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是種病,你已中毒太深

懶惰是原罪,常常通過心理疾病得以呈現。毫無疑問,懶惰像是魔鬼的化身,體現出我們內心邪惡的一面。為了把這一結論解釋得更清楚,我們將深入對邪惡的本質加以探討。

各位書友,今天我們要一起共讀的是《少有人走的路》的第265頁-第298頁,在共讀的過程中,大家可以思考以下問題:

怎樣克服懶惰?

01

愛是懶惰的對立面。

一般意義上的懶惰,只是對自己和他人缺少愛,而邪惡則視愛為仇敵,與真正的愛完全對立。

到目前人類進化的這一階段,邪惡是不可避免的。人的心靈具有熵的力量,也擁有自由的意志。

然而在人類進化的巨大框架中,邪惡永遠處於弱勢地位,它每傷害一個心靈,就會有更多的正義感被喚醒,更多的心靈獲得解放。

“觀察”和“認知”幾乎貫穿本書始終。以邪惡為目標的人,總是拒絕觀察事實真相,而心智成熟的人,卻能深刻地意識到懶惰的存在。

我們的潛意識裡蘊含著非凡的知識,潛意識知道的事情永遠比意識多得多。

一時的成長與進步,意味著它開始認同潛意識所熟知的一切,此時意識與潛意識逐漸融合。

上帝與我們之間的界面,相當於潛意識與意識之間的界面。簡而言之,我們的潛意識就是上帝,我們內心的上帝。

懶惰是種病,你已中毒太深

我們是上帝的一部分,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無論現在還是未來。

心智成熟的人的終極目標是天人合一,即個人與上帝應當具有相同程度的認識。

作為有意識的自己,我們生來註定要面對這一事實:我們可以不斷成長,成長為具有上帝屬性的一種嶄新的生命形式。

有自主行動能力的成年人,可以獨立做出影響他人和世界的選擇。這種成熟而自由的意識,可以使我們和心靈上的上帝達成一致。

02

世界上存在兩種力量——政治的力量和心靈的力量。

政治的力量就是以公開或隱秘的方式,去強迫別人遵循自己的意願。這種力量既存在於權力之中,也存在於金錢之中。然而,它不屬於有權利或者金錢的人。

而心靈的力量則完全存在於人類心中,它和強迫、控制別人的力量沒有關係。

我們的心靈獲得力量,就會感覺舒適愉快。我們的心智成熟到一定階段,就會更加謙遜而快樂。

心靈汲取到足夠強大的力量,固然令人感到愉快,但同時也會使人恐懼。

知道的越多,就越是有可能預測到結果,考慮到自己可能承擔的後果,越是難以採取行動。

心靈的力量不斷積聚,還會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孤獨,難以找到境界相當的人。

孤獨本身就像是沉重的負擔,倘若不是把別人遠遠拋在身後,而自己與上帝越來越接近,近到可以感受他的呼吸,領略到他的微笑的話,那麼我們肯定難以忍受下去。

正因為隨著意識不斷成長,我們可以與上帝心靈相通,才沒有停止前行的腳步。

03

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裡,想要生活得更好,必須儘可能的瞭解世界的本質,就可能經受各種痛苦,而唯有經受痛苦,才能夠走向真理。

在心理健康狀況惡化之前,潛意識就會覺察到我們的變化,注意到我們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差。

它通過各種方式,提醒我們情況變得不妙——頻繁的噩夢、過度的焦慮、季度的沮喪,這些症狀在我們身上不斷出現。

實際上,它們是一種恩典,是意識之外那股滋養心靈的強大力量發生作用的結果。

大多數人總是拒絕這種提醒,他們以各種方式逃避,不肯為疾病承擔起責任。

懶惰是種病,你已中毒太深

04

成長意願始終披著神秘莫測的外衣,但其本質與愛的本質是一致的。真正擁有愛的人,心靈自然會不斷成長。

我們之所以能具備愛的能力和成長的意願,不僅取決於童年時的父母愛的滋養,也取決於我們一生中對恩典的接納。

接納恩典,意味著我們要抗拒惰性,挺身而出,成為力量的使者和愛的代理人。

在潛意識層面,人們擔心自己擁有更多的力量後,就會濫用這種力量。但愛和付出,能夠使我們懂得自我約束,而不致濫用心靈的力量。

05

恩典是我們自己掙來的,儘管我們不能憑主觀意願創造恩典,但卻可以打開心扉迎接恩典的降臨。

我們及時主動選擇了接納恩典,也是被動迎接恩典的降臨。

每個人都想要獲得愛,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讓自己值得被愛,做好接受愛的準備。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需要把自己變成自律、心中充滿愛的人。

不期而遇的好運和收穫不單純是上天的恩賜,而是後天習得的本領。

心智成熟之旅艱苦卓絕,無論是思考還是行動,你都離不開勇敢、進取和獨立的精神。

本章思維導圖:

懶惰是種病,你已中毒太深

領讀君說:也許處於被動、依賴、恐懼和懶惰,讀完本書後你希望從中獲得更多的細節並看清前方的每一寸路面,確保旅途的每一步都是安全的,你的每一步都具有價值,但是很遺憾,這都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任何心靈導師和訓誡都不能免除心靈之路上的行者必經的痛苦。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和磨難,最終才能達到上帝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