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建築,時間的詩

玻璃的建築,時間的詩

範斯沃斯別墅實景圖|圖片源自網絡

從巴黎聖母院穹頂上的玫瑰玻璃花窗,

到密斯·凡德羅的範斯沃斯別墅,

再到位於紐約中央公園旁的ONE57,

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距離,

我們總能在那些聲蜚世界的建築身上,

發現玻璃的影子。

玻璃的加入,

使建築本身更加充滿魅力,

還能滿足設計表達中的隔風、透光、歷久彌新等物理要求。

玻璃的建築 | 巴黎聖母院

1163年到1345年期間,

得益於製作工藝的成熟,

從未被建築師重視的玻璃,

登上巴黎聖母院建造舞臺。

巨大的彩色玻璃窗,投下五彩斑斕的光芒,

在昏暗的室內更加夢幻,感到一種崇高和神秘感。

以至於著寫《巴黎聖母院》的法國大文學家雨果,也忍不住讚歎“窗,

盡是光怪陸離的玻璃色彩,

而所有這一切,滿目湛藍和金黃”。

玻璃的建築,時間的詩

巴黎聖母院玫瑰玻璃窗實景圖|圖片源自網絡

玻璃的建築 | 倫敦水晶宮

同樣的故事,在倫敦複製上演。

1851年,英國作為東道主,

舉辦了第一屆萬國工業博覽會,

為了慶賀這次盛典,

英國政府特別要求當時的建築設計師——帕克斯頓,主持打造一個“超越時代”的建築作品。

當一座以鋼鐵為骨架、通體採用玻璃構建的主展館展現在人們面前時,整個世界都被驚豔到了。

玻璃的建築,時間的詩

倫敦水晶宮效果圖|圖片源自網絡

“水晶宮”,這是後來人們賦予它的名稱,

充滿夢幻,在當時劃出一道品位鴻溝,

讓英國的王侯貴族傾慕不已。

風靡於世界 | 恆久的象徵

每一座時代建築,都期望超越時間,

成為人們心中的永恆。

但真正能實現這個願望的,往往是極少數。

當時代的指針指向紐約,

這個全球超級大都會自然渴望一種恆久的建築,去抒寫、記錄發展的輝煌。

玻璃的建築,時間的詩

紐約ONE57實景圖|圖片源自網絡

位於中央公園旁的紐約ONE57,

就是這樣一處存在。

奪目的大玻璃面塊與金屬線撐起軒昂的樓體,

從遠處望去,

就像是一條閃爍著日光的“玻璃瀑布”,

在曼哈頓建築叢林中,從不遜色半分。

鐫刻美國精神的建築,

也將一直存續在人們心中,

直至成為這個時代的經典、永恆。

作品的時代 | 時代的作品

懷揣構築城市封面的建築理想,

金昌·樾府以世界玻璃美學建築為出,汲取優雅與簡約色彩,為上虞呈現國際大都會的居住美學。

為保證建築的百年品質,

金昌·樾府出於對城市地脈的尊重,和對上虞時代發展的理解,在選料、工藝和營造上,不惜成本的追求極致。

玻璃的建築,時間的詩

示意圖|圖片源自網絡

超越平常所見的窗牆比,

和大面寬開間、陽臺的搭配,

為室內創造了闊綽的採光和視野尺度。

在玻璃能夠與日常接觸的邊角處,都經過入微的處理,帶來人性化細節的周到呵護。

玻璃的建築,時間的詩

建築的營造過程中,

將明朗、剔透的大面塊玻璃欄杆,

與淺香檳色鋁板牆面融合,

同時反覆臻選顏色、格調接近的基座幹掛石材,

從而形成視覺上的統一性、簡潔性,演繹強烈現代風格。

如同金昌的理想一樣,

這樣的建築是多義的,

也是最無法被定義的。

但確定的是,“為時代留住經典”,

會讓這座城市在日後的50年、100年,

因它依舊靚麗的風景而驕傲。

玻璃的建築,時間的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