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願望一定會實現嗎?

每到過年,我們就會收到幾百上千條的祝福。當然,我們也無數次地祝福他人“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如今,年已經過完了,那麼我就來說點不一樣的: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新年願望一定會實現嗎?

告訴你一個事實吧:現實生活中,無論是新年願望,生日願望,還是對流星雨許下的願望,都是很難實現的。

新年願望一定會實現嗎?

比如:

別人對你說“恭喜發財”,你真的發財了嗎?

別人祝你“天天開心”,你真的每天合不攏嘴了嗎?

還有祝你“越來越年輕”的,你見過誰逆生長了嗎?

這些話,不過是為了圖個吉利,讓你高興罷了。當然,誰也不會當真。

不過,更殘酷的事實是,很多時候,我們不僅沒法“心想事成”,還經常“事與願違”

新年願望一定會實現嗎?

比如:

當你想要在海南多享受幾天陽光,舒舒服服返程,卻發現回京的機票已經2萬了;

當你計劃找個低點買套房子時,卻發現房價不僅不跌,還蹭蹭上漲了;

當你拼死拼活地奮鬥,希望早點走向人生巔峰的時候,卻發現“欲速則不達”的魔咒在你身上應驗了。

你“呸”得一聲,罵一句:真特麼流年不順。

不是流年不順,而是因為,“事與願違”本就是自然規律

你想多享受陽光,別人也這麼想。懷有這種美好願望的人多了,海南的陽光自然就更貴了。

你想低價買套房子,誰不想呢?懷有這種美好願望的人多了,房價自然就漲上去了。

你想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誰不想呢?懷有這種美好願望的人多了,成功的道路自然就擁擠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想當公務員是嗎?看見那獨木橋上的千軍萬馬了嗎?

想買比特幣是嗎?2萬美金一個你還買不買?

想搞金融是躺著賺錢嗎?“五大財神爺”開始“嚴監管,去槓桿”了,你還來不來?

這就是我們每天都是面對的真實世界。

新年願望一定會實現嗎?

這也是我們每個投資人都要認清的現實:

我們每個人都處於一個充分競爭,相互作用,相互博弈的市場中。

就拿最近的股災5.0來說。

原本,全球股市迭創新高,中國A股(上證50)也創下18連陽的罕見記錄,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誰能料到,美股突然間的跳水,讓全球股市跟著狗帶。本來只是看熱鬧的A股,卻一不小心腳下不穩,摔得個半身不遂,比美股還要慘。

很多人分析這次美股暴跌是因為:經濟數據太好導致的加息預期,油價上漲帶來的通脹預期等等。

但從博弈的角度來分析,那就是:當人們都覺得美股安全,風險不大,還可以買入時(願望),而買入本身就會加劇風險的集聚。

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風險都是漲出來的,機會都是跌出來的

所以,投資是非常反人性的。當你內心無比想買的時候,往往是風險最大的時候;當你內心無比想賣的時候,證明機會就在眼前了。

股價是人們預期的反映。而且,股價對預期的反映往往是在瞬間完成的。有時候,一個念頭只是在你腦海中閃過時,股價就已經開始動了。

無論是買入還是賣出,當你心動的時候,別人的心也在動,此時,機會便不再是機會,風險也不再是風險。

那麼,這個問題有解嗎?當然有解。

想要避免“後知後覺”,那就要“先人一步”。

新年願望一定會實現嗎?

這句話聽起來像是廢話,實際上卻是投資中最關鍵的命門。

想要“先人一步”,就要提高兩種核心能力:一個是“認知”能力,一個是“自律”能力。

“投資是認知的變現”,這句話已是老生常談。但是,聞道有先後,反應有快慢。當你認識到房子的價值,比特幣的價值時,價格已經高高在上了。所以,在認知上,必須要“快”和“準”。才能及時識別索羅斯口中的“假象”,看清現實的“真相”。

“認知”是“研究”層面的體現,而“自律”是“交易”層面的要求。

知道,但是做不到的事情比比皆是。比如,你明明知道虧損了要及時止損,看錯了要及時認錯,但是真正能像王健林那樣“斷臂求生”的有幾人?大多數都像賈躍亭一樣猶豫不決,垂死掙扎。

說了這麼多,你會發現,這其實就是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

所以,認知上要“快”,要“準”,行動上要“狠”,才有可能實現新年願望。與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