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提前公映!穿越到2018年,故事會如何發展?

要問最近最火的電影是什麼?那一定是《我不是藥神》!口碑炸裂,目前豆瓣評分9.0,公映提檔到7月5日。

看完電影,感謝文牧野、甯浩、徐崢及各位主創,讓我看了一場這麼好的電影,也想分享給大家。

故事發生在2002年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陸勇的真實事件。

《我不是藥神》提前公映!穿越到2018年,故事會如何發展?

程勇(徐崢 飾)本是販賣印度神油小販,在偉哥的打擊下生意悽慘,連房租都交不起。性格有點複雜,暴躁動手打老婆,卻也會看著兒子的照片傻笑。之後和其他幾位一起組成了“藥神”小組,實現了從賣神油到賣藥、從賺錢到救命的轉變。

呂受益(王傳君 飾)是慢粒白血病患者,日常造型三層口罩。在妻子懷孕五個月之時確診,一開始天天想死,但兒子一出生,看到兒子的第一眼就不想死了,想聽兒子叫他一聲爸爸。販賣仿製藥的時候,他一度看到了希望——“兒子早點結婚,我還能當爺爺呢!”。後來仿製藥斷了,正版藥又買不起,為了不拖累家人,選擇了自殺。

黃毛(章宇 飾)屬於沉默寡言的行動派。確診了慢粒白血病後,為了不拖累家人離家出走。大打假藥販子、散夥飯上徒手碎玻璃杯、為了掩護程勇車禍身亡。尤具悲劇色彩的是,黃毛剃了幹練的平頭,打算回家一趟,車票都買好了,卻瞬間陰陽兩隔。明明“他才20歲,他只想活著,他有什麼罪啊”!

《我不是藥神》提前公映!穿越到2018年,故事會如何發展?

劉思慧(譚卓 飾)是夜總會鋼管舞娘,同時也是病友群群主,對賣藥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年幼的女兒患有慢粒白血病,丈夫聽聞後馬上跑路,她獨自勉力支撐生活和高額醫藥費用。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她在臺下看著那個讓她上臺的男人表演鋼管舞,跟著起鬨“脫褲子脫褲子”,笑著笑著眼含淚花,神色悽悽。

劉牧師(楊新鳴 飾)是一名牧師,也是慢粒白血病患,在教堂和病友互相勉勵,在藥神小組中扮演著翻譯的角色。在大型賣假藥現場中勇敢揭露的他,確實是以“God bless you”的救命的心態的參與其中。

看完《我不是藥神》,旁邊的女孩子哭得停不下來。

仿製藥和專利制度、醫保制度這些宏大的命題談不來,不如來個假設,假如這個故事發生在2018年,還會是一出悲劇嗎?

假如發生在2018年的今天

1.格列衛已在19個省市列入醫保

格列衛(片中叫做格列寧)由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用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胃腸間質瘤的抗癌藥,目前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首選治療方案。一個月一盒格列寧(120粒),若終身不斷藥,可長期存活。如故事的原型陸勇,靠著格列寧,從2002年確診至今已存活16年。

去瀏覽器上搜索“格列寧”,關聯的關鍵詞很能說明問題了,研發成本、關稅導致藥價高企,部分人鋌而走險非法代購仿製藥。

《我不是藥神》提前公映!穿越到2018年,故事會如何發展?

《我不是藥神》中,2002年的正版格列衛價格4萬左右,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天價。目前在中國每盒售價為2.5萬元左右,一年下來30萬。

儘管中國有買3贈9的活動,一年費用降到7萬元。但活動稀少,且申請條件複雜、申請過程長、領取條件較高。再者,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這依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目前格列衛只能在印度合法仿製,使用印度仿製藥年治療費可以從7萬元降到1萬5千元。

2013年格列衛化合物在華專利保護到期,國內也有企業獲得格列衛有效成分“甲磺酸伊馬替尼”的生產批件。市場在售的格列衛仿製藥,單盒價格在幾千元左右。相比印度仿製藥,國產仿製藥在價格上並無優勢。

說了這麼多,只想說正版藥買不起、國內仿製藥價格也沒優勢、走私印度仿製藥違法,那還能怎麼辦?

好在,現在是2018年了啊。

2018年,中國已有19個省市將格列衛納入醫保。故事中的上海也是其中之一。

以南京為例,2013年,江蘇省將格列衛等抗腫瘤治療藥品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醫保報銷之後,每年大約只需承擔18000元的藥費。

各地標準不一,但假如一年大概只需花費1萬餘元,故事中的呂受益、牧師等人大概也消費得起吧。

2.2018年5月1日起,中國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

關稅不是導致抗癌藥價格高企的主要原因,但也是原因之一。

2018年5月1日起,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

顯而易見的,患者的負擔又減輕了。

3.我不推銷,只想告訴你,保險是救命的

2002年,普遍保險意識不強,可能只能通過業務員購買,選擇不多,也不方便,同時保險價格很貴,保障不高。

互聯網保險日益成熟,產品日益豐富。在線投保,險種豐富齊全,各種條款明明白白擺出來,看不懂的諮詢專業客服,買保險可以像買日用品一樣,方便快捷。

尤其是百萬醫療險。自2016年誕生以來,廣受歡迎。百萬醫療不限疾病種類,不限治療手段、不限醫保目錄。進口藥、靶向藥也可以報銷。

另外百萬醫療一般可連續投保,保險公司不會因為某一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變化或歷史理賠情況而單獨調整該被保險人的連續投保費率。

槓桿也非常高,20多歲的年輕人一年100多元就可以享受上百萬的醫療保障。為什麼能實現如此的低價高保額?這是因為百萬醫療的定價依據是當前的社會整體醫療水平,1萬免賠額的設置排除了大部分的小額醫療費用,使得真正作用於需要高額醫療保障的人群。

另外,保險具有共濟型。“世界上的病只有一種,窮病”,保險治不好窮病,但至少可以讓窮人在風險面前有招架之力。花錢買了百萬醫療但沒有獲得賠付的朋友們也不必覺得這就是虧了,雖然沒有用在你身上,但卻用在了那些需要幾十萬、上百萬醫療費用的人身上。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你們也發揮著“藥神”的作用。

重疾險也是可以考慮的,確診後給付大額保險金,可以用來彌補收入損失。

假如故事中的大家都買了保險,那呂受益就不用滿懷著對家人的不捨走上自殺的絕路;黃毛也不用怕連累家人把自己活成了孤兒;劉思慧也不必為著女兒的醫藥費淪落風塵;程勇也不會為了幫大家續命鋌而走險鋃鐺入獄。

《我不是藥神》提前公映!穿越到2018年,故事會如何發展?

如果《我不是藥神》發生在2018年或以後,雖仍成不了喜劇,但願不再至於大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