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又「被上市」,搶占「音頻第一股」還是背後資本更著急

在上市這件事兒上,媒體似乎比喜馬拉雅還要著急。

在短短兩個月內,有關喜馬拉雅要上市的消息傳了四次,每一次都非常逼真,然而每一次都遭到了官方的光速打臉。

喜馬拉雅究竟上不上市?

今天上午自媒體“IPO早知道”稱喜馬拉雅正與騰訊進行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規模為40億元人民幣,估值為240億元人民幣。同時,喜馬拉雅正在搭建VIE架構,並決定明年在香港上市,目標估值500億元人民幣。

很快全天候科技從喜馬拉雅這邊獲得了官方否認,消息不屬實,上市計劃和時間還沒定,在跟騰訊新輪融資的說法也不屬實。

喜馬拉雅又“被上市”,搶佔“音頻第一股”還是背後資本更著急

另一邊,騰訊方卻對此表現曖昧,向36kr丟出了意味深長的“不予置評”。

江湖上關於“喜馬拉雅上市”的傳言由來已久。

早在2016年,喜馬拉雅FM獲得城市傳媒投資,被視作C輪融資完成。據當時媒體報道,喜馬拉雅創始人餘建軍在一場媒體見面會上透露,正在拆除VIE結構,瞄準將來在國內進行IPO。當時的喜馬拉雅FM領先優勢尚且不如今日明顯,仍在音頻APP大混戰中掙扎……

喜馬拉雅又“被上市”,搶佔“音頻第一股”還是背後資本更著急

2018年5月10日,據全天候科技消息,曾參與喜馬拉雅C輪融資的青島城市傳媒發佈公告,稱公司將以不超過4000萬美元的公司自有基金認購Grand Everlasting Limited Partnership,該美元基金將投資國內某移動互聯網音頻行業企業,預計間接佔據標的公司1%左右的股權。有知情人士稱,該音頻企業為喜馬拉雅。但隨後遭到喜馬拉雅官方否認。

時隔不到半月,這次上市傳聞來自喜馬拉雅第二大股東。

據投資界5月25日消息,在某企業家論壇上,持有證大喜馬拉雅10.36%的股權的第二大股東,證大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戴志康在演講時透露,音頻平臺喜馬拉雅FM今年估值已經達到200億元,明年希望能夠在A股上市。“2011年,我們投資了喜馬拉雅FM,是我們投資孵化互聯網的獨角獸,今年已經估值200億,明年希望能夠進入國家A股上市,正在做這樣的準備”,戴志康說道。很快“打臉”如期而至……

喜馬拉雅又“被上市”,搶佔“音頻第一股”還是背後資本更著急

上市的消息傳了破,破了再傳,VIE架構搭了拆,拆了搭……幾輪下來,已經成為行業龍頭的喜馬拉雅看似已經無限接近“移動音頻第一股”。

“移動音頻第一股”卡位戰

喜馬拉雅又“被上市”,搶佔“音頻第一股”還是背後資本更著急

2016年,頭部效應逐漸顯現,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喜馬拉雅FM、蜻蜓FM和荔枝FM在活躍用戶佔比上優勢明顯,領先於市場上其他電臺產品。而速途研究院的調查也表明近9個月內,移動電臺的下載增量以這三者領先。

其中喜馬拉雅主打大平臺戰略,具有明顯的工具化趨勢;蜻蜓在內容上走的是直播方向;荔枝則風格化明顯,堅持音樂、二次元等娛樂屬性,以主播UGC為核心。

雖然已經小有成就,但整個音頻行業還處於用戶積累與試水商業化的過程中,虧損依然是他們無法掩蓋的傷,一度讓資本開始退潮……

內容付費和知識經濟席捲互聯網為移動音頻帶來轉機。

一時間塵封已久的移動音頻天花板被打破了,一種更直接的商業變現模式與移動音頻實現了完美對接。根據大數據分析機構易觀發佈的《中國移動音頻行業年度綜合分析2017》,藉助專業化製作和高水平主播及運營團隊,音頻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下的內容的承載載體。付費音頻將是移動音頻行業變現的關鍵所在

然而這種商業變現模式是一場消耗戰

喜馬拉雅又“被上市”,搶佔“音頻第一股”還是背後資本更著急

作為目前移動音頻市場的絕對頭部,“移動音頻第一股”大概率將在喜馬拉雅FM和蜻蜓FM間產生。

早在2016年喜馬拉雅傳出上市計劃時,蜻蜓FM就緊跟著傳出了籌備上市的消息,如今喜馬拉雅頻傳上市消息,蜻蜓方也“不甘示弱”地表示“計劃在兩到三年內上市”。據中國經營報消息,蜻蜓FM人士表示,“目前蜻蜓和喜馬拉雅FM都在籌備上市事宜,希望能搶到移動音頻第一股。”“蜻蜓和喜馬拉雅FM都希望成為音頻領域更早上市的企業。”

上述專業人士分析認為,率先上市不僅可以降低融資成本,還可以利用資本槓桿撬動更大的市場資源。此外,上市公司的品牌效應在國內也更加明顯

喜馬拉雅又“被上市”,搶佔“音頻第一股”還是背後資本更著急

但前有遊戲直播第一股虎牙逆襲鬥魚的活生生案例,這場“音頻第一股”爭奪戰誰能笑到最後,還要靜觀其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