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不要太乐观

书法教育不要太乐观

书法教育不要太乐观

亓宏刚

对于很多人而言,编制似乎成了骄傲的资本。一次书法活动之后的宴席间,某书家抱着自己一摞书法宣传册,在每个桌子上散发。边散边不断地给大家重复:“我是省书法院的专职工作人员,有编制的。”后来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位书家最没能力,创作没特点、文章不会写、活动也组织不来,就是整日混场子,据说大小书法活动的现场都能见到此人。大家见到此人只好以“你好”相互打招呼,有时候我都在想“你好”一词到底有多少含义呢?

书法教育不要太乐观

据说,同样的单位,拥有编制的人员和编制外的人员,从待遇薪金到晋升机会,都相差甚远,拥有编制成为很多人的梦想。编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铁饭碗。换句话说就是吃财政。前段时间,网上公布了全国各地财政收入情况,如果在以前,我肯定不相信这些数据。正好在这之前,我一位在财政岗位上班的同学告诉我:“我们地方基本都是靠国家拨款维持,地方的财政收入,发几个月工资就没了”。也就是说你一旦拥有了编制,国家会想办法给你发工资的。难怪江苏宿迁这次出台给优秀书家解决编制问题,使得网友惊呼:书法家成为史上最幸福的职业。

书法教育不要太乐观

为充实书法专职教师的高质量队伍,给书法家解决编制的举动是可喜的。然而,书法的教育,不能仅仅靠给编制来解决问题。很多人估计此时要批评我了,有编制就不错了,还敢挑三拣四。对此,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一个真正有建树、有作为的优秀书法家,他们都不一定愿意去当书法老师。书法是一门艺术,有标准但却不能绝对。学校体制内的教育势必会要求老师按照教学大纲来教学,有很多方面的冲突是难以用单一方式解决的。书法教育也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一般情况,当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书法后,家长们就开始琢磨给孩子花钱报名参加各类商业书法大赛,还美其名曰让孩子长长见识,其真正想法无非是满足一下家长们自己的虚荣心而已。很多并不富裕的家庭,在这一方面花钱都是毫不含糊的。给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谁会去考虑呢?甚至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今年获铜奖、明年获银奖、后年获个金奖,就应该是这个逻辑。我可以在这里悄悄地告诉您:很多老先生获了一屋子的金奖,都跟书法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书法教育不要太乐观

书法在教育中属于美育范畴,美育指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这也就表明了书法的教育主要是在方向上,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一学就能看到结果的教育。如数学,知道了一加一等于二,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书法却没那么简单,不是谁一个人认为的,这一笔必须这样写才行。每个人孩子对于美的认识都有所不同,如果要强化孩子必须认定一个标准的美,那么就如同一加一等于二了。这属于整齐划一的书法教育,是不利用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获奖就练书法,不获奖就不练书法了?或者说获了金奖,你的书法就是全国第一了?这都是很混乱的逻辑。

我在陕西老家上小学的时候有书法课,当时书法课的就是描摹。为了每次得个老师的“甲”字,所有学生都是先小心翼翼把字的外轮廓用小笔勾出来,然后往空心字里填上黑色的墨汁。所有的学生都得“甲”,所有的家长都开心。等到了初中,再也没有人愿意练书法了。这样的书法教学真没多大意义,都在掩耳盗铃而已,相互欺骗对方。

书法教育不要太乐观

“可爱”的书法家们,以为自己是中国书协会员,字写得漂亮就可以去当个书法专职教师了,还能有个正式编制。那就把问题想的简单了。书法是门艺术,书法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能写书法不一定能教书法。孩子们都是纯真的,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是浅显的。如果你这次想去获得宿迁市专职书法教师的编制,你一定要反复问自己:我是去教书法,还是教写字?我是去当老师,还是去当书法家?我是去为人师表,还是去弄个编制?慎重考虑后再做选择比较好。前段时间听到一位不从事书法创作的“书法领导”对其手下的一位中国书协会员级别的书法家说:“不是我打击你们,你们现在自以为是书法家,整天在练来练去的,将来真正有几个人能记住你们的名字和作品呢?我看没几个!”这位“书法领导”说出了他心中的大实话,也表明了书法家在他眼里根本不算什么的。

宿迁市这次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值得我们书法界大大赞赏的。但书法教育不是一蹴而就。一个编制,不如一种长效的机制。书法教育方向如果错了,天天死盯着勤奋练习,也一定是南辕北辙的结果。对于书法老师的引进也必须慎之又慎。书法是精神的保健品,不能当主食吃。宿迁完全可以考虑多外聘一些校内外书法教师的方式,把真正能引导学生认识美和发现美的方向的老师多请几次,相信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