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日漸沉淪,智能機發明者風光不在,手機江湖已變天

HTC日漸沉淪,智能機發明者風光不在,手機江湖已變天

HTC本週宣佈,將在臺灣地區進行製造部門的組織優化與策略性人力資源配置調整,預計縮減製造部門員工人數共1500人,於9月底前執行完成。截至2018年6月,HTC全球員工總數約6450人,本次裁員幅度接近四分之一。

外界猜測HTC此舉是為了降低成本。據HTC今年一季度財報,HTC今年4月份的營收同比下降55.4%,3月份銷售額下滑46.7%,引來了不少股東的抱怨。去年9月,HTC將旗下曾參與谷歌Pixel手機業務的團隊打包出售給谷歌,售價11億美元。有約2000名HTC員工加入谷歌。之前的3月以6.3億元出售上海的製造工廠,隨著手機業務的不斷下滑,不斷裁員和出售資產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HTC日漸沉淪,智能機發明者風光不在,手機江湖已變天

▲在手機業務節節下滑時,HTC押注VR賽道推出了VIVE,可是市場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由於被視為企業翻身業務的VR市場至今沒有起色,HTC只能在無盡的等待中不斷忍受收入萎縮的痛苦。雖然判它死刑為時過早,但沒有人認為它還能在智能手機市場掀起任何風浪,雖然它的產品設計和工藝都還值得稱道。

顯然屬於HTC的時代已經遠去,而正是它真正發明了智能手機這個品類。也許有人會不服,不是說蘋果開創了智能手機新時代嗎?這個不假,但蘋果只是起到了推動普及智能手機的作用,智能手機並不是它發明的。雖然硅谷的計算機博物館把最早的智能手機定為IBM早期的概念產品,但沒有實際的產品意義。還有一些科技史的作者把諾基亞和愛立信早期帶PDA功能的手機定位最早的智能手機,這是看到了產品形態的相似性,而沒有對智能手機的定義有真正清楚的認識。

智能手機的定義是具有獨立應用處理器,安裝開放式操作系統的移動通信設備,在軟硬件上的特徵非常明顯,這些早期設備顯然不符合這個定義。所以當代智能手機其實是從掌上電腦加上通信功能演變過來的,傳統的移動通信功能只是一個附加子功能,而不再是核心功能,所以會有飛行模式的產生,也就是把通信模塊徹底關閉而只保留掌上電腦的功能。

HTC的起家就是做掌上電腦的設計和代工,然後由於天才工程師卓火土的偉大創意,研發了全球第一款基於Windows Pocket PC的智能手機,它當時沒有自有品牌,都是貼牌各個運營商的名字,依靠運營商渠道出貨。在國內就是著名的多普達686,當時打出的概念是電腦手機,價格昂貴,但獲得了商務人士和數碼發燒友的青睞。由此一發不可收拾,HTC成為智能手機領域真正的王者,只可惜當時智能手機只是小眾產品,出貨量和功能手機比簡直是九牛一毛,而且由於沒有自己的品牌,知道HTC的消費者鳳毛麟角。

HTC日漸沉淪,智能機發明者風光不在,手機江湖已變天

▲多普達686

很多讀者肯定要問,當時諾基亞的塞班智能機和黑莓手機不也是影響力巨大嗎?它們為何不算王者?這個問題回答起來稍顯複雜,其實還是要從智能手機定義來講,塞班和黑莓甚至紅極一時的PALM所使用的操作系統都是非常簡陋的嵌入式系統,完全不是當代智能手機所使用的大型操作系統(基於unix,Linux和Windows),所以在和這些大型系統的競爭中完全敗下陣來,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所以後來諾基亞要重起爐灶,選擇一個操作系統作為自己主打系統,最後選擇綁定微軟系統,結果徹底失敗,只能賣掉手機業務。黑莓也是通過收購QNX獲得這個類unix系統,重新開發BBOS,可惜也是錯過時機,只能退出手機硬件市場轉型為軟件和服務供應商。至於當年粉絲無數,堪稱PDA市場蘋果的PALM,也是找了幾個系統作為自己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最後基於Linux開發了web OS,可惜也是時機不對,最後只能賣身惠普,但它的概念和技術還是被後來的安卓等系統吸收,為技術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HTC日漸沉淪,智能機發明者風光不在,手機江湖已變天

▲安卓面世前,HTC的HD2是唯一可以和iPhone對抗的手機

HTC在智能手機時代來臨以後抓住了機會,首先抱對大腿,成為安卓首部手機開發商,加上原有的技術積累,迅速成為安卓手機三巨頭(HTC,摩托羅拉,三星),二是開啟自有品牌戰略,不再僅賺取微薄的設計加工費。2011年,HTC佔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高達9.1%,市值攀升至338億美元,超過上世紀手機大佬諾基亞,僅次於蘋果,一躍成為智能手機品牌霸主。那是HTC最風光的時候。

HTC日漸沉淪,智能機發明者風光不在,手機江湖已變天

▲HTC G1開創了安卓手機先河

但它代工出身的基因還是限制了它的發展,在歐美市場由於它的專利儲備不足,被競爭對手蘋果和諾基亞等告到多款產品被禁售,由此走上盛極而衰的道路。在專利保護不那麼嚴格的亞非拉市場,它又沒有退出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仍舊沉迷在當年的輝煌中,認識不到自己的品牌實際價值。這種不上不下的結果就是品牌不斷邊緣化。

HTC的不斷淪落其實不是個例,十年前最強勢的幾個手機廠商,現在除了三星以外全部淪落。諾基亞徹底退出手機市場;摩托羅拉被賣身兩次,現在聯想手裡生不如死;愛立信退出索愛合資公司,索尼移動不斷收縮戰線,離開退出市場也為時不遠;LG在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以後就一直髮展不順;黑莓完全退出手機市場,變身軟件和服務供應商。只有蘋果這家原來只賣MP3播放器,根本不會做手機的電腦廠商現在混的風生水起,儼然是果粉眼裡的唯一選擇,其他手機能叫手機?

於此對應的是中國廠商的大幅度崛起,出貨量排名前幾位除了三星蘋果就是中國廠商了,論純技術和設計,中國廠商肯定沒有優勢,它們憑藉的就是中國手機行業的供應鏈優勢,在所有非發達國家市場掀起了巨大的中國旋風。經過十年發展,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完全大宗商品化,各家之間的技術差別非常小,核心技術都在零部件廠商手裡,廠商是否有競爭力完全看供應鏈和渠道能力,所以以前那些依靠技術優勢領跑全球的海外巨頭集體淪落,只有三星依靠自己的整體供應鏈優勢保住了世界第一的王座。

蘋果算是一個異類,產品有一定特殊性,所以通過封閉的生態可以維持自己的高利潤和固定的市場份額。在可預見的未來,品牌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高,傳統老牌的退出會成為常態,以現在的狀況,HTC徹底賣身是大概率事件,市場已經容不下那麼多邊緣化小眾廠商,雖然它是曾經的王者,但市場的玩法已經完全不同,它不再適合這個江湖。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 : 商業技術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