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樓市「限酒令」升級:嚴控「類住宅」,酒店式公寓會不會大漲

  樓市“搖號”新政出臺,讓杭州酒店式公寓市場一片躁動!僅濱江熱門LOFT項目,光一個週末就賣出去了40多套;同樣的火爆,也發生在一些不知名的遠郊項目上。

   “杭州濱江區的酒店式公寓,去年還是2萬多/平方米,今年已經普遍漲到三、四萬!”就在杭州資深投資人、君潤資本合夥人謝仲仕感慨杭州酒店公寓房價上漲太快之際,一則公告或將為杭城酒店式公寓房價再添一把熱火!

  日前,杭州規劃局發佈《關於擬出讓商業商務用地規劃條件增加類住宅限制要求的函》。文件明確,“對規劃條件未明確允許建設酒店式公寓等類住宅的,規劃條件中增加‘不得建設公寓式辦公、酒店式辦公等帶居住功能用房,最小產權分割單元不小於300平方米。”

  這並非杭州第一次出臺“限酒令”。2012年杭州首發樓市“限酒令”,對酒店式公寓戶型做出“去住宅化”的設計限制。

  “按照最新這個文件執行,今後酒店式公寓勢必拿地價格更高,房價自然又得漲上去!”謝仲仕說。

杭州樓市“限酒令”升級:嚴控“類住宅”,酒店式公寓會不會大漲

  現有存量將被瘋搶?

  儘管商業用地在用地分類裡有著非常細緻的劃分,可分為商務辦公、零售或批發市場等。但開發商在實際開發過程中,則會“打擦邊球”,例如先預留管道,等交付以後再進行改造等等,將寫字樓作為酒店式公寓等“類住宅”銷售。

  所以說,“類住宅”一直是房地產行業裡一個頗為微妙的存在。這類產品面積小、總價低,且易於出租,投資回報率大,頗受一部分人群追捧,開發商也可以迅速銷售回籠資金。

  酒店式公寓的投資吸引力到底有多大?

  目前,杭州新開樓盤限價、限購和搖號,一房難求。住宅搶不到,年輕的剛需白領、大量的投資客紛紛投向酒店式公寓。與此同時,隨著杭城的快速發展,大批高新人才流入,酒店式公寓亦成為大多高新人才入杭的落腳處。

  正因如此,杭州近年來的酒店式公寓市場熱度才居高不下。尤其一些小面積、低總價的酒店公寓,搶房難度不亞於普通住宅。最典型就是濱江區,今年單價跳漲到4萬/平方米,甚至超過周邊普通二手房。

  “這次規劃局發佈的文件,會讓杭州後續要出讓的地塊,在規劃要求上越來越詳細,尤其是商業用地。”在謝仲仕看來,該政策對現有的酒店式公寓有利,目前在售的以及批出規劃的小戶型酒店式公寓,賣一套少一套,毫無懸念將被瘋搶。但對於新進入者來說,開發成本大幅度提高,未必有利於行業發展。

  樓市“限酒令”為何需要升級

  “酒店式公寓能不能成為投資熱點,取決於投資人對市場的預判,而非供需關係,這是投資品的一大特點。”與謝仲仕的觀點不同,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院長丁建剛認為,文件發佈之後,杭州酒店式公寓未必再攀投資新高點。

  丁建剛表示,對於“類住宅”的管控,其實主要強調了兩點:首先,明確這是違規的;第二是不能讓炒房之風從住宅流入“類住宅”。

  實際上,杭州對於“類住宅”的管控早有先例。

  不過,該“限酒令”實施以來,收效甚微。據浙江在線報道,2011年的杭州市主城區共出讓56宗土地,其中商業用地達34宗,絕大部分在《意見》實施前已搶先規劃為“類住宅”項目。直至去年,寫字樓改成酒店式公寓的現象也不少。

  這一次,“限酒令”升級,能否真正發揮作用呢?

  “當前,‘購租並舉’‘租售同權’是建立我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而長租公寓模式正是政策落地的一大抓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酒店式公寓已經成為杭州住宅供應的重要補充,成為推動杭州發展的引擎。規範房地產行業發展自然責無旁貸,但無論住宅還是公寓,如何讓老百姓住得上、住得起房子,可能是管理者制定相關政策的唯一中心目標。”丁建剛說。

  全國“限酒令”大盤點

  其實不只杭州,多個城市已經或正在針對酒店式公寓等“類住宅”制定有關政策措施,例如——

  北京:2017年1月,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剛在參加豐臺區代表團審議時透露,2017年北京仍會對“商改住”進行清理整治,並已經停止對商改住性質土地的供應。此外,《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2017年工作計劃》指出,要研究清理整治存量“商改住”項目政策措施,並建立長效管控機制,嚴格控制“商改住”項目增量。

  上海:2017年1月,上海128個商住項目暫停銷售。2017年2月16日,上海閔行區出臺整治類住宅方案,責令開發商15日之內整改恢復商辦用途。

  天津:2017年2月,天津市規劃局、市國土房管局、市建委聯合發出關於酒店型公寓建設管理相關文件失效的通知,今後天津不再新審批酒店型公寓項目。

  廈門:2018年1月,廈門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辦公類建設項目管理若干意見》,主要意思就是禁止辦公項目做成“類住宅”,禁止辦公類項目以住宅形式銷售,不得以諸如“公寓”“×房×廳”等推介商品住宅的專屬用語或設置住宅樣板房進行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