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理25年積澱,掘金新時代下應收帳款融資的藍海

中國內地保理業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87年。中國銀行於當年10月與西德貼現信貸公司簽署了國際保理總協議,拉開了大陸發展國際保理業務的序幕。1993年,中國銀行正式加入全球最大的國際保理商組織——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CI),成為國內最早的FCI會員,並率先在國內同業中敘做了國際保理業務,正式揭開了中國保理髮展的序幕。今年(2018年)恰好是保理業務在中國發展的二十五週年紀念。

根據《商務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關於推動信用銷售健康發展的意見》(商秩發[2009]88號)、《商務部關於進一步推進商務領域信用建設的意見》(商秩發[2009]234號)、《商務部關於商業保理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商資函[2012]419號)等文件精神,商業保理面世並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

當前,很多核心企業通過發展產業金融(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解決供應鏈內企業甚至終端消費者的融資問題,從而拓展企業盈利渠道,疏通供應鏈資金流,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增加客戶粘度,使供應鏈更穩定高效,更具競爭力。在此背景下,保理作為供應鏈金融的主要產品自然成為產業金融投資和發展熱點。隨著應收賬款融資問題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商業保理業務發展的“風口”之勢漸成。

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家首次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指明瞭方向——發展應收賬款融資服務。

為了更好的踐行國務院的指導意見,以及開展“中國保理25週年成果展”活動,中國貿易金融網、中國交易銀行50人論壇、中國供應鏈金融產業生態聯盟與相關機構擬於2018年6月22日在北京舉辦第二屆中國保理年會暨中國保理行業25週年成果展,主題為——掘金新時代下應收賬款融資的藍海。以及今年恰逢中國保理業務開展25週年,我們將開展一系列宣傳活動,在年會上設置25週年保理髮展成果展示區等。

在一般的國內保理業務中,通常存在三方當事人,即保理商、債權人、債務人,由於保理業務是建立在應收帳款轉讓的基礎上,因此申請敘作保理業務的往往是債權人,保理合同約束的也是保理商和債權人,對保理合同之外的第三方債務人則沒有約束力。與此相反,反保理是由債務人作為保理申請人向保理商申請敘作保理業務,由保理商和債務人簽訂保理合同,保理合同約束的是保理商和債務人,對保理合同之外的第三方債權人則無約束力。

中国保理25年积淀,掘金新时代下应收账款融资的蓝海

保理市場需求旺盛、潛力巨大

隨著國際國內買方市場的普遍形成,在出口和國內貿易中,信用交易比例已高達80%以上,由此,企業應收賬款規模越來越大。

大量的應收賬款不能及時回收,必然造成企業負債率(槓桿率)越來越高。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2012至今,全國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的流動資產總額持續增長,2016年年末同比增長了8.2%,2017年年末底同比增長了9.6%。

中国保理25年积淀,掘金新时代下应收账款融资的蓝海

近年來,由於銀行保理受市場風險加大等因素影響趨於收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需求加快轉向商業保理市場,為商業保理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商業保理業務成為投資和發展熱點

到2020年,據預測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15萬億人民幣,這其中,評級AA以上的企業應收(付)賬款市場規模至少在十萬億規模,十萬億的業務想象空間將會催生不少企業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那麼,與供應鏈金融緊密相關的保理業務近些年表現又如何?從近六年的商業保理企業註冊量可窺見一斑。

中国保理25年积淀,掘金新时代下应收账款融资的蓝海

商業保理是一整套基於保理商和供應商之間簽訂保理合同的金融方案,包括應收賬款管理和融資、信用風險管理和催收。商業保理是與實體經濟結合最為緊密的應收賬款融資產品和信用風險管理工具,也是風險最小的金融產品之一,特別適合於成長型的中小企業,對於大企業降低槓桿率和建立商務信用體系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經濟全球化、貿易信用化、交易在線化、產業金融化和資產證券化的大背景下,近年來商業保理行業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新經濟和多項金融業務融合創新,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開闢了新的途徑。

簡單來說,應收賬款融資和商業保理,就是企業的一種融資手段。應收賬款融資不僅可以幫助企業獲得融資,還可以提升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增進企業的商業信用,並通過應收賬款融資實現銀行信用與商業信用的對接。

開展應收賬款融資對企業的現實意義

1. 獲得更為理想的資本結構

通過應收賬款融資,企業能夠在應收賬款到期前取得現金資產,為正常的生產運營提供現金支持,同時改善企業財務結構,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2. 提高償債能力

企業通過轉讓應收賬款,既融通了資金又避免了風險,且無需增加企業負債,還可以加速資金週轉,降低壞賬損失,減少信用調查及應收賬款收款的開支,從而提高企業的利潤,增強企業的經營活力,有助於企業走出困境。

3. 樹立企業良好形象

應收賬款融資的本質是以應收賬款的回籠資金作為信貸資金的第一還款來源,其信用基礎是借款企業商業信用與買家商業信用的高度融合。應收賬款融資行為的廣泛開展,不僅能夠解決企業的融資難題,更能夠把商業信用的推廣與應用提高到新的層次,有利於誠信、守法的市場經濟規則的建立,更有利於企業樹立良好形象。

數據顯示,2013年末至2017年3月末,小微企業融資總額為4.57萬億元,而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為53萬億元,小微企業融資額僅佔8.62%。小微企業“亞健康”問題亟須通過拓寬融資渠道來解決。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應收賬款規模約11萬億,在國外已十分成熟的應收賬款轉讓融資服務,在國內還存在著較大的發展潛力。

“應收賬款融資的存在,更好地解決了企業流動資金問題,能充分發揮流動資金用於擴大企業規模、再生產的作用。此外,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基於企業雙方產生的真實交易基礎,所以使得融資風險更低、風控更準確。”

為了更好的助力保理企業“掘金新時代下應收賬款融資的藍海”,2018第二屆中國保理年會,將從20大主題分享,以及10大主題演講,3場圓桌論壇+對接論壇進行深度闡釋。

高朋滿座的2018第二屆中國保理年會,必將成為保理行業的一次饕餮盛宴,也將成為保理行業下一個10年的指明燈。

掃描下方二維碼,快速瞭解2018第二屆中國保理年會詳情,以及在線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