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破三億,電影史上又一巔峯


單看片名,電影《我不是藥神》給人的感覺很像徐崢之前的作品《泰囧》《心花路放》之類,是一個一直以來電影市場上流行的賺錢類型片——國產喜劇系列。

但是從點映以來影片逐漸揭開面紗,這部雖有一些喜劇元素,但實質上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影片,引發了一般賣座片少見的高口碑。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無論這部作品最終的票房成績如何,其作為一部電影的成功已經是幾乎確定的事實,更為值得稱道的,是這部作品對當前的中國電影從題材和思想意義方面具有的開創性和示範性效果,結合這兩年國產優秀影片不斷湧現,可以樂觀地預期,中國電影的一個穩定的升級轉型期已經到來。

《我不是藥神》用的是國產電影在市場化影片中比較少見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創作模式,影片的故事原型是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他為了國內買不起正版藥品的患者從印度購買仿製藥,最終因違法而涉案。


電影當然是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藝術加工,無論是主人公的身份,還是案件本身的進程,都有了比較大的改變,從藝術作品的角度,現在的改編,使得故事更加跌宕起伏,有了更強烈的戲劇衝突,也引發了觀眾更加強烈的情感投入。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