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月,這位肺移植醫生經歷了人生最極致的堅強與脆弱

15個月,這位肺移植醫生經歷了人生最極致的堅強與脆弱

編前語

每次看陳文慧老師的文章,眼前都會有很多畫面晃來晃去,然後淚眼模糊……這篇文章讓人想起2003年SARS,當年編者做了一個專題片名叫《捨生忘死》,此刻那些畫面猶如再現,而那句話更是如此的熟悉:你若不離不棄,我們就會堅持到底!在這個肺移植的戰場上,這些醫者又何嘗不是在用生命挽救生命。

嬰兒聽到媽媽在別人胸中的心跳不哭了

王辰老師讓我在完成100例肺移植手術之際,寫篇小文章給《呼吸界》,談談自己的感受。其實在做肺移植的這15個月是各種感受、感動最多的,在馬德里開會的無眠的凌晨記錄下這段文字。

15個月,這位肺移植醫生經歷了人生最極致的堅強與脆弱

在下午的國際移植年會(TTS)上,王海波教授用嫻熟而鏗鏘有力的英文展現我國的器官捐獻工作。幻燈中有一小段宣傳片一個襁褓之中的嬰兒不停哭泣,任誰無法撫慰,直到他聽到去世媽媽的心臟在受捐者胸腔內的跳動,才停止哭泣,露出笑臉。而隨後的一段兒童器官捐獻的視頻更是將演講推向高潮,已然不記得這位媽媽說了什麼,只知道被感動得一塌糊塗的時候,發現坐在第一排的黃潔夫部長也在摘下眼鏡、輕輕擦拭眼角。捐獻和移植其實是愛的延續,是生命的傳遞。因肺移植重獲新生、享受自由呼吸的的終末期肺病患者首先要感謝的就是這些奉獻大愛的捐獻者。

跑著奔波於頻繁的各種搶救和不停的術前準備中

100這個數字於大部分手術、甚至實體臟器移植而言都是稀疏平常的,但於肺移植,確是個艱辛的數字,艱辛到什麼程度,可能只有真正參與其中的人才會深深體會。記得16年初被問到是否要去美國學習肺移植時,當時很是猶豫,怕自己沒有精力顧及不來這麼困難的一項工作,楊汀老師曾寬慰我說,出去學習一下很好的,咱們一年也做不了幾例肺移植的,誰曾想短短15個月的時間100這個數字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來了。

15個月,這位肺移植醫生經歷了人生最極致的堅強與脆弱

肺移植像一個戰場,有前面衝鋒陷陣的戰士,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手術麻醉科術中的精準管理、和手術的嫻熟配合,詮釋了「你創造生命奇蹟,我讓你無所畏懼」的真諦;監護室是肺移植危重患者的堅強後盾,守候在肺移植術後的第一道和無數道危重關口;胸外科不分晝夜的出去評估,取肺,為了愛心器官「日夜奔波」;康復科隨時介入到患者的呼吸康復中;後勤保障部門打電話一直在那裡,給我們的最堅實的守候。記得3月份的半個月時間裡我們完成12臺肺移植到5月份的12臺手術,幾乎每個病人從監護室回來都是4個輸液泵、1臺V60無創呼吸機、1個經鼻高流量的標配,護士們只能跑著幹活,而我們更是奔波於頻繁的各種搶救和不停的術前準備中,以至於現在回想起那段異常酸爽的日子都心有餘悸。

最受用的話:我們一直都在

15個月,這位肺移植醫生經歷了人生最極致的堅強與脆弱

王辰院士與陳文慧教授

經常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在王辰老師搭建的如此優越的呼吸平臺上工作,身後有代華平、曹彬、詹慶元、翟振國、楊汀老師們的支持,外科有陳靜瑜、梁朝陽老師的包容和理解。每每王辰老師給我發短信或是打電話,最後都不忘記提醒我,一定要我注意休息,保重身體。這種時候都覺得自己幸福滿滿。

你若不離不棄,我們就會堅持到底

這15個月比任何時候都脆弱,又比任何時候都堅強。記得我們一個27歲先天性心臟病、艾森曼格綜合徵,是那種「生命以痛吻我,我卻抱之以歌」的堅強樂觀的漂亮女孩兒,每次查房都能看到她燦爛的笑容,而她卻不幸的沒有挺過肺移植手術的難關,那天哭得很傷心。肺移植艱難,艱難到即使竭盡全力可能也不能挽救所有的患者。而來自這些家屬的信任和理解更是讓我們勇往直前。醫療從來都不是冰冷的,從來都是充滿溫度的。我經常會和患者家屬說:只要你們不放棄,我們就不會放棄,誰知道生命會有怎樣的奇蹟。你若不離不棄,我們就會堅持到底。

15個月,這位肺移植醫生經歷了人生最極致的堅強與脆弱

15個月,這位肺移植醫生經歷了人生最極致的堅強與脆弱

雖然這15個月是在間斷的焦慮、煎熬中度過,雖然經常累的、委屈的大哭,但更多的是肺移植患者存活下來獲得的小小的成就感和工作被認可的幸福感!

15個月,這位肺移植醫生經歷了人生最極致的堅強與脆弱

陳文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