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之外见灵奇——中国画的虚实之美

笔墨之外见灵奇——中国画的虚实之美

左希文 烟笼寒池 纸本设色

“虚”,原意为大土山,又指空、空虚。“实”,原意是充实、充满,又可以延伸成真实、不虚。“相生”,是我国古代关于五行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说法。在中国画的传统画面构成中,“虚”是指作品中用笔轻淡或空白的部分。它能给人们展开想象的空间余地,让人拥有无穷的回味。“实”,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具体物像、真实景象以及用笔细致谨慎的地方。

清人笪重光在《画筌》中说过:“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两句话大意是:虚实结合,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无画的地方也含有美妙的境界。这种境界正符合老子的“道”。老子云:“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道,可道,非常道”。道没有形象,所以只能通过无形象的地方“虚境”去玄想和体会。“大象无形”,大到无边无际。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因为空所以能容纳万境。历来画家都注重对画面虚境、虚空的表达。

华琳在《南宗抉秘》中说:“白,即是纸素之白,凡画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雾空明处,山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断烟、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合为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空白并不是表示“无”“空”,而是根据不同的读者的知识层次、不同经历、不同生命认识、不同修养层次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想象,并且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取唐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意。作者用十分严谨的铁线描表现一叶扁舟和小舟上俯身垂钓的老翁,水纹用淡墨寥寥数笔勾画出来。画面上除了小舟以外,上下左右全是空白。画面内容非常少,但是整幅画面能给人江水浩渺、寒气逼人感觉。这种如诗如歌的境界,是画家用生命与灵魂抒写出的大自然赞歌。这是充分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艺术效果。作品虽然只画了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垂钓的渔翁,其他部分几乎为空白。然而,正是这一大片空白表现出了画面极强的空间感,同时也点明了作品的主题“独”字、寒意萧瑟的江

笔墨之外见灵奇——中国画的虚实之美

水以及专心于垂钓渔翁的神情,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寒江独钓图》是一幅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创造出意象境界的典范之作。马远创作作品时常常在作品上留出许多空白给读者充分展开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因此马远又被称为“马一角”。

我们说《寒江独钓图》运用虚实结合的典范之作,那么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梅石溪凫图》应该也是利用这种手法的创作的经典作品。对角线式构图让画面左上方的峭壁一角立于水中,运用清刚猛烈大斧劈皴法表现近处山石,用重墨勾出远处坡石轮廓,再用水笔层层渲染,产生微妙的明暗过渡。画面上山崖侧立,倒垂的腊梅,一群野鸭正在薄雾蒙蒙的涧水中游戏。安闲而惬意,层层细细的波纹水面,富有音乐搬的节奏感。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上方留出大面积空白,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臆想的空间感,让人的感觉到画外的景色向画里聚集,画里的景色又向画外伸展,把读者带入意境悠远的仙境般的世界。

我们中国画所创造的空间是反映读者想象的心理空间,与欣赏音乐或舞蹈所产生的精神想象的空间大同小异,它不受任何真实的时间空间束缚,任意创造出画家自己心目中的臆想的空间景物,在咫尺幅面上可以描绘出万里之景。画面景物虚实相生、最大限度地利用“空白”营造意境。

清人朱耷画鱼从来都不画水。朱耷是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亡后入南昌青云谱道院削发为僧。他的绘画以大写意著称于世,花鸟画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练,独具新意。朱耷著多作品构图多以留大片“空白”为特色。这是他为了表达出内心悲愤、孤寂心情而创造的一种图式,用象征手法抒写心意。朱耷的绘画作品对后世绘画的发展影响极大。

笔墨之外见灵奇——中国画的虚实之美

现代花鸟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画虾也从来不画水,他的虾与八大山人的鱼有异曲同工之妙,构图也多以留大片“空白”为特色,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

黄宾虹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师,他的山水画作品意境深邃,也应该得益于他对虚实关系的处理。他的每一笔点染都不会画死,都会有意无意地留下空隙,这样经过层层点染画面还透着气,虽然远看他的作品画面好像黑墨团团连成一片,但是绝对没有闷塞之感。黄宾虹曾经说过:“作画如下棋,要善于做活眼,活眼多,棋即取胜。他所说的活眼,应该就是画面上的虚笔或者虚处。

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像,虚境乃是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的诗意空间。老子还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中国画的空白像无形的空间,为有形的万物提供了背影和舞台。蒋和《学画杂论》中说:“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实而生。”从分析的几幅经典的中国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虚可生实,实可生虚,虚实相生。想象是桥梁,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使画面如诗如歌,充满灵气,充满诗意。

大家都在看↓↓↓

各位书友您认为呢?

欢迎到文章最后面留言板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哦!

为全国书画家发布展览、作品宣传信息,更多知识信息请关注我们交流学习!

为书画家提供交流学习平台,为收藏者打造专业的拍卖平台;

字画收藏、参加拍卖、交流合作请看作者名字发私信给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