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終於病了|心理諮詢

哈哈,我終於病了|心理諮詢

圖文 | 心之愛(本訂閱號第290篇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哈哈,我終於病了|心理諮詢

溫暖的午後,悠悠躺在諮詢室的沙發座椅上,向我講述著自己近一個月

以來病床上的生活。聽她講的過程中,我絲毫感受不到她對疾病的擔憂,反倒有一種很享受生病的樣子。不禁疑惑,生病給她帶來了什麼好處?

這樣想著,腦海中就出現了一些知識:有一種類型的人,在關係中受到挫折時,會故意把自己弄傷,或讓自己生病,讓自己處於弱勢狀態下,就有理由迫使對方妥協。這樣的模式最早來源於個體幼小時與父母的相處。比如有些兒童的父母,工作太忙,根本無暇照顧他們,兒童偶然一次的生病,使得父母都放下手頭的工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照顧病兒身上。在接受照顧的過程中,病兒有獲益。第一次的獲益會誘使兒童再一次尋找機會,讓自己失衡的心理狀態得到恢復。如果恰恰每一次生病都能獲得父母一如既往地關注,久而久之,兒童就會把“生病”的行為發展成一種習慣。

如果悠悠也是這樣,那麼,她剛才的講述是不是在向我炫耀:“哈哈,我生病了”。反倒坐在旁邊的我,有些恍惚,“生病有什麼好高興的?”仔細一想,生病對她來說,也許的確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生病的時候,她可以暫時不用上班;

生病的時候,她可以讓離異的父母一起出現在自己面前;

生病的時候,她跟男友的吵架可以一筆勾銷;

生病的時候,她可以像嬰兒一樣被照顧著;

生病的時候,可以遠離親朋好友的評論;

生病的時候,任何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推後;

……

仔細羅列,原來生病竟有這麼多的好處,還有一些好處也許還未被我和悠悠發現。坐在身邊的悠悠也開始驚訝,但沒有多久,她就開口對我講了自己幼時的經歷:

6歲的時候,爸爸媽媽感情不合,離異了。那個時候她跟著媽媽生活,爸爸雖然和他們在一個城市,但一年可能只見到2-3次。為了能更多地見到爸爸,她生了很多的病。她經常凌晨胃疼,為此媽媽沒有少帶她跑醫院,每當媽媽無助的時候,就會給爸爸打電話,這樣就能見到爸爸。有一次,她和媽媽春遊,騎著自行車從陡峭的坡上滾下來,導致右腿骨折,傷口經歷了半年才癒合。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是自己最幸福的時刻,爸爸和媽媽為了她的腿,要一起帶她去醫院,這個時候她就覺得,她還有爸爸媽媽,似乎生活在一個完整的家裡,很享受。再到後來,心情不好無助的時候,她就會生病。

哈哈,我終於病了|心理諮詢

這樣看來,“生病”是一種模式,通過生病可以獲得關注,可以滿足自己暫時得不到的需求。但“生病”這種模式,恰恰又阻礙了悠悠的成長。它使得悠悠停留在幼年的那個時刻,錯誤地以為,“生病”了,一切就會好起來。實際上那是心理呈現的一種假象,是一種錯覺。帶領悠悠認識到自己的模式,並有勇氣改變固有的模式,是悠悠接下來的成長之道。悠悠知道:“很痛苦,也許痛苦到自己想放棄,但只要堅持下來,就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哈哈,我終於病了|心理諮詢

成長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固有的交往模式

你的是什麼,歡迎後臺留言。

——————————————

心之愛 | 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分享 轉載請聯繫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