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行爲什麼就是不收你的東西?

藝術圈並不一定是天堂,而可能是角逐在拍賣行之間的戰場。這裡既有買家之間為了一件拍品的爭奪,也有來自全球不同風格拍賣行之間的較量,就連圍觀的看客,也似乎懷著押寶的興奮,對每件成交的拍品津津樂道。

多家拍賣行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讓藝術圈的人們捨棄遊山玩水,全身心地投入到爭奪藝術品的“硝煙”中去。

拍賣行為什麼就是不收你的東西?

只是,往往在熱鬧的拍賣背後,總有一些落寞的人,一邊翻看剛剛成交的某件拍品,一邊對比自己手中的“寶物”,憤憤不平:“為什麼我的藏品幾乎一樣甚至好於拍賣品,但是去拍賣行人家就是不收呢?”

每年春秋兩季大拍之前,藏寶人往往會懷揣自己的藏品輾轉於各個拍賣行,他們對自己的寶貝有著毋庸置疑的信心,理由往往是“某知名博物館的知名研究員看過的”、“有某專家出的鑑定證書”、“去年某拍賣行就來找過我,我沒給他們”。

在他們看來,媒體一直在說近兩年拍賣行日子不好過,總是徵集不到東西,但為什麼自己去了拍賣行,人家看過自己的“寶貝”後,只扔下一句話:這東西我們拍不了。

拍賣行為什麼就是不收你的東西?

其實,這句話一般包含兩個意思:

一是這件東西儘管藏寶人自認為具有不可辯駁的真實性,但其實是一件贗品或存疑作品,拍賣行不會明說“您這東西是假的”。

二是這件東西市場行情不好,賣不出高價或找不到買家,拍賣行不願意浪費自己的經營成本。

這兩層意思中,大多數的藏寶人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東西是贗品,但除了拍賣行的人的確看走眼或者業務不純熟,把真東西當作贗品。很多情況下,拍賣行拒絕你,是因為你的東西不對。

拍賣行為什麼就是不收你的東西?

為什麼被拍賣行定假的東西,在其他鑑定機構或者專家那裡會定真?

首先,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一個權威的鑑定機構為藝術品定真假。市場上諸多鑑定機構出具的各種證書其實都不具備法律效益,一些機構只要付費就能給你出具保真證書。

其次,隨著藝術品市場活躍,造假市場也日益猖獗,造假技術層出不窮,很多高仿作品,甚至可以騙過博物館研究員的眼睛。

最後,所謂“去年某拍賣行就來找過我,我沒給他們”,很可能找上門的拍賣行是一家很不知名的拍賣行,或者被業內稱為“圖錄公司”的拍賣行(即通過拍賣前期收取高昂的圖錄費牟利,並不依靠拍賣賺取佣金),而正規的拍賣行只有在成交後才向送拍人收取圖錄費,沒有成交是免收圖錄費的。

拍賣行為什麼就是不收你的東西?

儘管如此,很多人在被拍賣行一次次拒絕後,並不認為自己的東西出了問題,而是認為拍賣行難打交道。

真實的情況是,如果真是好東西,拍賣行一定會收,因為它是一個靠賺取佣金生存的機構,不會將送上門的生意拒之門外。

只是,自1993年出現拍賣市場以來,經過20多年的淘換,流落在民間可挖掘的藝術品已經被不斷送入藏家手中,並沉積下來,出現在市場以及民間的已經不太多了。

拍賣行為什麼就是不收你的東西?

另一方面,拍賣行每年花在巡展、圖錄印製、宣傳等方面的成本非常高昂,一件拍品如果成交低於十萬元,對於一些大的拍賣行是難以為繼的。所以,儘管幾千乃至幾萬元的藝術品交易群體很大,但並不是拍賣行鎖定的目標。

因此,他們將很大的精力放在讓大藏家出貨高價藏品,放量到拍賣市場中,而不是去民間一兩萬元的藏品市場中花費巨大精力海選出他們所需要的拍品。畢竟,這些在藏家手中的拍品,拍賣行能夠追溯淵源。

這,就是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