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近日,國家電影局公佈了中國第一季度的票房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電影票房達到202.18億元,對比同期北美票房摺合人民幣181.74億元,我國電影票房首次超過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並一舉打破了全球第一票房市場一直由北美統治的格局。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同時,圍繞今年第一季度的票房數據,還有更多的數據讓人“驚喜”,比如同比去年同期的144.7億元,今年第一季度電影票房同比增幅高達39.8%;在一季度202.18億元票房裡,國產電影票房達15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3%;在觀影人次上,一季度國內觀影人次達5.6億元,同比增長36.5%。

在中國電影大躍進的數字背後,尤其是在去年全年票房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559億元,一些樂觀的人認為按照當前電影市場的增長趨勢,今年我們全年電影票房將超過600多億元,與去年北美地區的票房111 億美元非常接近,最多再過兩三年我國將取代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在這些亮眼的電影數據面前,中國電影看起來有太多值得驕傲的理由,中國電影市場似乎一片明朗,前途無限光明。只是在光鮮的數據背後,中國電影真的足夠強大嗎,中國電影市場又存在哪些問題,我們的電影產業當下又有哪些地方急需完善,這不能不引起更多的關注和警惕。

中國電影市場內需帶動 海外票房佔比低令人堪憂

中國電影內地市場這十年增長明顯,由2007年的33.2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59.11億元,十年間增長了十多倍。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十年票房增長

不過在這一數據背後,電影院與銀幕的增長也非常明顯。2017年的電影院達到1萬家,銀幕數已經超過5萬塊,與十年前電影院1000家、銀幕數3527塊相比,也同樣翻了十倍。這樣的同步增長趨勢也意味著單家影院和單銀幕數的電影票房和十年前相比並沒有出現增長。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2010-2017年國產電影與進口電影票房佔比

與此同時,在中國電影市場裡,近幾年國產影片整體佔比雖然基本過半,但進口影片佔比40%以上同時也意味著國產影片的競爭力在強大的對手面前依舊不夠明顯。相比較於我國電影市場被好萊塢影片佔據半壁江山不同,北美電影市場幾乎一直都被美國影片壟斷,中國電影在強大的好萊塢為主的美國電影面前幾乎毫無招架之力,搶佔的市場份額也是微乎及微。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此外,中國電影這十年的票房雖然增長明顯,但很多影片過於依賴國內市場,海外票房佔比一直不到10%。以近七年的國產影片在海外票房收入看,基本都維持在10億到30億之間,雖然在2017年達到42.53億元,比2016年38.25億元增長11.19%,但整體上國產影片在開拓海外市場上還有很長的路走。

與國產電影嚴重依賴國內市場,海外票房微乎其微不同,好萊塢電影不僅統治了北美票房市場,而且影片輸出到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影片的全球票房是北美地區票房的幾倍十幾倍非常普遍。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一方面,以好萊塢為主的大片大量進軍中國電影市場搶佔大量的票房;另一方面國產電影在北美市場無什麼作為,中美電影在境外的截然相反的局面也暴露出國產電影在工業化上的差距與不足。

觀影人次大幅上升 人口基數多等多個因素推動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近幾年,我國電影觀影人口增長迅猛,由2011年4億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6億人次,且這幾年不斷增長;與此相對的是近幾年北美觀影人次不斷下降,2017年北美觀影人次為12.39億,2016年北美觀影總人次是13.15億,2015年北美觀影總人次是13.2億,相比之下,我國內地觀影人次勝出不少。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但在這一數據背後,還有幾個因素不可忽略。龐大的人口、銀幕與影院的不斷擴張,熱門影片的推高,以及電影票價相對更高等多個因素。

首先,中國內地觀影人次高,建立在中國內地龐大的總人口基礎上,2017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超13.9億,與之相對的是北美人口只有3億多。而通過觀影人次和總人口的比例看,我國人口觀影的轉化率並不高。

其次, 我國電影票房增高與這些年銀幕數和電影院的不斷擴張密不可分。截止到2017年底,我國電影銀幕數已超5萬塊,電影院數超過1萬家,這兩組數據都超過北美市場。隨著影院和銀幕數增長,帶來的電影的觀影人次和總票房的增長也不足為奇。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再次,電影的總票房增長,也離不開現象級大片的票房勁收,當前國內電影市場也逐漸演變成幾部爆款級或是極富票房吸金的電影在支撐票房市場,與此相對的是一旦遇到非熱門檔期無現象級電影,就會顯露出票房的疲軟。這種票房的不穩定也彰顯著我國電影市場渴望爆發力極強影片推動的同時也顯示出其自身的不成熟度。

以2017年數據為例,北美市場票房排名第一的電影,與排名第25者,票房差距僅為4倍,但在內地二者相差為8倍,如果剔除出進口影片只比較國產電影,票房第一與第25名二者差距擴大到驚人的19倍。

最後,電影票價高的因素也推動了我國電影的票房。在北美,電影票價一般在幾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也只有幾十元;而在我國,電影票價通常在七八十元,高的甚至都要一百多元。雖然我國觀眾通過在線購票平臺,享受電影票補後買票只要三四十元。但實際上我國電影票房數仍是以影院售出的七八十元來計算,而不是觀眾購買的售票價格來計算。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我國電影的總票房都是包含著巨大的票補在內的,一旦去掉票補後,我國真實的電影票房肯定會少一部分;而一旦今後各種票補消失,購票的人群以及總票房會發生什麼變化,也都是問題。

當然更直接的問題是,我國電影票價相對於國外還比較偏高。美國的票價所佔每月收入比重大約240分之一,我國大約是60分之一。這一背後也折射出當前兩國消費電影的態度:在美國看電影已經成為很常見的娛樂方式,但在我國,看電影對不少家庭來說依然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尤其是一家觀影。

類型單一不夠多元化 爆款類作品缺少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雖然近兩年我國電影在主旋律類型上有了不少的突破。尤其是從去年的《戰狼2》到今年的《紅海行動》,但相對來說,我國電影票房依然是維持在喜劇和愛情兩大類型上,其它類型在票房上依舊顯得薄弱。比如在動畫、歌舞、恐怖等電影,我國電影與北美在類型成熟度上相差仍然很大。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在北美,電影類型的成熟可以讓多個類型實現票房的巨大突破。歌舞愛情片《美女與野獸》在票房全球旺收12.63億美元;3500萬美元的小成本恐怖片《小丑回魂》實現北美票房3.27億美元,全球票房超過7億美元;動畫片《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全球票房達到3億美元。

2018年中國第一季度票房高出北美20億 但我們卻看到了差距

相對而言,好萊塢的電影不會過於拘泥於某個類型,除了科幻動作大片,像戰爭,災難,動畫,恐怖,也都是票房的主力軍。這與當前我國電影過於依賴單個類型的爆款電影實現票房的突破完全不同。

當前中國電影票房高,整體上說明市場對於電影的需求高,在這背後也有諸如銀幕數增加,爆款電影增多等多個因素共同推動。中國電影在一味的追求高票房的同時,尤其是趕超北美票房下,我們更應該看到當前中國電影存在的宣發亂象,票補惡性競爭以及觀眾購票成本高種種問題,同時國產電影在類型上開拓依舊不夠,電影市場也過於依賴單一類型產生爆款的不成熟度。

在中國電影票房數據光鮮的背後,我們更應該看到圍繞中國電影背後的諸如小成本電影票房低,電影院經營困難等各種辛酸;在追求中國電影超過北美市場的同時,不要只講面子,不求裡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