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司考限制專業、開卷考,我看到了注會的未來……

司考和注會考,都是本行業的第一大考,一方的動向很可能預示著另一方的改革方向!

前段時間,司法部在官方微博上發佈了2018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相關重大變化,主要提出了四點舉措,其中的每一點對新晉法考來講,都是一大變革。

從新司考限制專業、開卷考,我看到了注會的未來……

一直以來,司考和注會都會被很多考生拿來比較,司考限制專業,考生就關注CPA會不會限制專業,尤其對想考雙證的考生來說,這些形式上的變化對考試難度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所以,此次司考新政出爐以後,不少考生也拿司考和注會做了對比,其中最關注的點就是,司考將要在考場為考生配備法律法規彙編,這種“開卷”形式瞬間引來了熱議。接下來,我們從幾個角度來對比一下,兩者在考試形式上有哪些區別,或者是可以互相借鑑的點吧。

01

注會五科變六科,司考四卷變三卷

熟悉注會考試的人肯定都知道,現在注會的考試形式是“6+2”,即專業階段的6科考試,加上綜合階段的2科考試,才算完成了全部的CPA考試,可以拿到全科合格證。而在2009年之前,注會是5科考試,《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基本是從財管的成本管理中拆分重組出來,形成的新的科目。

司考的話,從現在開始實行“2+1”模式

,即客觀題的2張試卷,加上主觀題的1張試卷,全部通過後才算拿下了司考全科。

客觀看上去,注會的科目變多,司考的試卷變少,但是司考的主觀題考試時間長達4小時,增加了論述題、法律文書相關考察,綜合性更強,難度如何變化還未可知。

02

注會全面機考,司考客觀題機考

目前,注會考試是全面機考的形式,很多會計、財管、稅法中的計算題,或者是經濟法、戰略中的綜合題,都需要通過機考來完成,對考生來講其實算是比較大的挑戰。尤其是對公式運用不熟悉的考生,機考的難度可能會比較大。

而司考的話,從今年開始實施客觀題機考,主觀題筆考的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來講算是一種比較合理的考試方式,未來也不排除主觀題機考的可能。

03

注會五年過六科,司考實行分階段考試

在考試成績的有效期上,司考今年也進行了調整,原來是需要在一年時間內考過全部的四卷才算合格,分成“2+1”的形式後,司考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對注會的一種“借鑑”,先考出客觀題才能考主觀題,主觀題的成績有限期延長一年。

注會的話也是,先考出專業階段才能考綜合階段,而專業階段的有效期是5年,5年內考出6科即可。

04

注會閉卷考試,司考配備法律法規彙編

最後一點,是考生爭議最大的地方。

注會所有的考試都是閉卷考試,而司考從2018年開始,將會在考場內配備法律法規彙編,這也就意味著,考生在回答主觀題的時候有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這種新形式的變化其實有利有弊。一方面,開卷考試確實是對新制度下考試的一種嘗試,至少對部分考生來說還是極大的方便了法律法規上的記憶問題。

從新司考限制專業、開卷考,我看到了注會的未來……

從新司考限制專業、開卷考,我看到了注會的未來……

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只是改革初期的一種嘗試,至於體驗如何誰都不能輕易地下結論。而且,無論是否開卷考試,司考的主觀題都不可能是簡單的名詞解釋,記住法律法規就能完全回答正確的,所以前期對法規的理解依然很重要。

而CPA雖然經常被拿來和司考比較,但未來是否會開卷還是一個未知數。也有些高頓CPA學員覺得,要知道開卷的初衷是什麼,再去思考這個問題才會有意義。司考畢竟不同於CPA,一門考試的發展變化必然要符合社會和行業對它的需求和期待。

所以,無論司考的變化是好是壞,對注會未來的發展而言都只是一個簡單的借鑑意義,開卷也好,閉卷也罷,考生還是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努力,才有機會拿下屬於自己的那張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