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推出電助力車的「奮不顧身」,想打勝仗的「情不自禁」

在被美團收購後,摩拜終於有了新的動作。

今日,摩拜正式發佈共享出行產品——摩拜助力車,解決用戶3-5公里的出行問題。聯想到摩拜曾在去年年底時公佈的共享汽車項目,此次發佈的助力車將會讓摩拜的共享出行版圖進一步擴大。只是在助力車領域已有不少玩家涉足的情況下,摩拜又能否後來居上?

摩拜推出電助力車的“奮不顧身”,想打勝仗的“情不自禁”

摩拜有個大出行夢,助力車發佈並不意外

共享單車到底能不能獨立存活,行業內的玩家用了兩年也沒給出答案,但其中一些玩家很早以前就開始做起了大出行夢,這其中就包括摩拜單車

摩拜推出電助力車的“奮不顧身”,想打勝仗的“情不自禁”

今年1月,IT鮮聞接到消息獨家報道摩拜將上線電單車一事。當時的說法是電單車將在四川廣漢率先試點,首批發行100輛,後期則視運營情況而定。

但梳理摩拜去年的種種動作,我們知道摩拜並非只瞄準了電單車這一領域。這其中原因自然離不開去年下半年以來,共享單車接連收到禁投令,跑馬圈地速度放緩,各廠商不得不尋求新的營收增長點,以獲得更多的融資保持品牌獨立。

去年9月,摩拜接入首汽約車、嘀嗒拼車,並傳出將成立專門出行服務公司的消息;11月開始測試“能量芯”共享單車;年底則在貴州上線共享汽車。可以看出,當時摩拜的出行夢已經由共享單車向大出行擴展

但摩拜理想很美好,現實卻沒那麼容易。由於電單車存在安全隱患,相關政策又尚未對此明確表態,摩拜電單車雖在當時引發眾人關注,如今也是石沉大海,少有消息。

摩拜在3-10公里的出行佈局上,看似並不順利。但瞄上這一距離的又不止摩拜一家,ofo、哈羅另闢蹊徑,選擇用更加安全的電助力車來打破僵局,截至到今年4月,哈羅電助力車在山東、河南、福建、江蘇等省20多個城市投放了近20萬輛,總騎行次數1400多萬,總騎行距離近5000萬KM。

無論是出於自身的版圖擴張需要,還是市場競爭的壓力,摩拜都需要推出電助力車發力3-10公里出行,以實現自己的大出行夢。

後來居上的摩拜能把助力車的故事講好嗎?

從現在的共享出行市場來看,摩拜雖然早已瞄準3-10公里出行,但現在才有所動作,確實有些落後。但助力車由於成本較高,研發難度更大,也存在很大的市場,摩拜想要後來居上,只能說機遇與挑戰並存。

一直以來,不管是共享單車還是電助力車,押金都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儘管免押金騎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在現有的情況下,少有企業能夠真正做到全面免押。

此次的發佈會上,摩拜除了發佈電助力車,還宣佈將開啟全國無門檻免押金,覆蓋超過2億用戶。這是繼哈羅之後,第二家宣佈全國大範圍免押的企業。當然,摩拜單車的“零門檻”免押也曾被質疑過

而在此之前,摩拜免押金政策已經在百城推行,據摩拜單車副總裁李彧岑介紹,摩拜實行免押後新增用戶1500萬。如今,摩拜全面免押,對於推動電助力車落地一事想來也有一定的作用。

摩拜推出電助力車的“奮不顧身”,想打勝仗的“情不自禁”

另外,“後來者”的身份,意味著摩拜可以借鑑賽道上其他玩家的經驗。

目前來說,與共享單車相比,共享電助力車尚未有一個統一的定價。此前,哈羅單車助力車為每30分鐘2元。而在7月4日,有部分地區的用戶表示,已經收到哈羅方面的通告:由於車輛運營維護成本提升,自2018年7月4日起哈羅助力車騎行單價將調整為每30分鐘3元。這些用戶表示,哈羅助力車漲價之後,他們會選用別的品牌或者別的出行方式。

這也就意味著,尚未公佈使用價格的摩拜,可以參考市場上的玩家,從而給出一個能夠吸引用戶又能夠保障自己利益的定價。

至於摩拜會遇到的挑戰,也是不小。與共享單車相比,共享電助力車上的電芯更容易受到別有用心之人的覬覦,車輛損壞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儘管據摩拜方面介紹,每輛摩拜助力車都智能聯網,可以實時監控車輛的健康狀況。但這一舉措能否降低摩拜助力車的損毀率,我們暫不可知。

不管怎樣,摩拜已經在大出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此次還宣佈與摩拜單車掃碼入口將登陸美團APP首頁,摩拜的未來或許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