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很多摄影教程只是告诉你应该用光圈来控制景深。但事实上,有四个因素可以控制景深,并且将它们结合使用,会获得比单独使用光圈控制景深更好的效果。里面有一些关于基础知识,在我之前的文章已经讲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之前的文章,下面我们开始把!

什么是景深

相机只能将其镜头聚焦在一个点上,但是在该点的前后会有一个区域是清晰的,这个区域我们称之为景深。它不是一个固定的距离,它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关于如何控制这个区域的大小,就涉及到后面的内容了。

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你会经常听到摄影师说浅景深和深景深,那么它们到底时什么意思呢?所谓浅景深就是我们上面讲的这个区域比较小,造成这个区域之外的部分有大面积的模糊。深景深就恰恰相反,明白了吗?

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当我们拍摄风景时,你可能需要前后场景都比较清晰的画面,那我需要用到深景深,当拍摄人像特写或者花瓣时,需要将拍摄主体和背景分离开,这是应该用浅景深。好了下面我们看一下影响景深的四个要素。

光圈和景深

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光圈时控制景深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上面的动态图非常清楚的说明了光圈时如何影响景深的。下面小编总结几点:

  • 光圈上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反之亦然。
  • 如果你发现这很难记住,可以认为光圈上的数字是分数,(即:f / 2大于f / 16),因为这样比较好记。
  • 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焦距和景深

当相机其他设置保持不变的适合,改变焦距也会影响景深效果。当使用70-200的200端拍摄时,也可以比较好的浅景深效果。

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在此示例中,使用较长焦距镜头(100mm)拍摄图像,即使光圈到7.1时,由于焦距较长,背景也会被模糊。

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使用了17mm的超广角焦距段,大面积图像看着很清晰,但它使用的是和上面例子同样的光圈值。下面总结一下:

  • 焦距越小(缩放越小),景深越大。
  • 焦距越大(增大变焦),景深越浅。

注意:增加焦距,实际上并不会改变景深,但它似乎会降低景深。这是由背景散景“模糊”引起的。

焦点距离和景深

相机越接近拍摄对象,图像中的景深就越浅。将相机放在离拍摄对象很远的地方,即使使用相同光圈,也不会获得浅景深。总结一下:

  • 你的拍摄主体越远(即:焦点),你获得的景深越深。
  • 您的拍摄主体越近(即:焦点),您获得的景深越浅。

注意:随着你越来越接近你的拍摄对象,你会发现镜头无法对焦,因此,你应该了解镜头的最小焦距是多少。

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相机传感器尺寸和景深

要具体了解传感器尺寸和景深的关系前,需要了解裁剪系数(CF)和有效焦距,这里简单说一下这两个参数的含义。

裁剪系数:35mm画幅的传感器的对角线与自身相机的图像传感器的对角线的比率。这里35mm画幅传感器的尺寸为36mm乘以24mm,对角线为43.3mm。这里看着很绕口,我只要知道在APS-C相机上,画面是有裁剪的,换算比率为1.5倍就好了。

有效焦距:是在35mm相机上产生相同视角的焦距。有效焦距=焦距*裁剪系数。例如用35mm焦距的APS-C相机拍摄时,由于它裁剪系数为1.5倍,所以有效焦距为50mm(1.5*35mm)。

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这里有一个规则:对于给定的光圈和有效焦距,传感器越大,景深越浅。

因此,全画幅相机在相同的有效焦距和光圈下产生的景深比APS-C相机更浅。

总结一下

如果你想要精准的计算出景深是多少,你可以使用景深计算器。但是,这通常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你只有一个相机,那么它的传感器尺寸是固定的,这样你可以通过调节其他三个参数来控制景深。

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喜欢的可以关注收藏哦!!

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从零开始学摄影7:通过4种方法控制景深,你可能只听说过前三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