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流涕、鼻塞是鼻炎還是感冒?一招輕鬆區分

最近,不少寶寶開始出現流鼻涕、打噴嚏、鼻塞、咳嗽

等症狀,用了很多方法也不見好轉,可把家長們急壞了。再加上又聽說鼻炎和感冒的症狀很相似,就會變得更焦慮,很糾結,一旦寶寶得了鼻炎怎麼辦?

感冒or鼻炎,傻傻分不清

其實想要知道孩子到底是普通感冒還是鼻炎,我們首先就要了解到底什麼是感冒,什麼是鼻炎。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兒科學》對這種疾病是這麼表述的,該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據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診斷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聽到這,大家可能也就明白了,感冒是個大概念,它包括了上呼吸道的炎症反應,其中就有急性鼻炎。

所以,寶寶在感冒期間才會出現急性鼻炎的症狀,比如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咳嗽等等。一般來說,得了感冒的寶寶通常一週左右就能康復,與此同時急性鼻炎也就跟著同時好了,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

不過這個過程中,你也要注意不能過分刺激寶寶的鼻子,不然很可能會造成破損性鼻炎。

那什麼是破損性鼻炎呢?就是家長總忍不住給孩子清理鼻腔,尤其是用鑷子、吸鼻器、棉籤等等工具,而鼻腔內的粘膜都是分泌腺,越刺激,分泌物就會越多,所以家長過多的用外力清理寶寶的鼻腔,就等於是頻繁刺激分泌腺,會導致鼻腔分泌物越清理越多。

另外,由於鼻腔粘膜非常脆弱,家長在清理過程中,很容易損傷鼻粘膜。由於外界刺激和機械損傷,鼻粘膜就容易出現紅腫等炎症反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破損性鼻炎。

當然,這種做法不僅僅會在寶寶感冒的時候發生,寶寶沒感冒的時候,也可能會有一些家長為他清理鼻腔,但不管哪種情況,這種做法造成的後果都是一樣的——傷害鼻粘膜。

在鼻粘膜受到損傷後,接觸外界過敏源就會更加敏感,更容易出現過敏反應,最終導致過敏性鼻炎。

所以,如果寶寶

流涕、打噴嚏持續超過2周反覆發作,而且全身症狀較輕,那家長朋友們就要考慮過敏性鼻炎的可能性了。

那麼,想要避免孩子出現過敏性鼻炎和破損性鼻炎的問題,該怎麼辦呢?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保持孩子鼻粘膜的完整性

我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手上的皮膚是完整的,沒有任何傷口,用酒精反覆擦你的手,你未必會覺得刺激,你反而可能會覺得涼涼的還挺舒服。

如果你手上有傷口,即便用溫水去衝,都會有痛感。所以說外界物品能否對你的身體產生刺激,主要是皮膚粘膜的完整性怎麼樣。

鼻粘膜也是這個道理,鼻粘膜越完整,鼻部在面對過敏源、霧霾或是細菌病毒時症狀反應就越輕。反過來鼻腔越脆弱,越是經常外力刺激,或是出現破損的情況下,遇到細菌病毒或過敏源,反應就越強烈,引發鼻炎的幾率就越多。

如何保持鼻粘膜的完整性?

那麼我們家長怎樣做才能保持孩子鼻粘膜的完整性呢?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總去清理孩子的鼻腔,而適量的鼻腔分泌物其實對孩子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它可以吸附環境中的細菌病毒等物質,使它們不能進一步侵害寶寶鼻腔內部。若是孩子鼻腔分泌物過多了,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正確的方式清理。

想要真正鍛鍊我們的孩子,就要讓他們儘可能多的接觸自然環境,適應自然環境

比如說,家長可以每天早上帶孩子到戶外玩,大一點的寶寶可以帶著他跑跑步,不僅僅是為了鍛鍊身體,更為了讓孩子們適應自然環境下的溫度、空氣等等因素。

當孩子的鼻腔粘膜逐漸適應各種自然環境後,鼻粘膜在面對這些環境刺激時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反應,這樣就能保障鼻粘膜的完整,減少病毒細菌的入侵,相應的感冒也會減少很多。

此外,不要絕對的乾淨

很多家長都說我把家裡打掃得多幹淨,消毒的多徹底,認為這樣就能預防孩子感染。但其實,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到處都有細菌,我們的皮膚表層也吸附著很多細菌,而且大多數細菌對我們是有益的,家長在過度消毒清潔的同時,可能也將那些有益菌殺死了。

寶寶得了鼻炎,家長怎麼辦?

最後我們再說說,如果寶寶得了鼻炎,家長該怎麼辦。

這時候再給鼻腔使用一種纖維膜製劑,噴到鼻腔後,就等於給鼻腔粘膜蓋上一層保護膜,保護它不受外界環境刺激,減少分泌物的分泌,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的鼻炎就好了。

在這要提醒家長們注意兩點,第一就是一定要先清理乾淨鼻腔分泌物再噴纖維膜製劑,分泌物不排出來,蓋上一層膜也起不到作用。

寶寶流涕、鼻塞是鼻炎還是感冒?一招輕鬆區分

第二點就是要通過蒸汽的方式讓寶寶的身體自發排出分泌物,而不是家長去摳或者噴海鹽水等方式,因為這些方式會加重對鼻腔的刺激,引發鼻粘膜分泌更多的分泌物,進而導致更嚴重的效果。

總的來說,家長通過讓孩子多接觸自然環境,減少人為地刺激寶寶的鼻腔粘膜,保持它的完整性,就能夠有效減少孩子對外界刺激物,包括細菌、病毒、過敏源等產生的炎症反應,進而就減少或減輕鼻炎、感冒等症狀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