說禪師和齊祖如此偉大?因為禪師控制了喬丹、皮蓬和克勞斯的矛盾,把科比和管理層的問題都能很好調解。以及齊祖在皇馬老佛爺如此強勢的情況下,能夠在C羅一眾大牌球員之中貫徹自己的足球理念。

三連冠功成身退,公牛時期的傑克遜,以及現在的齊達內,無比明智。C羅被爆接近加盟尤文,公牛第六冠之後喬丹退役、皮蓬遠走休斯頓,歐文、詹姆斯分別離開騎士。

這些個大事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