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體驗感的景區,早晚得關門!

旅遊景區到底怎麼了?

近日在谷歌上查閱相關資料,發現一個觸目驚心的消息:中國的旅遊景只有5%左右在盈利,而近95%的景區在虧本!

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局面,一方面是哀鴻遍野的慘景。不是說好的二十一世紀最朝陽的行業是旅遊嗎?不是說好的全民旅遊時代到來了嗎?旅遊景區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原因固然很多,如景區缺內容和體驗、缺服務和品質、缺整合與配套,景區重資本運作不重經營能力,景區固步自封、靠天吃飯等等,但究其原因,用一句簡單易懂的話進行總結概括,即為:這些景區還不夠被稱之為一個好景區。

沒有體驗感的景區,早晚得關門!

景區本質上是一種產品,由有形的和無形的兩種成分組成,既可以是像建築、遊樂設施、文化遺產等一類具體的東西,也可以是像“感受”這樣的抽象概念,而“感受”或者遊客的“體驗”顯然更加重要。景區產品實際上是一種體驗。

2018年將成為中國旅遊發展的品質之年,優質旅遊,體驗至上。旅遊景區需從產品思維向用戶思維轉變,用匠心精神打造滿足遊客需求的極致體驗將成為重點,用戶體驗至上的時代正在到來。新時代,要做好以下三個關鍵

一、 做精產品

遊的本質是差異化的體驗,產品是遊客體驗的直接載體,要創造極致體驗就首先要做精產品。為此需要換位思考,善於傾聽遊客的訴求,創意景區產品內容,優化場景設計,完善體驗體系,真正下狠功夫把產品做出彩,做出不同。

內容為王、文化為魂、創意為本、科技融入、體驗至上,將理念與實踐結合,將用心與品質結合,用匠心精品打動遊客的心。發掘好文化,做足文化,做活文化,做透文化,結合風土資本提煉文化圖騰;運用好科技,創造耳目一新、身臨其境的非凡體驗;植入好創意,既要無中生有、也要有中看無,找唯一,做第一,在大同的世界創造大不同,實現差異化崛起;規劃好業態體驗,做好看頭、玩頭、住頭、吃頭、買頭、療頭、行頭、說頭、學頭、拜頭、享頭、回頭十二個頭的需求體驗;注重夜晚比白天重要、風情比風景重要、消費比門票重要、好玩比好看重要、心動比走動重要等“打動遊客的心”的五個要點。

沒有體驗感的景區,早晚得關門!

二、 做優服務

旅遊服務能夠滲透到消費者旅行的各個環節,令人印象深刻的服務會直接影響到旅遊口碑,關係到重遊率和新市場拓展,因而提供感動遊客的品質服務是旅遊景區持續盈利的關鍵。一方面要做好景區服務接待的標準化,這涵蓋了服務工作的所有程序,要遵循行業標準和規範做好、做到位。

另一方面要提供品質化的服務,結合消費者的需求做精、做深,可以是溫暖的體驗,也可以王者的榮耀;可以是設施的高端,也可以是軟性服務的昇華,內外兼修,軟硬兼顧。

第三方面也要有個性化的情感服務,即使是最簡單的服務也有故事可講,要從遊客心理出發,關注細節,創造感動。東京迪士尼樂園用極致的服務驚豔了全世界,迪士尼的清掃人員都是掃地僧,能夠現場用清掃工具為小朋友繪製可愛的卡通人物;遊客丟失物品會不計成本找回,給人帶來驚喜和溫暖。

沒有體驗感的景區,早晚得關門!

三、 做好整合

旅遊景區未來需要更緊密整合好圍繞“十二頭”業態的內容供應商,通過平臺外延、項目植入、合作互補、利益共享和專業管理等方式,落位規劃、落地生效,實現整體價值的放大。旅遊景區的開發是一個複雜體系,必須高效專業整合規劃、設計、投資、營銷運管等多方面的資源、人才和力量,並有效進行跨界、融合和創新,促進旅遊景區發展系統性升級,內生外延,生命力更強。

沒有體驗感的景區,早晚得關門!

遊客心中的好景區是什麼樣的?

遊客對景區建設最有話語權,旅遊產品符合遊客心願才會受到市場歡迎,景區投入再大,建得再好,沒有遊客就是敗筆。因此,“依靠遊客打造景區”應該成為景區建設的新常態。那麼,在遊客心中,什麼樣的景區才是好景區呢?以下是一組調研報告的結果:

58%受訪者認為好景區應該景色優美;

52.4%認為好景區應該商品價格規範;

51.6%認為好景區應該沒有拉客、宰客、強迫消費亂象;

51.4%認為好景區應該安全設施到位;

50.9%認為好景區應該交通設施完善;

50.1%認為好景區應該有文化歷史內涵;

48.9%認為好景區應該衛生間佈局合理、環境清潔;

39.2%認為好景區應該導覽設施到位。

做好旅遊景區,萬變不離其宗,大道至簡,一句話就是“打動遊客的心”,要能夠真正做到內容為王、體驗至上、整合為要,真正提供解決方案,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這就是旅遊的本元。少些模仿,多些創新;少些概念編造,多些工匠精神;少些蠻想蠻幹,多些創意引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