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甚囂塵上,數位化重塑新型供應鏈

零售的遊戲不是競爭的趨同,而是競爭的求異。新零售要想支撐前端業務升級,就必須重構新型供應鏈。

從去年以來,零售業已經被AT巨頭攪得天翻地覆。無論是“新零售”還是“傳統零售”,究其本質來看,最終目的都在於圍繞消費者,如何能夠儘量全面地滿足其不斷變化的需求。在新零售時代,零售業在沿著線上線下融合、零售+體驗式消費、零售+產業生態鏈的三大進化途徑激烈演變,但核心模式始終還是關乎顧客、商品和店面,而要想支撐零售前端業務的體驗升級和場景迭代,就必須重構新型供應鏈。

新技術加持智能化

競爭的本質是效率和成本,傳統企業的數量型線性增長已無法持續,只有轉型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效率型的指數增長,才有持續成長的空間。

在新零售的時代下,供應鏈管理的本質其實並未發生改變,還是要集成和協同鏈條上的各個環節如供應商、各個銷售渠道、倉庫、門店,使消費者需要的商品以準確的數量,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被送到消費者手中。

並且在新零售時代,這個本質還將更加閃耀。過去以企業為核心,使用各種銷售手段以達成交易、提升銷售額為訴求並大力向消費者推或者壓的零售邏輯已經行不通,未來的一切都要圍繞消費者需求來運轉,供應鏈管理也並不例外,這也讓其和傳統業態下的供應鏈有了很大不同之處。

未來新零售時代下的供應鏈不再僅僅靠人、流程、硬件設施等要素的簡單堆徹和疊加,而是要實現供應鏈的數字化和技術化的變革,讓供應鏈變得更加具有智慧和全能。

新零售甚囂塵上,數字化重塑新型供應鏈

盒馬鮮生在其運營中對商品廣泛使用了電子標籤,將線上線下數據同步,如SKU同步、庫存同步、價格同步、促銷同步;實現線上下單,線下有貨,後臺統一促銷和價格,這些都為供應鏈可視化的構建打下了基礎。供應鏈可視化以後,未來所有業務職能包括銷售、市場、財務、研發、採購和物流等進行有機的集成和協同就有了可能,可以對消費者需求、門店或網上庫存、銷售趨勢、物流信息、原產地信息等進行可視化展示,供應鏈敏捷和迅速的反應就有了基礎。

供應鏈可視化將持續向消費者、SKU、店員延伸,並且由傳統網絡向雲計算系統轉進。通過可視化集成平臺,戰略計劃與業務緊密鏈接,需求與供應的平衡,訂單履行策略的實施,庫存與服務水平的調整等具體策略將得到高效的執行。

去年以來,人工智能成為商業趨勢,成就了很多獨角獸企業。對供應鏈應用而言,人工智能一是預測模型,二是決策模型。預測模型主要是通過迴歸、分類、時間序列等算法,在大量歷史數據的基礎建立統計模型上對未來的銷售進行預測,而決策模型則通過啟發算法、整數規劃、解析求解等算法建立運籌模型來對以上具體業務場景應用進行決策。

新玩法本質不變

如今,消費者已經習慣了沃爾瑪的低成本以及亞馬遜的便利和快捷的交貨方式。為此,所有零售商都不得不對消費者的需求和意願保持高度關注。但是,想要與亞馬遜競爭交貨服務和價格優勢,是要付出代價的。

越來越多的零售商認識到,應該把訂購、生產和交付貨物的方式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的新方式,同時還要保持盈利,所以提供新的體驗和服務是必不可少的。美國知名食品超市——全食食品超市與IT服務商合力打造了一款新的基於雲的零售管理解決方案新平臺,通過將基於雲的自動化與更先進更高效的戰略採購和供應鏈管理流程相結合,具備先進的分析能力,為全食食品超市提供關於業務性能和運營效率的深刻見解。新平臺先進的IT基礎設施可提供更深層次的信息,為全食食品超市線上線下的客戶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

新零售甚囂塵上,數字化重塑新型供應鏈

面對來自非傳統競爭對手和消費者的巨大壓力,未來的供應鏈顯然會更加依賴於圍繞客戶而構建的品牌、零售和服務商生態圈,以實現新的體驗、服務和價值。

新零售玩法無限,卻萬變不離其宗。數字化全渠道運營和全新場景融通了線上線下,使線上與線下同樣好玩,同樣高性價比,同樣高品質,對消費者同樣瞭解。其實,迅速布點的場景戰爭、各顯神通的獲客手段和打破效率桎梏的供應鏈管理都是零售企業的基礎建設。在保證不掉隊的同時,不同的營銷方式、商品力以及服務效率都會成為每個零售商獨有的亮點。

反向整合供應鏈

從2017年開始,每次在業內能夠引起轟動效應的消息,應該就是阿里不斷收購實體零售商,構建新零售大生態圈。

對於所有零售企業來說,都受新消費升級的影響,很多企業都在大膽求變,都在積極探索新消費升級時代行業發展的新思路,這就倒逼零售商要從顧客的角度去探求“顧客到底在哪裡”,“顧客到底需要什麼”。在新消費時代,零售商應該以終端為起點,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獲取大數據,然後向上遊整合供應鏈。才能真正打造差異化的商品優勢。

新零售甚囂塵上,數字化重塑新型供應鏈

供應鏈是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誰在供應鏈上有優勢,誰就能在競爭中佔得先機。無論什麼類型的企業,都是作為供應鏈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我們不能只把業務停留在C端的用戶層面,更要深入地扎到B端的供應鏈環節,企業才能在整體的產業鏈條上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無論是“新零售”還是“傳統零售”,從本質來看,最終目的都是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在新零售時代下,零售企業的供應鏈反應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有人說,零售的未來肯定不是帝國,而是盟國。零售的遊戲也不是競爭的趨同,而是競爭的求異。每個參與者都會將自己的那幾塊積木定義清楚,最終不同的積木組合在一起,構成未來共生、互生和再生的零售新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