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越南遭禁一事背後:移動支付全球化門坎?

支付寶越南遭禁一事背後:移動支付全球化門坎?

現如今的中國,已經是移動支付時代,出門只要一部手機,不論是逛街買菜還是出門打車,掃一掃二維碼輕鬆支付,不用帶一分錢,既省去了找零錢的麻煩,也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這都要得益於移動支付。

一、繞過地方監管,影響稅收

例如,今年5月中旬,在著名的下龍灣沿岸的下龍市,地方當局通過中國發行的POS支付機器發現了超過20萬人民幣,這20萬人民幣避開了當地的銀行系統和越南的支付中介機構,脫離了國家的監管,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目前越南金融機構正在積極整頓國內的電子支付市場,相信以後此類問題不會再有發生。

二、越南對中國移動支付的“下馬威”

其實越南VNG公司在2016年末就已經推出了一款移動支付軟件Zalo Pay,同樣Zalo Pay用戶通過綁定銀行卡也可以進行點對點支付。網購付款、收付款、發紅包、充值話費還有電視繳費等都可以通過Zalo Pay來完成,其功能比較完善。

事件背後是中國移動支付出海的不易

1、牌照申請困難

因為在其他國家開展移動支付業務首先需要獲得金融牌照,所以申請牌照成為了移動支付出海的第一關。在今年的兩會期間,馬化騰在談及海外移動支付的時候就感嘆過申請海外牌照的困難,因為申請海外牌照需要通過監管層進度慢、難度高的複雜審批流程。而如今隨著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壯大,各國的監管要求也在不斷變化。例如之前在印尼,電子支付方面只有一個電子貨幣的牌照,而如今還需要網關牌照、預付款牌照等五個牌照,這無疑又大大增加了牌照的申請難度。

2、海外設施不完善

國外有些地方的基礎設施還有待建設,很多銀行根本無法提供接口,銀行和銀行之間不能達到互通,造成很多業務無法進一步推動。而且一旦使用中國移動支付,就意味著要把銀行裡的錢導入第三方機構,有種“費力不討好”的感覺,最後導致許多銀行不願與移動支付合作。

3、信用卡深入人心

4、國內外群眾觀念不同

眾所周知,移動支付需要連接互聯網才能完成交易,一些消費者擔心連入公共的WIFI可能會有密碼和資金被盜取的風險,況且通過個人賬號轉賬給個人商戶,個人信息是否會洩露給商家,這也是是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顧慮之一。而且現在大部分的國家還是以現金為主,難以接受這種“潮流”,很多人認為現金支付的成本更低,即使身上帶一點現金也不是很麻煩。現金支付作為比較“古老”的交易方式,早已經成為了人們的生活習慣,短時間內這些觀念真的很難改變。

5、侵犯當地金融機構的利益

越南的這次的禁令事件就是個很好例子,由於監管不到位等一些漏洞,影響了當地金融機構的利益,以至於不得不出臺禁令。而國內移動支付平臺要想在海外市場獲得更快發展,除了獲得當時政府政策的支持之外,還要與當地的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儘快完善移動支付的監管體系,保障多方交易的公平性。

總而言之,中國移動支付進軍海外任重而道遠。中國移動支付要想在海外做大做強,必須克服這些難關,並做到“接地氣”,充分適應當地市場環境,時刻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加以改革創新,避免“水土不服”的情況,才會像在國內一樣如魚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