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釀豆腐煲

客家釀豆腐是客家人最喜歡的一道菜,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凡是宴席都會有這道菜,可見這道菜的分量。而能夠有這道菜,當然跟客家人的傳統習俗和文化有關係,其實算是一種南北方相結合的典範了吧。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另外一種釀豆腐的做法——

客家釀豆腐煲的做法

客家釀豆腐煲

客家釀豆腐煲

客家釀豆腐是客家名菜,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釀”是一個客家話動詞,表示“植入餡料”的意思,“釀豆腐”即“有肉餡的豆腐”之意。

菜品介紹

客家釀豆腐久負盛名,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客家釀苦瓜與客家釀豆腐、客家釀茄子被稱為“煎釀三寶”豆腐的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較高;有降低血脂,保護血管細胞,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對病後調養、減肥、細膩肌膚亦很有好處。

把豆腐斜切成約一寸見方的三角塊,投入油鍋中炸一會,再橫切開,在裡面塞入豬肉、糯米、大蒜、五香、辣椒粉等拌成的半熟佐料,吃時再撒上些胡椒麵、蔥花,其味鮮美無比。正月期間有客來訪,這個菜被作為整個酒席的頭道送酒菜,獻給親友。 釀豆腐鮮嫩滑香、營養豐富,是客家人過年的保留菜式。

雖然釀豆腐是客家人的招牌菜,但在舉行婚禮的時候是不會擺上婚宴餐桌的,因為豆腐呈四方裝,客家人稱為“釀豆腐,各打各”,而“各打各”其實就是離散的意思。

傳說

傳說釀豆腐源於北方的餃子,因嶺南少產麥,思鄉的中原客家移民便以豆腐替代麵粉,將肉塞入豆腐中,猶如麵粉裹著肉餡。因其味道鮮美,於是便成了客家名菜。

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兩個好兄弟,因在一次點菜時發生矛盾,一個要吃豬肉,一個要吃豆腐,後來,聰明的飯店老闆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製作出釀豆腐。

做法

食材

主料:客家滷水豆腐或者是客家石膏豆腐,大小有講究,去市場問要客家豆腐,一般都會知道,約500克即可。

餡料:豬肉/魚肉/雞肉均可,約200克;幹香菇5個。

調料:鹽、胡椒粉、醬油、香菜

製作步驟

1.把肉、香菇剁餡料,加入適量的鹽、醬油、胡椒粉調和。

2.把豆腐對半切開。

3.用筷子直接在將肉掐進豆腐裡。

4.把餡料塞入豆腐中。這個地方更容易把豆腐搞爛,抓豆腐的手勢要注意,很難言傳。

5.豆腐一一釀在碟中好後,準備煎豆腐。油鍋要熱、油要多,直接把整碟豆腐順著倒入鍋中。撒入適量的鹽,用微火煎。

6.豆腐小火煎至一面金黃,把豆腐鏟入砂鍋中,加入高湯、適量胡椒粉,如果有紅曲也可以加入少量,微火燉。

7.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稍長時間微火燉,嚐嚐豆腐裡面熱了,即可加入香菜即可起鍋食用。

注:

1.如果沒有砂鍋,可以直接用煎豆腐的鍋燉,但是加入湯後必須把豆腐都鏟鬆動,否則容易焦。

客家釀豆腐煲

客家釀豆腐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