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光:她17歲擺地攤33歲創業,是從義烏走向世界的中國飾品女皇

周曉光:她17歲擺地攤33歲創業,是從義烏走向世界的中國飾品女皇

01

周曉光,似乎她的人生從來就是一個和困難戰鬥的彈簧。困難壓得越狠,她就反彈得越高。

不過,以她對人生的把控力,永遠不會飛上天就無法返回人間,而像一個可以隨時被地面風箏線拽回來的風箏。

牽絆她的風箏線,恰是她人生出發時,內心所堅持的那份希望。

17歲時,她決定離開老家的山村,外出打工尋找生意機會。那時她只有一個小小的夢想,渴望通過自己努力,給愛美的媽媽買個金戒指,讓媽媽能在村裡驕傲一下。

她離開家鄉走南闖北,用擺地攤的方式,實現了腳去丈量地圖。

三十年過去了,她從來沒有想過,最初只有小小夢想的她,可以走的這麼遠。

知名媒體人楊瀾這樣評價她:“起初只是一棵小草,卻有頂破石板的頑強力量。當今天轉為一棵大樹,不忘播撒更多的陰涼,這就是周曉光的人生,一個女人的傳奇。”

靳羽西說:“周曉光從南方山村的小姑娘到縱橫商界的女企業家,讓我們看到平凡女子,如何成為傑出女性。”

吳曉波感慨:“周曉光的成長,是一次蝴蝶出蛹的飛翔,她是很多中國女孩夢想的榜樣。而她之所以蛻變為蝴蝶,秘方就是女人擁有更多的情商以及堅韌的自信。”

即使她今天坐擁上市公司和多家控股公司,卻依然是那個有說有笑、樂享家庭親情的周家大女兒。

在企業家的圈子裡,找不到第二個像周曉光這樣的家庭,她的生活方式,很多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一個家族的28口人,在今天這個人人講究自我空間界限線的時代,這麼一大家人,還能同住一幢房,同吃一鍋飯。這完全打破了“貧可聚志,富則分轍”的普通人生之景。這也許正好映射著周曉光始終堅持的本真吧。

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過。”

而周曉光常問自己內心的問題則是:“人們往往在路上走得太遠,卻忘記了為何要出發?自己的人生旅途,究竟是為了怎樣目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周曉光的身上,成了一次次命運女神垂青的驚喜。

看周曉光的傳記時,我一次次的被這個過去不曾瞭解的女性震撼。

她的生命中有太多可圈可點的閃光點,她讓我再一次相信:

女人可以像男人一樣去戰鬥。

02

世界之大,每個人都不一樣。總有人喜歡你,也總有人不喜歡你。如果不懂得自動過濾,那麼這一生該會耗費多少精力?

比如說,那些不喜歡周曉光的人,會覺得她這個社會底層的山村女孩,僅僅是個初中畢業生,不過是趕上了好機遇,才和楊瀾、董明珠、郭廣昌、郭為等商界大佬們,成了中歐國際商學院CEO班的同學,這純粹是混圈子吧。

但他們並不知道,周曉光從來都是一個超級愛學習和會學習的人。

就算是“混圈子”,她絕對都是圈裡最不放過自我成長的那個人。

她從不隱藏自己的無知,永遠是最好問的那個人。

憑著這股勁兒,她不僅走進了中歐商學院,還成了哈佛商學院的研修生,她把義烏這個小城的故事講給了世界,讓義烏的發展成了寫入世界頂級商學院教科書的經典案例。

這個17歲就出門做小生意的浙江女人,就算是在生活中學習,也一定是最用心的那個人。

在此之前,她曾跟著媽媽走街串巷的“雞毛換糖”,獨自去上海灘體驗生活,後來遠赴東北,忍受著南方人難以想像的寒冷,白天賣貨、晚上坐車,火車就是她不停移動的家。

她本來不認識地圖,卻通過一個縣一個縣的親自丈量,讓地圖和現實在她心中有了最真實的結合。

那些在地圖上被她打過圈的小點,都成了她候鳥般生活裡最鮮活的記憶。

周曉光自己說:“和別的飾品行業的同行相比,我創業最大的優勢就是對市場的瞭解。

這種對地圖的熟悉帶來的空間感,實際上是一種重要的抽象能力,使我對市場的把握和理解上升到新的高度,對我未來的事業起了莫大的幫助。”

還有人質疑她,憑什麼一個賣飾品的女人,還能被人稱為義烏標誌?

如果瞭解義烏的歷史,你會發現,周曉光的人生軌跡是和義烏這座城市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說,周曉光和義烏實現了同步發展。

今天的義烏,有太多讓人震撼的奇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確定為世界第一大市場。

義烏作為一個縣級市,卻有著讓世界驚歎的經濟奇蹟:它擁有華東地區首座縣級民航機場,也是浙江中西部地區最繁忙的航空港。

義烏還是全國極少的能為外國人辦理所有簽證的縣級市,是今天最具有經濟活力的中國城市之一。就像周曉光,不也曾經低到不能再低的起點,卻取得了讓世界驚歎不已的成就。

世界各國幾十個國家的商人,靠著不起眼的各式小商品,做成了世界級規模。全世界最好玩最新奇的小商品,這裡都能買到。

前面是店,後面是廠,來自全世界的訂單就在這一個個廠店合一的地方誕生。

都說有錢人是因為能夠控制自己消費慾望才站上人生巔峰,可大佬們的買買買的原始基因,在義烏就總會被點燃和釋放。

不只是大佬,普通人到這裡更會瘋狂的買買買。滿街五毛一塊的小東西,總有一款適合你。這裡真是一個人人都能買得起東西的好地方。

生活是一所學校,周曉光用自己的熱情保持著孩子般的好奇心,從來沒有過想離開學校的念頭。

作為最早一批在義烏擺攤設廠的人,她成了義烏具體的形象,她所創辦的新光飾品,早已是享譽全球的集團。

以至於義烏很多年來都流傳一句話:“浙江有義烏,義烏有新光”。

周曉光:她17歲擺地攤33歲創業,是從義烏走向世界的中國飾品女皇

03

周曉光還是一位非常稱職的全國人大代表。

早年她的戶口還不在義烏的時候,就因為出色的能力和熱情的態度,被義烏市選為人大代表,從此走進了全國兩會。

從最初自己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提案,到第二年的精心準備,還成了中國第一個自費在電視上打廣告,徵集提案線索的人大代表。

周曉光活生生地把自己的聯絡點變成了民間智囊團。這些社會工作耗費了她不少精力和時間,但是卻取得了讓人驚歎的成績。

在她的提議下,落實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借讀,成為了全國通用的政策;為了更好的發展經濟,制定《反壟斷法》保護商業;她的議案採納命中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是浙江代表團裡最出名的議案大戶。

她一次次與國家領導人握手、交談,跟隨中國政府代表團出訪世界,也一次次在聯絡點傾聽基層百姓的心聲與願望……

不得不說,周曉光在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方面,算得上一個有責任心、有情懷的人。

別人看到她,似乎活在聚光燈下,是看中名利的女商人。可實際上,她可以為了家人放棄任何在聚光燈下的機會。

有一年,她在被評為CCTV年度經濟人物時,卻選擇了請人代她領獎。因為這一天是她父親的生日,在她眼中,沒有什麼事能比家人更重要。

她的丈夫,是她走街串巷時一起做小買賣的同鄉,這個比她大兩個月的男人,是一個出了名的寵妻狂,多年來,兩個人琴瑟和鳴,令人羨慕。

周曉光常常感慨:正是丈夫的包容與無條件支持,自己才在他的陪伴下,活出了生命的新高度。

共同成長,是最好的夫妻關係。

04

周曉光的成功絕不是偶然。

她對市場敏銳嗅覺,源於女性企業家的直覺與天賦。

她能把很多優秀的男性企業家甩掉10條街。這一點是周曉光引以為傲的性別優勢。

在周曉光的眼中,人生遇到的所有困境都是讓自己反向思考的機會。

正是這種良好的心態,讓她往往能從絕境中找到機會,樂觀,成了她永不放棄的最大動力。

比如說,她為了不讓自己眼界受困,讓公司成為最早到香港以及歐美參加各類展會的中國企業,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世界各地的訂單雪花般飛來,源於她一如既往的開放自己;

她所創辦的新光,不斷地有優秀人才流出自創企業,從員工變成競爭對手時,大多數人都感嘆人心不可測,她卻在經歷極度傷心後,想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新光的義烏飾品行業能走多遠?只有更多的飾品企業才能做大整個底盤,讓世界關注與接納,從長遠上來看,反而對新光的發展有利。

於是這些自立門戶的新光人,在早期創業中多多少少都受到過她的直接幫助。

她尊重知識產權,為了一張飾品的設計圖紙,90年代就為對方支付了兩萬四千美金。

她愛惜人才,為了留下一個臺灣設計師,她傷筋動骨,耗巨資買下設計師自己的兩個工廠。

她敬重努力奮鬥的人,在她的公司,高管層裡有初中畢業一直不放棄自我成長的四川打工妹,也有畢業於海內外名校的產品設計師……

正因為這樣開放的態度,她為新光儲備了大量優秀的人才,在行業內,以求賢若渴、愛才如命出了名。

都說商場如戰場,可週曉光的超前意識和把握風險的能力,卻總能一次次在面臨巨大的危險時,化險為夷。

她說有計劃不盲目,看準機會勇敢上是母親教給她的“商業之道”,母親是她人生中第一個創業導師。

但後來與巴菲特面談時,她發現,原來這也是巴菲特的經營之道。

周曉光:她17歲擺地攤33歲創業,是從義烏走向世界的中國飾品女皇

05

她是中國最早在海外佈局的飾品企業,產品結合當地的文化、民俗以及受眾需求,她的企業總能拿出最亮眼的設計和最高性價比的產品,在當地引起風潮。

她總能把商學院學到的知識用在生活裡。她的海外市場之路,一開始就瞄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迪拜等海外市場大獲成功。

她在考察俄羅斯市場後,精準的分析利和弊,十年之後,才進軍俄羅斯市場,可以說是相當的有耐心了。

她是中國最早的家族企業聘請職業經理人的董事長,是最早聘請頂級企業顧問的義烏企業,也是最早對家族企業進行規範認證和實施科學管理系統的民營企業,更是最早在企業內,倡導自主研發和創新、持續改良工藝技術的知識型企業……

她的商業意識絕對是超前同類企業家十年以上的。她在心底的目標,是把自己的新光打造成施華洛世奇那樣能傳承的全球知名飾品企業。

最初,她想去施華洛世奇參觀學習時,到處尋找資源和線索均無果。

乘坐著施華洛世奇公司派出的專機,亞太區經理全程陪同,施華洛世奇的掌門人親自接見。

而這一切的原因,是施華洛世奇先生的告白:

“尊敬的周女士,您是我們全球最大的客戶,採購量比歐洲任何一個國家所有企業加起來都大。”

周曉光,用自己的生命歷程,為所有逆境中堅持奮鬥的女性,照亮了光,她讓我們相信,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

女人,靠自己走出的路,才是最值得驕傲與自信的。就像她的傳記書名《女人就是要發光》。

女人,同樣能創造奇蹟。再低的起點都不怕,就算是一隻熒火蟲,哪怕只是為了夜間的那點亮度,讓自己活成發光體,都應該成為使命。

願我們都能活出閃閃發光的樣子。

@作者妮妮:

12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