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還有誰在認真做實業嗎?

管中窺豹

本週末,遠程開了一場小型的家庭會議。起因是姨夫前幾年買了一塊地,蓋了近萬平米的廠房。按照容積率算,還需要蓋幾千平米的廠房,才能合規,否則工業園區會把空置的土地收回。

一直專注於實業二十多年的姨夫,開始焦慮了:

  • 繼續蓋廠房:前兩年升級生產線,進了不少激光切割機,投進去資金不少,而現在資金回款壓力一直很大,如果再投資蓋廠房,那麼會把資金鍊繃的太緊,太危險了。

  • 不蓋廠房:那麼這塊地會被園區收回,損失也很大。因為當時的土地是在一張大產權證上,切割出來賣也不現實。

所以看看,幾個做生意的子侄輩有沒有興趣,或者有沒有朋友願意合建廠房的。

在聊的過程,大家順便交流了一下各自生意的情況,大家都反應:

  • 資金回款很難。相當難,都指望著應收款過日子。有些估摸著回款有困難的單子,索性不接了。

  • 各種成本漲的太快了,壓力山大。

  • 工人生活壓力大。比如在上海的公司,普通員工的生活壓力非常大。即便是租個最便宜的單間,房租也要近2000元/月。再扣除各種開銷,在上海生活非常辛苦。

聊到最後,嘆了一口氣說,如果有人願意把廠房,設備,土地都收購了算了。還不如把錢存理財,炒房子去呢。

我的姨夫是白手起家做了二十年多年做起來的,在2008年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想過放棄。在2012年時候,寧可把上海的房子賣了,買地建廠房,買設備,升級生產線。可以說是最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一幫人,現在很認真地考慮是不是真的要退出製造業了。

今天,還有誰在認真做實業嗎?

激光切割機給製造業帶來很大的變革

中小製造業企業的困局

我對我親戚和我弟的企業還算比較瞭解,也有過調研和分析,他們面對的問題應該是整個行業所面對的問題,甚至是整個中國製造業普遍面對的問題。

  1. 利潤率太薄,抗風險能力很弱。

    其實實體行業的利潤非常薄。小米上市前夕,雷軍放話稱,未來小米硬件的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5%,華為說有5%就不錯了。分析了一下,國內四大家電龍頭上市公司2017年的淨利潤率數據,僅格力電器高於10%,其他三家公司淨利潤率均低於5%。製造業利潤薄如紙,真不是瞎說。

    有親戚從事金屬加工行業的,有時開玩笑說,我們賣東西不是按設計,按款式按功能賣的。我們是按份量賣的。比如原材料5000一噸,打上10個點,就是你銷售價格,收貨也是按份量算的。

  2. 同質化競爭,惡性競爭嚴重。知識產權保護薄弱,不敢投資研發新技術。

    這是我《見微知著:你所要的核心技術早就被盜版殺死了》留言中點贊最多的留言,把問題說的清清楚楚。

  3. 稅費成本

    上面的留言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還有一些就不說了。

  4. 金融支持

    中小民營企業想去銀行貸款非常難,非常非常難。而且即使貸到了,銀行抽貸導致中小企業死掉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一方面是貸不到,一方面也不敢貸。所以基本上,沒怎麼從銀行貸多少款,都是親戚之間相互拆借,入股的方式,甚至變賣部分資產的方式,進行投資。別看國家放了幾萬億的水,大部分都流到了國企那邊去了。

今天,還有誰在認真做實業嗎?

  1. 比如我和他們合作研製了RFID智能工具櫃的原型,他們最擔心的問題不是這個產品設計,用戶體驗,而是,這個東西怎麼防止別人抄襲。如果我教會了員工,員工帶著資料和圖紙和代碼跑了怎麼辦?

今天,還有誰在認真做實業嗎?

  1. 因為現實就是這樣的,三年前某產品在市場上非常流行,市場上供貨的企業,一共不超過5家,然後第二年,因為技術擴散,人員流動,市場上供貨的企業變成了100多家,第三年,市場上能夠供貨的已經烏泱烏泱了。利潤空間,又被壓到按份量賣。

給個繼續做實業的理由?

相對比的是我有另外一波親戚,這幾年收益很大。他們現在還從事批發這個行業,但是真正幫助他們財富三級跳的是房子,最大的收益來自於房產投資,店鋪投資。

如果當初我姨她們沒把上海的房子賣掉去投資什麼生產線,估計房子的增值肯定超過他的收益。而且省心多了。從身邊活生生的例子看,從現實看,確實是:“實業誤國,炒房興邦”。

今天,還有誰在認真做實業嗎?

企業家精神

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家指的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具有敏銳眼光,能夠及時發現社會需求,甚至創造社會需求;他們具有承擔風險的勇氣和能力,能夠組織資源,在市場前景並不明朗的情況下,開發和製造社會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他們以個人的聲譽和資產承擔失敗的後果,也以個人的名譽和資產贏取成功的收益。

這種企業家精神在長三角,珠三角頗為常見,這也是為什麼大包郵帝國經濟充滿活力的原因。

但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退出實業。在中國做一個民營企業家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幾乎把所有的身家都要壓了上去,前面有應收款,後面有供應商的貨款,還有雷打不動的工人工資,還有應付各種檢查。民營做實業的中小企業家,哪個不是壓力山大?何必呢,何苦呢。

如果最有企業家精神的一批人都在考慮放棄實業,難道真的要靠炒房興邦?

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