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幣圈無故事

李笑來一個大招,幣圈嗨了2天1夜,韭菜傷心了2天1夜,好似暴風雨之後的平靜,就連今天李笑來再懟陳偉星的八卦也沒人扒了。熊市讓人冷靜。

今天,幣圈無故事。

今天,幣圈無故事

既然國內幣圈安靜了,筆者也終於有充足的時間看看海外幣圈的新動態。一個美國硅谷經濟學者曾經提醒筆者,硅谷對區塊鏈技術遠沒有對AI技術的重視程度高,多瞭解國外可以減少瘋狂。在亞洲,由於新加坡對數字代幣發行持較為開放態度,新加坡一度成為最受中國區塊鏈創業者歡迎的創業國度之一。

除去割韭菜、屎尿屁那些破事兒,今天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李國權教授要給我們聊一聊社會理想的事兒,比如科幻片裡那些智慧城市?這樣,你有興趣往下聽了嗎?

智慧城市裡的壟斷

57歲的李國權是新加坡區塊鏈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曾被國際諮詢公司ICG提名為全球金融技術與區塊鏈行業思想領袖。他曾這樣說道,“傳統智慧城市是基於中心化的信息,互聯網技術基礎上,是靠企業的智能來解決方案來實現,大部分都是中心化。中心化的解決方案主要帶來了政府在城市治理方面很多困擾,尤其是在壟斷方面,造成了各方面的煩惱。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可能對當地的行業和就業造成衝擊。”

今天,幣圈無故事

兩個非常好的例子,就是Airbnb和Homesharing,這兩個平臺已經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在巴黎和紐約,政府都進行了一些干預。一方面政府要對社區進行管理,另一方面企業追求實現投資人的投資價值。顯然,智慧城市的社會價值和商業企業之間起衝突的話,就會有利益衝突的現象出現,這時候城市管理將會面對很大的挑戰。

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堅定信仰者,李國權教授說,“隨著分佈式技術的發展和非中心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我們用的是非中心化,而不是去中心化。非中心化更加廣闊,去中心化就包括了不同的層次,包括治理方面去中心化,技術上去中心化,營運上的去中心化,服務上去中心。非中心化開源型的智慧城市成了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讓政府不會擔心。”

資產共享,市民共創

我們都知道,目前全世界有關智慧城市的討論,通常都是採用自上而下的形式,科技推動的手段,做一些具體的工作。大數據平臺下的智慧政府,從智慧交通、電網、物聯網、城市智能物流,自上而下的政策和政府激勵措施的推動下落實。事實上,如各位所見,效果並不很理想。

智慧城市是否可以自下而上的由市民共創的討論和實踐,已經吸引了很多學者和城市管理者,李國權教授自然也是其中之一。經過多年的研究,李國權教授說目前已經有一個初步的結論,“只有非中心化的資產共享,不只是服務共享,因為大部分共享經濟都談到了中心化的企業,來給大家共享服務。真正能做到共享經濟只有非中心化資產共享。還有非中心化市民共創,才能成為所謂的智慧城市。”

不壟斷,普惠,安全,所有權共享

李國權教授說,“非中心化和開源型組織的形式有利於這四點:擺脫城市的治理和生活領域對壟斷和寡頭企業的依賴,這是執政者和城市管理者非常擔心的問題;二是促進創新和包容型社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普惠社會發展;三是確保與智慧城市息息相關的重要數據和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四是實現資產的所有權共享,確保智慧城市的透明、公平、公正。”

怎麼能夠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和公道呢?我們看到一些例子,無論是Airbnb,還是Fairbnb,基於社區共享空間項目,每個用戶都分享項目的集體所有權,所有市民共創,所有市民共治,把利潤留在社區。決策以社區的利益為第一優先考量,確保社區有持續性的發展,而不是把財富和權力集中在一些比較狹窄的企業之中。

不需要事事都喊去中心化

在國內,很多項目生拉硬拽和區塊鏈扯上關係,大象區塊鏈之前有個專題《區塊鏈誤區》有一期就是說,去中心化的技術是必要時才需要用,不要迷戀這項技術。李國權教授也很同意這種說法,“在社區決策治理方面,智能合約的約定仍是中心化的,這樣才能很好兼顧效率與普惠。因為非中心化是非常沒有效率,非中心化的好處就是它把關係的效率增加,組成整個經濟的效率。但並不代表所有一切都是要中心化,這一點對初級階段的智慧城市是非常重要的。”

全世界1%的人口控制了50%的財富,控制了82%的新生財富

如今,全世界1%的人口控制了50%的財富,控制了82%的新生財富,邊際消費都偏低,非常低的邊際效應導致經濟增長都是低迷。未來增長是在哪裡呢,李國權教授說:“答案當然是在普惠區管理。”

“高效合作的時代已經到來,有效的生產一定要靠更好的生產關係。區塊鏈技術能打破這些壁壘,顛覆所有的生產關係。因為現狀就是太多的監管和條例,所以犧牲了效率,各方面不能很好的合作。我們注重利益衝突,而不是怎麼結合大家的利益,區塊鏈能做到這一點。地域邊界所有的法律和法規,忘了自由跨境貿易。還有商品和服務的同質化才造成市場投機的機會,但區塊鏈可以碎片化和多元化,可以把一隻牛變成0.1的擁有。可以把一隻牛的資產變成牛肉,變成牛腩,變成小牛,多元化擁有資產。區塊鏈成本上能夠做得到,中心化制度做不到。

我們一直在追求經濟效益,忘記了應該追求社會效益。

通證最大的作用不是“炒”是“效率”

“區塊鏈通證價值提升合作效率,合作關係的規模化,產生網絡效應。資產所有權碎片化,不只是服務的共享,資產的共享才是真正的共享。具有信任共識的普惠交易,更重要就是包容的技術,包容所有區塊鏈,不管是私有鏈、公有鏈、聯盟鏈,最包容的技術。網絡上每個用戶都可以參與,成為利益的相關方。而且每當你要擴展區塊鏈網絡時,它的邊際成本都應該設計為零,這是區塊鏈最重要的功能。中心化的話,邊際的成本非常高,更加透明。”

“在新加坡我們的央行讓社區一起來做,提倡所謂福利通證,造福人群,我們社區和政府、央行都值得爭取將來。”同時,李國權教授也警惕:“不要讓劣的通證驅逐好的通證。”

今天,幣圈無故事

李國權教授批評現在雖然人人喊公鏈,但是在公鏈上並沒有下足夠的功夫,“現在所瞭解的區塊鏈都是從比特幣代碼分叉出來的,我們花很多時間教同學,讓他們真正瞭解到私有鏈、聯盟鏈、公有鏈、通證鏈,但只瞭解代幣代碼的編程,如果不繼續努力,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人才短缺現象。”

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家,新加坡卻有著最為包容的內心和學習的態度,在這一點上有一點像在希臘文明光環下的古羅馬。如果科幻電影裡的智慧城市真的出現了,我相信新加坡一定位列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