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代的強迫型人格

我們時代的強迫型人格 | 心理諮詢

圖文 | 心之愛/新雨流泉(本訂閱號第296篇原創文章)

我們時代的強迫型人格 | 心理諮詢

以恥感文化為背景,我們生活在這個強調優勝劣汰、資源有限的時代似乎很容易培育出強迫型人格者/強迫型人格傾向者。我們中的很多人似乎有著強烈的戰勝他人的企圖,他們並不是為了操縱他人,而是為了消除朝不保夕的糟糕感覺。他們心底總會有一種聲音說:“不完美,就丟臉!不努力,就完蛋!”。打個不算恰當的比方,很多強迫型人格者很像是一隻嚇壞了的猴子,齜牙咧嘴嚇唬別人,也難掩一副驚恐的可憐相。很多強迫型人格者很想做個好人,甚至聖人,可是又深感力不從心,擔心受他人愚弄和輕視。他們中很多人並不排斥安貧樂道,並非過不了苦日子,只是他們無法忍受別人說自己沒有能力過上好日子,“無能、低能”的刻薄評價是對自尊的屠戮,擊破自體、碎裂一地。結果是,人們趨之若鶩地、努力地向別人證明自己行,彷彿別人說你行,你就真的很行,別人說你不行,你再行也不行。俗語云:“別人誇大紅花,自己誇牛屎疤”。然而,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個體漸漸地找不著北了,空虛和無意義感縈繞不散,於是又進入一種強迫性地找存在感和刷存在感的模式。

卡倫·霍尼如是描述強迫的心理動力-恐懼:“我們可以為了檢驗我們的體力和技巧,為了從高處鳥瞰風景的緣故而去爬一棵樹,也可以由於有一頭野獸在後面緊緊追趕的緣故而去爬一棵樹。在這兩種情形下我們都是在爬樹,但爬樹的動機卻完全不同。在第一種情形下,我們爬樹是為了娛樂;而在第二種情形下(強迫性質),我們則是受恐懼的驅使,出於安全的需要而不得不這樣做。在第一種情況下,我們要不要爬樹完全是我們的自由;而在第二種情況下,我們卻因為一種緊急需要而必須這樣做。在第一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尋找一棵最適合我們意圖的樹。而在第二種情形下,我們卻沒有選擇的餘地,必須立刻就近爬上樹去;而且,它甚至可以不必是一棵樹,而是一根旗杆或一棟房屋,只要它能夠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簡單地說,所有“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都屬於強迫。

我們時代的強迫型人格 | 心理諮詢

強迫型人格者會運用諸多防禦機制,不過無論怎麼防禦都會給人一種虛假的氣息,虛假是為了掩飾憤怒和恐懼。比如合理化,有時父母和領導對你就是毫不掩飾的刻薄挑剔、霸道無理,你會自我安慰“都是為我好,否則懶得說你!”或者說“當我是自己人才會說直話!”事實上,連你自己都不相信這種自我欺騙。

強迫型人格者慣用間隔化防禦,這種防禦是將互不相容的認知成分間隔開來。間隔化的個體會同時擁有兩種以上的觀點、態度和行為。在旁觀者看來,間隔化和偽裝幾乎難分伯仲。例如,一邊贊同暢所欲言,一邊自己又守口如瓶。這種防禦的心理動力往往是害怕成為焦點,不可預期地碰上丟臉的感覺。面對上級時,他們往往採用反向形成,對領導的直言教訓會感恩戴德、笑臉相迎,這有時會承受“口蜜腹劍”、“陽奉陰違”的誤解,他們真沒有人們說的那樣胸有城府和居心叵測。面對下級時,他們往往會運用轉移機制,所謂轉移就是將憤怒轉移到某個“合情合理”的目標身上,毫無顧忌地發洩憤怒情緒。例如,一個“妻管嚴”,不敢朝妻子發脾氣,孩子在旁邊喝水打嗝都會被他臭罵一頓。

我們時代的強迫型人格 | 心理諮詢

強迫型人格很典型的表現是完美主義。這裡的完美主義往往是囿於“細節決定成敗”的固有觀念,從而失去對事物的整體把握。在《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典型表現為妨礙任務完成的完美主義。例如,由於對那些不夠“完美”的書面報告的無數次耗時重寫,延誤了書面報告的完成,錯過截止期,個人生活中不屬於當前活動重點的各個方面可能陷入混亂。強迫思維者有拖延的習慣,他們會竭盡全力地追求極致,例如,儘量做到絲毫不差或是完全確定。思維強迫者拖延成性,直到臨近關頭才勉強做出決定。典型的強迫型神經症來訪者總是想竭力做出正確選擇和自主選擇,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最終喪失選擇和自主。諷刺的是,很多完美主義者卻毫無工匠精神。這主要緣於他們的完美主義都是“嚇“出來的,也就是說這種完美主義的動力是恐懼,工匠精神的驅力則是對事物本質的探尋和好奇。恐懼求生存尚可,求發展則難矣。發展必須要有創造的種子,一個恐懼的人沒有更多的能量分配給創造。正如南希·麥克威廉斯所言:“現在的強迫行為更多是基於羞恥,強迫者更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非刻意達到自己內在的完美標準。”

我們時代的強迫型人格 | 心理諮詢

工作狂往往是強迫型人格者,他們的生活模式是強迫性且失調的:他們可能毫不留情、無視人類極限地鞭策自己。休閒時間是焦慮的時光,並且常常被狂熱地填滿一些帶來成就的錯覺的活動。因而,生活就等於“成為什麼”或“做什麼”;如果時間沒有用來“成就什麼”,那就不是生活,而是生活的暫停。他們是極為有目標感的人。約翰·梅納德·凱恩這樣描述:“‘有目標’”的人一直試圖確保的是,虛假而不切實際的永生,通過把行動推向未來,而使他的行動不朽。他愛的不是他的貓,而是它生的小貓;其實也不是小貓,而是小貓生的小貓,如此一直窮盡到貓族的終極。”

工作狂幾乎就等同於強迫性個人英雄主義者,他們描繪了清晰的、過度使用的獨特性防禦(歐文·亞隆認為,人類從生命之初就有兩種基本的防禦:深深相信自己的神聖不可侵犯和存在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終極拯救者,即獨特性和終極拯救者的信念)的範例,它使人免於焦慮的折磨或者使人退化到逃避的模式。工作狂堅信他是“一直走在前面的”、“持續進步的”、“不斷提升的”。時間是個敵人,不僅因為時間有限,而且時間會威脅到獨特性妄想的支柱:相信自己永遠在進步。

我們時代的強迫型人格 | 心理諮詢

對強迫型個體來說,最可嘆的或許是享受生活都變成負累。他們過度投入工作或追求績效,以至於無法顧及娛樂活動和朋友關係,他們常感到沒有時間在傍晚或週末休息、外出或只是放鬆放鬆。他們可能會一直推遲諸如假期等愉快的活動,以至於這些活動從來不會去做。當他們有時間參加愉快的活動或度假,除非他們帶上一些可以做的工作,不至於覺得是“浪費時間”,不然他們會很不舒服。

在強迫型人格者家庭教養中,父母在兒童早期往往會設定很高的行為準則,並期望恪盡職守。父母獎賞分明,對好行為大加讚賞,對差的行為嚴加指責。這種缺乏真摯的管教會培養出缺乏情感的孩子,而且孩子往往會通過防禦反過來認同父母的嚴謹態度。內在父母形象永遠對他們的行為和思想有著嚴格的要求。他們通過迎合這樣的要求維持自尊。

(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機構觀點)

我們時代的強迫型人格 | 心理諮詢

參考文獻

1.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 (美)歐文·亞隆/著 黃崢、張怡玲、沈東鬱等/譯 商務印書館 2015年6月 初版初刷

2.《自體心理學導論》(美)彼得·A·萊塞姆/著 王靜華/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7年10月 初版初刷

3.《精神分析診斷:理解人格結構》(美)南希·麥克威廉斯/著 魯小華、鄭誠等/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6年1月 初版三刷

4. 《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美)卡倫·霍尼/著 馮川/譯 譯林出版社 2011年5月 初版初刷

5.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 【美】美國精神醫學學會 編著 【美】張道龍等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6年9月第2次印刷

——————————————

心之愛 |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聯繫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