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林爸的粘豆包讓多少人淚目

“緣分這事 能不負對方就好 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看完電影,很多人都想起了前任,想起了自己錯過的他,來不及好好說再見,說一句“I miss you”,一句我想你,而我也錯過了你。

《後來的我們》林爸的粘豆包讓多少人淚目

後來的我們,或是禁錮在一個人離去的旋渦之中,或是深陷回憶無法自拔,忘不掉的過去和忘記了繼續前行的動力,那時的我們還沒有長大。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知道怎麼去追求幸福。

方小曉不止一次問林見清,你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見清總是為了他人而選擇自己的路,為小曉留在北京,為父親與小曉買房,他以為他們分手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沒有房,而有房之後小曉就會重新回到自己身邊,而小曉要的房子,是一個有安全的家。而林爸不願意離開遙江縣,他覺得待在自己的餐館就是幸福。

《後來的我們》林爸的粘豆包讓多少人淚目

第一次聽到《後來》我還沒有成年,聽著聽著成了曲中人,後來的我們,怎麼也回不去了。

鏡頭在黑白的現在與彩色的過去中轉換,願為愛情“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感情也越走越遠。最後在林爸的信裡我們讀懂了那份愛情,不負對方就好。


過年回家就可以吃到的粘豆包,是父親的思念。被熱氣噓到了眼睛的他,來不及等到小曉和見清再一起回來團圓。

《後來的我們》林爸的粘豆包讓多少人淚目

做父母的,只想著你們過得踏實,過得快活,健健康康的

吃什麼還是家裡好,那些外賣能好吃嗎?

什麼都抵不過父親蒸的一屜粘豆包。

希望後來的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愛。

學會了愛身邊的人。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後來的我們》林爸的粘豆包讓多少人淚目

粘豆包甜不甜,只有我們自己心裡知道。

粘豆包,又稱黃豆包或豆包。是一種源於滿族的豆沙包類食物。

滿族人傳統上喜歡粘性的食品,有利於在寒冷的天氣里長時間地進行戶外活動,如狩獵,砍柴等。

目前在中國北方許多地區非常的普遍,是人們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此處評價來自東北姑娘:好吃的粘豆包外形是上窄下寬,有黃有白;豆包皮要筋道,豆餡是紅豆的,不要放糖更不能用那種類似泥一樣的甜豆沙。

《後來的我們》林爸的粘豆包讓多少人淚目

用料

大黃米麵或江米麵適量

豆餡適量

開水適量

酵母粉適量

麵粉少許

做法

1.把酵母粉用溫水化開

2.將大黃米麵/江米麵與少許麵粉混合,加麵粉是為了豆包更筋道有型,千萬不要放很多,一些些就可以了,大概8:1差不多

3.酵母水倒入,適量開水倒入麵粉,和成麵糰,麵糰要抓起不散、不稀。不斷揉麵,會筋道。醒面一小時左右

4.紅豆煮好。空鍋熬成豆沙,要有一些顆粒感

5.取一小團面,將豆餡包入。包時豆包頂部和底部面要厚一點

6.冷水上鍋蒸十分鐘左右。火候很重要,千萬不要時間長,不然就全塌陷了!

7.蒸好後不要馬上拿,容易掉底、沾手。最好放冰箱凍上之後再拿。如果實在著急可以用水,粘豆包不怕水的,溼手就會滑而不粘啦

(菜譜源於網絡,侵刪!)


《後來的我們》林爸的粘豆包讓多少人淚目

我們可能模糊記憶中的臉龐

記不清曾一起經歷後的過往

味蕾的記憶比山盟海誓更久遠

即使我們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也不會磨滅我們印象裡的甜蜜味道。

好好吃飯,累了就回來。

最好的味道,莫不過是家人做的一頓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