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示:炕围画——一笔一划一世界

炕围画:一笔一划一世界

炕围画在长治市襄垣民间称为“炕围”、“墙围”,是一种在土炕周围墙壁上作画的民间居室彩绘艺术,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还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襄垣炕围画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汲取了年画、壁画、建筑彩绘等艺术成分,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它以朴素、生动的艺术风格,在上党地区乃至山西全省独树一帜。

艺术奇葩 黄土绽放七彩花

郝彦明是襄垣县一名绘画老艺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筑彩绘(炕围画)的传承人。

长治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示:炕围画——一笔一划一世界

郝彦明手指炕围画。

襄垣炕围画本是当地人民为防止土炕周围墙面脱落损坏,蹭脏衣服被褥,在环炕的墙上涂上高约二尺的“围子”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装饰。它既保护了墙面,使人们免遭脏衣污物之累,又美化了居室环境。

据史料考证,襄垣炕围画大致起源于金、元时期,当时山西的壁画艺术十分盛行,对襄垣炕围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经过漫长的发展,襄垣炕围画到明清时逐渐成熟起来,其应用也日趋广泛,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民间的绘画高手参与其中,炕围画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一辈又一辈的炕围画艺人,通过手中的笔和绘出的画,将这门民间艺术传承至今。

由于从小有绘画基础,郝彦明从16岁起三次拜师学艺。“学画炕围画,3年出不了师,需要美术基础和很硬的基本功。”郝彦明说,打炕围需要下线、托样、落黑、上硬色、矾炕围、上软色、行粉、齐边、上油等九道工序。“所有线条都是用手直接画,不用工具,所以要吃得了苦,还必须有真功夫。”凭借着心灵手巧和刻苦,郝彦明很快成为行业的翘楚。

那时,襄垣县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用火炕来取暖御寒,所以每逢结婚、盖新房,人们都要打炕围。“没有炕围画的炕不能称为完整的炕,会被人瞧不起的。以前这家还未画完,那家就来叫了,那个时候还没有电,我点个煤油灯,经常加班到后半夜。”回忆起当时的盛景,郝彦明老人嘴角浮现出笑容。

勤劳朴实的农耕人用手用心,将期盼、理想画在墙上,那闪烁着黄土地光泽的土炕,把琐碎、普通的生活活成了艺术。

雅俗共赏 点墨绘出心中愿

据襄垣县非遗中心主任李丽芬介绍,襄垣炕围画是一种实用性民间美术形式,在绘画内容上一般选择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与内容,形式上仿壁画绘法,风格上具有建筑彩绘画风。襄垣炕围画直接展示出普通民众的居室装饰文化,而它本身又与窑洞、厅房建筑构成完美的实用艺术组合,同时也间接地折射出民众的审美文化情趣、思想价值观念、精神生活风貌。

长治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示:炕围画——一笔一划一世界

老民居里的炕围画。

此外,炕围画还与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凡遇结婚嫁娶、旧房翻新,以至祝生祝寿、节日庆典等风土民情,炕围画常被用来作为庆娱的烘托手段。可以说,炕围画是老百姓整个民俗生活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生活实用价值、审美艺术价值、德育教化功能,更具学术研究价值。

郝彦明说,炕围画流行于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等北方地区,受地理环境和习俗影响,各地在内容、色调选择上也有不同,但都反映百姓驱邪纳祥、喜庆欢愉、道德教化的良好愿望。人物、花鸟、山水是炕围画的常见内容,其中,人物画多取材于历史、传说、戏曲故事,如“桃园结义”、“麻姑献寿”等;山水画一般会配以诗句,如“春江花月”、“水调歌头”等;花鸟画则突出象征意义,例如牡丹代表富贵,竹枝意味节操,鸾凤和鸣寓意家庭和美等。

也正是这大俗和大雅,使得襄垣炕围画成为民间绘画艺术中一朵娇艳的“乡土之花”,2008年,襄垣炕围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炕围画是黄土地文化中一个生命符号。

韶华不再 怎么舍得你离去

炕围画技艺,主要是师徒传授或父子相袭,并无专业学校或培训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居住方式也与以前大不相同,土炕、窑洞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炕围画这一“炕头文化”正随着“炕”的消失而走向式微,被尘封在时空隧道里。曾经为谁家先画炕围画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光不再,那些活跃在农村的炕围画匠们,或转行、或歇业在家。郝彦明老人的徒弟迫于生计,放下画笔,干起了给棺材上漆、扎纸马等殡葬服务。“现在只有3、4个老人在画,人们没有了需求,挣不来钱,年轻人都不愿意学。”郝彦明无奈地说。

但郝彦明无法割舍心中的情结,他仍然在为炕围画的传承而努力,他把“炕围画”画到了自己居住的单元楼里,卧室的墙壁就是他创作的“园地”。“炕围”变“床围”,吸引了不少邻居前来观看。然而,“中老年人是怀旧,年轻人看个新鲜,真正打炕围的人很少。”

长治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示:炕围画——一笔一划一世界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彦明在创作炕围画。

郝彦明老人一有空就会来襄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里坐坐,这座山西首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为主题的公共文化展示体验馆,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文字、照片、音像、动漫、模型、场景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步入远古的文明。多样又亲近的保护方式,让襄垣当地许多民间散落的珍宝有了上得了台面、进得了历史的机遇。

如今,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炕围画正盛装归来,以另一种姿态在五彩斑斓的都市中寻觅知音,我们希望,这朵盛开在民间的“乡土之花”永不凋谢。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