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和不了解的端午

你了解和不了解的端午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被人们称为端午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逐渐演变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端午沿袭至今,屈原流芳百世,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

  五月初五是五月份的开端,从这时起,阴气开始产生,并且逐渐增强,这时正是阳气强盛的顶峰,又是阴阳变化的开始。到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时,很多人身体会面临一些业缘到来,正所谓“泰极否来”。因此,古人非常重视这个转变,通常都会选择持斋,然后礼请高僧祈福,旨在趋吉避行、收敛养晦,祈愿诸事顺利。

  端午佳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喝雄黄酒等习俗。后来,“端午节”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灯会元》卷18 中记载:隆兴府兜率慧照禅师端午节说:“端午龙安亦鼓桡,青山云里得逍遥。饥餐渴饮无穷乐,谁爱争先夺锦标。却向干地上划船,高山头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铁旗;一盏菖蒲茶,数个沙糖粽。”这里有许多失传了的端午古俗:

  第一,后世认为端午龙舟是为了救屈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但端午龙船其实是为了“安龙”。

  第二,一般认为端午龙舟发生在水乡。但古人这天却是在高山上划龙船。

  第三,一般认为,五月五日采兰草、菖蒲是用来煎汤洗澡,《大戴礼》:“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但这里表明, 它被用于制作“菖蒲茶” 。

  安龙、菖蒲茶、干龙船等是失传的端午古俗,这些资料既可补端午资料之缺,又可见出中国本土自然宗教中的端午对佛教影响的深度,弥足珍贵。

  端午佳节,我们吃粽子时,将粽子赋予一些吉祥的寓意,希望通过这些吉祥的象征,把平安如意带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中。粽子叶清脆幽香,包裹着甜甜的糯米,代表着“包容”。而中间香甜可口的糯米,齿间留香,寓意着“甜蜜、祥和与美满”。愿代表吉祥如意的粽子,能带给大家平安、如意、圆满与幸福。

你了解和不了解的端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