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跌越買 大機構逾百億資金一周連續加倉抄底

都說逆向思維是股票市場最基本的生存法則,但真正能戰勝貪婪與恐懼的投資者又有幾人?

這其中,就不乏前些年屢次成功高位逃頂、又逢低抄底的險企。

越跌越買是什麼邏輯?

這時候加倉,是他們“先知先覺”嗎?

“顯然不是。”一家兩日來連續加倉的保險機構人士否定了這一說法。

其實對於短期的市場觀點,上述主流保險機構和其他機構投資者並無太大的分歧。

比如,他們也認為,從短期來看,市場仍需消化短期事件衝擊,反彈動能尚顯不足,預計7月大概率仍將“磨底”,反彈過程可能會一波三折。

但善於看長期、看趨勢的保險公司,此時看到的卻是戰略配置機會。“如果要說邏輯的話,那就是經過連續超調,風險已充分體現在股價當中,因此在恐慌之餘不妨逆向思考。”

在他們看來,目前從整個市場來看,市場已接近底部區域,若站在中長期角度來看,機會大於風險,市場已進入價值投資的戰略配置區間。

他們買了哪些票?

投資者更關心的是,百億保險資金都買了啥?

另一家保險公司買入的則是金融股。“配了點銀行、保險等,加倉規模也有近10億元。”

不難發現,他們買入的這些股票都有一個共性:被錯殺的優質個股。“這些被錯殺的優質股的修復機會將不斷湧現,在市場偏弱的格局下,有望貢獻相對收益。”

對於近期調整較大的成長板塊,保險公司之間的分歧較大。

以中小型保險公司為代表的認為,部分成長股前期跌幅更大,在市場修復時可能會有更好的彈性。此外,考慮到北上資金偏好、無風險利率走勢等幾個因素,高新技術產業最為受益,有助於成長股提升估值。

但持謹慎態度的大型保險公司則認為,不能操之過急,仍須警惕成長股的股權質押風險。

險資加倉有規律可循

一般而言,如果市場出現持續急速下跌,保險機構出於資金配置的需求,通常選擇適當增加倉位。而新進保費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也為保險機構提供了追加投資的籌碼。

這個規律,尤其是在債市乏善可陳、其他投資渠道相對吸引力較弱之時,往往出現的概率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