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人教版語文古文整理複習(含譯文、字詞、賞析)

八年級下古文整理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夾(jiā)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yīng)嚶成韻。蟬(chán)則千轉(zhuà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lún)世務者,窺(kuī)谷忘反。橫柯(kē)上蔽,在晝(zhòu)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xiàn)日。

譯文

(那空間的)煙霧都消散淨盡,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流蕩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湧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鬱鬱蔥蔥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高山)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彷彿互相競賽向高處和遠處發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衝激著石頭,發出冷冷的清響;好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樹上的)蟬兒一聲接一聲不斷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那些懷著對名利的渴望極力高攀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中心思想

表現了作者喜愛自然,對社會的不滿情緒。抒發了作者對政治官場的厭倦和對功名利祿的鄙視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八年級下人教版語文古文整理複習(含譯文、字詞、賞析)

註釋

共色:一樣的顏色。共,一樣

從流飄蕩:(船)隨水流漂浮移動。從,順,隨。

任意東西:任憑(船)向什麼方向。

東西:方向,在此名詞活用做動詞,向東或向西。

獨絕:獨一無二。 絕:絕妙的。

縹(piǎo)碧:青白色。

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形容水清澈透明。

湍:急流的水。

奔:飛奔的馬。(這裡是動詞活用作名詞)

寒:使人感到寒意。(這裡是使動用法)

負:憑藉。

軒邈:意思是這些山巒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舒展。軒,向高處。邈,向遠處。(這裡是形容詞用作動詞)

激:衝擊

好:美麗的。

嚶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鳥鳴聲。韻,和諧動聽的聲音。

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柯,樹木的枝幹。

鳶(yuān)飛戾(lì)天:意思是鳶飛到天上。這裡比喻那些為名為利極力攀高的人。戾,至。

望峰息心: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息:使……平息,使動用法。

經綸世務者:處理政務的人。經綸,籌劃。

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反:通“返”,返回。窺:看 。

猶:像

通假字

(1)“轉”通“囀”,鳥叫聲。原句: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2)“反”通“返”,返回。原句: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3) “見"通"現",看見。原句: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古今異義

任意東西

古義:方向詞,向東或向西。

今義:指物品。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裡:

古義:表示約數,左右。

今義:或許,應允,讚許等。

猛浪若

古義:本文指飛奔的馬。

今義:奔跑。奔

蟬則千轉不

古義:窮盡。

今義:貧窮。

鳶飛天者:

古義:至。

今義:罪惡。

經綸世務者:

古義:籌劃、治理。

今義:治理國家的抱負和才能。

谷忘反:

古義:看,觀察,偵查。

今義:偷看。

一詞多義

(1)[絕]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沒有第二個)

猿則百叫無絕(斷,停止)

(2)[上]負勢競上(向上)

橫柯上蔽(在上邊)

(3)[無]直視無礙(沒有)

猿則百叫無絕(不)

(4)[百]一百許裡(確數,十的倍數)

猿則百叫無絕(概數,表示多)

(5)[直]直視無礙(直接)

爭高直指(筆直)

(6)[負] 負勢競上(憑藉)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背)--《愚公移山》

(7)[窮] 蟬則千轉不窮(窮盡)

窮冬烈風(深)--《送東陽馬生序》

窮則獨善其身(不得志,不顯貴)--《孟子·盡心上》

(8)[見]有時見日(見到)

才美不外見(通“現”顯現)--《馬說》

詞類活用

風煙俱淨(“淨”:形容詞作動詞,消淨、散淨)

任意東西(“東西”:名詞作動詞,向東或向西;

時而偏東,時而偏西)

猛浪若奔(“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互相軒邈

(“軒邈”:形容詞用作動詞,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

望峰息心(“息”:使動用法,使……停止)

橫柯上蔽(“上”:名詞用作狀語,在上面)

負勢競上

(“競”:動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語的意思)

("上":方位名詞,,這裡用作動詞,意思是"向上生長")

皆生寒樹(“寒”:使人感到有寒意)

八年級下人教版語文古文整理複習(含譯文、字詞、賞析)

重點句子翻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還快,迅猛的波浪像飛奔的馬。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巒憑藉高峻的地勢都在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這些山)爭著伸得更高,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山峰。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蟬長久不斷地叫著,猿猴也長久不停地啼著。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我乘船)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奇峭的山和奇異的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美景。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了。(五柳先生)安閒沉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五柳先生)喜歡讀書,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五柳先生)生性喜歡喝酒,因為家裡貧窮不能經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離開,從來不會留戀著而不肯離開。簡陋的居室裡空空蕩蕩,遮不住寒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裡經常是空的,而他卻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寫詩作文章當娛樂,略微顯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這種心態過完自己的一生。

讚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感到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的志趣而快樂,不知道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還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字詞註釋

許:處所

詳:清楚地知道。

為:作為。

性:生性,生來就。

嗜:特別喜歡,酷愛。

舊:這裡指舊交、舊友,老朋友。

如此:這樣。

置酒:置辦酒席。

輒:就。

既:……之後。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

吝情:捨不得。

環堵: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

蕭然:空寂的樣子。

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 同豎、裋。

穿結: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

屢:經常

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樣子。晏,平靜,安逸。

自娛:自娛自樂

忘懷:不放在心上,忘記。

以:憑藉。

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

慼慼:憂愁的樣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其:大概,表推測。

茲:代詞,這、此人。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儔(chóu):輩,同類。

觴(shāng):酒杯。

志:心意,志向。

歟:表疑問,相當於“嗎”

八年級下人教版語文古文整理複習(含譯文、字詞、賞析)

文言現象

一詞多義

:(1)因為號焉 以:把。以為,以之為。

(2)此自終 以:憑藉。

:(1)或置酒而招之: 代詞,他

(2)葛天氏民歟 之:助詞,的

(3)黔婁之妻有言 之:助詞,的

:(1)閒靜少言: 說,說話(動詞)

(2)黔婁之妻有言:言語,話(名詞)

:(1)晏也 如:……的樣子

(2)親舊知其此 如:像

:(1)言茲若人之儔乎 其:句首語氣詞,表推測

(2)親舊知如此 其:代詞,指五柳先生

古今異義

每有會意:古: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 今:指領會別人沒有明確指出的意思。

知其如:古:舊交,舊友 。今:過去的,過時的。

不求甚解:古: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今:只求懂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置酒而招之 :古:有時。 今:或者。

曰:古: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今:稱讚,讚美。

先生不知何人也: 古:處所。今:允許,許可。

飲輒盡:古:往,到。今:製造。

示己志:古:稍微。今:很; 相當地。

詞類活用

:亦不其姓字 (形容詞用作動詞,知道)

親舊親舊知其如此( 形容詞用作名詞,親戚朋友)

:以其志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快樂)

:性嗜酒(名詞用作動詞,喝酒)

寫作主旨

本文是作者託言為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沈約《宋書·隱逸傳》和蕭統的《陶淵明傳》都認為是“實錄”。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讚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清高不羈,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道德品質與節操。[3]

本文取正史紀傳體的形式,重在表現生活情趣,帶有自敘情懷的特點。作者以簡潔的筆墨表達不同流俗的性格,並不提及姓甚名誰,不過分誇耀,塑造了一個清高灑脫、怡然自得、安貧樂道,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形象。作者寫此篇時已是晚年,生活相當困苦窘迫,但作者絲毫不後悔自己選擇的歸隱生活,而是以古賢者顏回自況,表達了自己安貧樂道的情懷。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中,(攙雜在普通馬中間)與普通馬一同死在馬廄裡,不稱它為千里馬。

(能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要吃一石糧食。飼養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當作普通的馬)來餵養。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德顯現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使它不能按照正確方法,餵養它卻不能使它的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走到千里馬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不知道(認識)千里馬吧!

註釋

故:因此 。

雖:即使。

名:名貴的。

祗(zhǐ):只是。

辱:這裡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駢:兩馬並駕。

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為馬廄。

以:因為。

一食:吃一頓。食,吃。

盡:全,這裡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是:這樣,指示代詞。

美:美好的素質。

見:通“現”,表現;顯現。

且:猶,尚且。

安:怎麼,哪裡,疑問代詞。

策之:鞭打它。

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這裡指餵飽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材:通“才”,才能。

策:名詞,馬鞭。

臨:面對。

嗚呼:表示驚歎,相當於“唉”。

其:難道,表反問語氣。

其:恐怕,表反問語氣。

邪:通“耶”,表示疑問的語氣詞,意為“嗎”

知:懂得,瞭解,認識。

八年級下人教版語文古文整理複習(含譯文、字詞、賞析)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顯現、表現。

(2)食之不能盡其材:“ 食”通“飼”飼養。本文“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兩個食,都讀“sì”,都是通假字 ;“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無馬邪: “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4)祗辱於奴隸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古今異義

例: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古義:這樣的。

今義:判斷詞。

例:求其能千里也?

古義:怎麼。

今義:安全;安定;安裝。

例:且欲與常馬

不可得。

古義:同樣。

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後表示複數或列舉。

例:一食盡粟一石。

古義:有時,有的人,也許。

今義:或者。

例: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古義:副詞,表示一種情況出現以後,出現另一種情況,著重表示前事是後事的條件。

今義:連詞,表示接著某個動作或情況之後。

例: 之不以其道。

古義:馬鞭,鞭策。

今義:策劃,策略。

例: 有千里之能。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一詞多義

雖有千里能:的。

祇辱於奴隸人之手:的,結構助詞。

千里者:結構助詞,定語後置標誌。無義。

之不以其道:它,代詞。

食之不能盡其才:代詞,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馬。

雖有千里之:才能,能力。

安求其千里也:能夠。

之不以其道:名詞活用動詞,用鞭子打。

而臨之:馬鞭。

鳴之不能通其意:連詞,錶轉折,但是。

執策臨之:連詞,表修飾。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連詞,表承接。

或盡粟一石:吃一頓

之不能盡其材:通“飼” 餵養,動詞。

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吃,動詞。

安求

能千里也:代詞,代“千里馬”。

食之不能盡材:代詞,代千里馬的。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詞,它的。

真無馬邪:難道,表反問,加強語氣。

真不知馬也:表推測,“恐怕”。

策之不以道:代詞,代鞭策千里馬的方法。

千里稱也:因為

策之不其道:按照。

一食或盡粟一石:吃盡。

食之不能盡其材: 使……盡,竭盡。

有千里之能:雖然

有名馬:即使

或以為死 (有的人)

一食或盡粟一石 (有時)

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 (改變)

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 (交換)

詞類活用

1、形容詞用作動詞:

:受屈辱。例句:祇辱於奴隸人之手。

:吃盡。例句:一食或盡粟一石。

2、名詞用作動詞:

:原意指馬鞭,這裡用作動詞,引申為用鞭子打,這裡是驅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數量詞用作動詞: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使……盡,竭盡。例句:食之不能盡其材。

重點語句

1.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被埋沒的直接原因:論點;點明中心)

2.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被埋沒的直接原因)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馬也 可不寫)(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4.其真不知馬也。(再次點明文章中心句子)

5.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千里馬的遭遇)

6.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對千里馬的惋惜、同情,對食馬者的諷刺)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食馬者的無知、淺薄)

主題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把千里馬比喻為人才,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社會現象進行了抨擊。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

思想感情(中心主旨)文章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對統治者不識人才,摧殘、埋沒人才表示強烈憤慨,也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

送東陽馬生序

餘幼時即嗜學(2),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3)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錄畢,走(5)送之,不敢稍逾約(6),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7),益慕聖賢之道(8),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9)。嘗趨(10)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11)。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12)。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13),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14),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忻悅(15),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16)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17),行深山巨谷中。窮冬(18)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19)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20)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21),以衾(22)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23),日再食(24),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25),戴朱纓寶飾(26)之帽,腰白玉之環(27),左佩刀,右備容臭(28),燁然(29)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30)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31),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32)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33)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34)其氏名;況才之過於餘者乎?

作品註釋

假借: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偷懶。

走:跑。

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既:已經,到了。

聖賢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統。

鄉之先達:當地在道德學問上有名望的前輩。

執經扣問:攜帶經書去請教。

稍降辭色:言辭、態度很嚴肅,沒有一點隨隨便便的樣子。

叱咄:斥責。

俟:等待。

忻:同“欣”。

卒:終於。

篋:箱子。

曳屣:拖著鞋子。

窮冬:深冬。

皸裂:皮膚乾裂或凍裂

僵勁:僵硬。

媵人:這裡指侍候的僕人。

持湯沃灌:

指拿熱水喝或拿熱水浸洗。

逆旅主人:旅店主人。

再:兩。

被綺繡:穿著華麗的綢緞衣服。被,同“披”。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容臭:香袋子。臭(xiu):味道。這裡指香氣。

燁然:光采照人的樣子。

縕袍:粗麻絮製作的袍子。

敝衣:破衣。

作品譯文

我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學習,家境貧窮,沒有錢買書來看,常常從家中有藏書的人那裡把書借來,親自動手用筆抄錄書上的內容,計算好日子,按期奉還。冬天,天氣特別寒冷,硯臺裡的墨凍得像冰一樣堅硬,手指凍得不能屈伸,也從不敢偷懶。抄錄完後,趕快跑著去還書,不敢稍微超過一點兒約定的日期。因此,人們常常願意把書借給我。我因而能看到許多書。到二十歲的時候,我更加羨慕聖人和賢人的道德思想,又擔憂沒有高明的老師,無法與名人交遊,曾經趕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追隨鄉里有名望有學識的先輩,手持經典著作,虛心地向他們求教。這些先輩道德高尚,聲望尊貴,前來求學的門人和弟子很多,填滿了房屋,他們的言辭和臉色一直很嚴肅。我恭敬地站立著,陪伴在尊長的左右,謹慎地向他們提出疑問,質詢道理,常常小心地俯下身子,側著耳朵來請教;有時遇到尊長怒斥,我的臉色就更加謙恭,禮節就更加周全,不敢說一句話來回答他們;等到尊長高興的時候,就又向他請教問題了。因此,我雖然愚鈍,也終於學到了不少知識。

當我追隨老師學習的時候,揹著書箱,趿拉著鞋子,艱難地行走在深山巨谷之中。寒冬,颳著猛烈的大風,大雪積了數尺深,腳上的皮膚凍裂了也沒有感覺。到了住的地方,四肢僵直不能動,婢女端著熱水為我盥洗,用被子圍住我,蓋住我的身子,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客舍主人的家裡,主人每天給兩次飯吃,沒有新鮮肥美的滋味來享用。同住的學生,全都穿著漂亮的絲綢繡衣,戴著用紅纓珠寶裝飾的帽子,腰帶上繫著白玉的圓環,左邊佩帶一把刀,右邊配備一袋香物,全身上下光彩閃爍好像神仙。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處在他們的中間,絲毫沒有一點羨慕的想法,因為內心有足以(讓我)快樂的是(指學習),(所以)不覺得吃得穿的不如別人。我學習的勤奮與艱苦,大概就是這樣的。如今我雖已年老,沒有成就什麼事業,還有幸在朝中做官,承蒙天子恩寵的光澤,追隨在公卿大人們的身後,每天在旁邊陪坐,準備回答眾人的諮詢,即使公卿的姓氏名字很尊貴,四海之內也有人把他們稱呼錯了的時候,況且他們的才能遠遠地勝過我了呢?(注:此句的意思是:我的地位不及公卿是正常的事情,不足為怪。)

詞類活用

腰白玉之環。(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佩戴。)

手自筆錄。

(筆:名詞作狀語,用筆。手:名詞作動詞,動手。)

戴朱纓寶飾之帽。(寶:名詞作狀語,用珠寶;朱纓,名詞作狀語,用紅纓)

主人日再食。(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縕(yùn)袍敝(bì)衣:

(縕袍敝衣:名詞作狀語,穿著破舊的衣服。)

不必若餘之手錄。(手:名詞作狀語,用手)

父母歲有裘葛之遺。(歲:名詞作狀語,每年)

不敢稍逾約:“約” 動詞用作名詞,約定的時間、期限

無鮮肥滋味之享

(鮮肥:形容詞作名詞,新鮮肥美的食物)

八年級下人教版語文古文整理複習(含譯文、字詞、賞析)

古今異義

餘幼時即嗜學(餘:古義為我,今義為剩下,餘下)

走送之。(走:古義為跑,今義為行走,走路)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是:古義:這 今:判斷動詞,是;假:古義借,今義與真相對)

益慕聖賢之道(益:古義:更加 今義:好處)

嘗趨百里外(趨:古義為奔赴,今義為趨勢)

門人弟子填其室(填:古義:擠滿 今義:填滿 填充)

未嘗稍降辭色(色:古義:臉色 今義:顏色)

餘立侍左右(左右:古義:身邊 今義:大約)

或遇其叱咄(或:古義:有時 今義:或者)

卒獲有所聞(卒:古義:終於 今義:小兵)

窮冬烈風(窮:古義為深,今義為貧窮,窮盡)

寓逆旅(逆:古義為迎,今義為逆向,相反方向)

媵人持湯沃灌 (湯:古義為熱水;今義指湯水)

日再食(再:古義為兩次,今義為又)

右備容臭(xiù) (臭:古義:香氣 今義:(chòu)臭氣,氣味難聞)

以中有足樂者(中:古義:心中 今義:表界限)

有司業、博士為之師(博士:古義:大儒,博學之士 今義:碩士後的學位)

同義複詞

⒈假借 :借。

⒉叩問 :請教。

⒊沃灌 :澆洗。

⒋叱咄 :訓斥,呵責。

⒌欣悅 :高興,快樂。

一詞多義

1、以:

⑴連詞:相當於“而”,譯為而,來(俯身傾耳以請;無從致書以觀)

⑵介詞:把,用 (以衾擁覆;以書假餘;撰長書以為贄)

⑶連詞:因為(以中有足樂者)

⑷表修飾,不譯(計日以還)

⑸介詞,前者譯為因為,後者譯為把(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⒉之:

⑴結構助詞:的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⑵代詞,指書 (走送之)

⑶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當餘之從師也)

⑷無實義 (無鮮肥滋味之享)

⑸代詞,抄書,賓語前置(弗之怠)

⒊患:

⑴擔憂,憂慮,動詞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⑵憂患,名詞(無凍餒之患矣)

⒋故:

⑴因此,連詞(故餘雖愚)

⑵特意,故意,副詞(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⒌道:

⑴學說,名詞(益慕聖賢之道)

⑵說,動詞(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⒍至:

⑴周到,形容詞(色愈恭,禮愈至)

⑵到,動詞(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⒎質:

⑴詢問,動詞(援疑質理)

⑵本質,資質,名詞(非天質之卑)

⒏色:

⑴臉色(未嘗稍降辭色)

⑵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⒐而:

⑴錶轉折:但,卻(足膚皸裂而不知)

⑵表承接:不譯(久而乃和)

⒑卒

⑴同“猝”。倉促,急速 (行西逾隴卒)

⑵突然 (則亡以應卒)

⒒慕

⑴仰慕(益慕聖賢之道)

⑵羨慕(略無慕豔意)

12.益

⑴更加,越發(益慕聖賢之道)

⑵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13.從

(1)向(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2)跟從(當餘之從師也)

通假字

(1)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2)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

(3)日在食(“食”通“飼”給飯吃 )

(4)與之辨論(“辨”通“辯”辯論

八年級下人教版語文古文整理複習(含譯文、字詞、賞析)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quán)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遊者相樂(lè)。

潭西南而望,鬥(dǒu)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hù),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gōng)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就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那樣清脆悅耳),(我)心裡感到很高興。(於是)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涼。潭用整塊石頭作為底,靠近岸邊,石頭(有些部分)翻卷上來露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不同的形狀。(岸上)青翠的樹木,碧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潭裡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裡),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迅速,好像在同遊人逗玩。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溪流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也不知道它的源頭(在什麼地方)。

坐在潭邊,四面竹林樹木環繞合抱著,寂靜冷清沒有旁人,(哪有生悲哀的氣氛,讓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真是)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因為它的環境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開了

同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做隨從跟著來的人,(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字詞註釋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涼。尤,格外。清,清澈。冽,涼。

坻:水中高地。

嶼:小島。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巖:崖岸。

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

皆若空遊無所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

日光下澈(徹),影布石上: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佁然:呆呆的樣子。

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

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使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著憂傷的氣息。悽、寒:使動用法,使……感到淒涼 ,使……感到寒冷。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

以其境過清:因為這裡環境太冷清了。以,因為。清,悽清。

相似詞句

《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與朱元思書》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古今異義

小生:古義:年輕人。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到某處。

聞:古義:聽到、聽聞。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居:古義:停留。今義:住。

布:古義:映,顯現。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許:古義: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數目不確定,等同於現今口語中常說的:“左右”“上下”。今義:允許、准許。

佁(yǐ)然:古義:呆呆的樣子。今義:靜止的樣子。

清:古義:悽清;冷清。今義:清晰,清淨等。

以為:古義:作為。今義:認為等。

一詞多義

可:(1)大約。表示估計數目。(潭中魚可百許頭)(2)可以,能夠。(明滅可見;不可久居)

從:(1)介詞,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隨。(隸而從者)

清:(1)形容詞,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詞,悽清。(以其境過清)

差:(1)形容詞,長短不一。參差不齊(參差披拂)(2)動詞,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

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2)逗樂。(似與遊者相樂)

以:(1)介詞,因為。(以其境過清)(2)連詞,而。(卷quan石底以出)

(3)介詞,用,把。(全(quán石以為底)

而:(1)表承接關係,不譯。(乃記之而去)(2)表並列關係。(隸而從者)(3)表修飾關係。(潭西南而望)

遊:(1)遊動。(皆若空遊無所依)(2)遊覽。(同遊者)

環:(1)玉環。(如鳴佩環)(2)環繞。(四面竹樹環合)

為:(1)動詞,作為。(卷(quán)石以為底)(2)動詞,成為。(為巖)

詞類活用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

見小潭。下: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下。

皆若遊無所依。空:形容詞作狀語,在空中。

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澈 :形容詞作動詞,照到。

俶爾逝。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

西南而望。西南: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行。鬥: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其岸勢

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骨。悽:使動用法,使…淒涼。寒:形容詞作使動用法,使…寒冷。

鳴佩環。鳴:使動用法,使…發出聲音。

之。樂:意動用法,感到快樂。

者。隸:名詞作動詞,作為隨從。從,跟從。

似與遊者相。樂:形容詞作動詞,取樂。

岸。近:形容詞用作動詞,靠近。

潭中魚百許頭。可:形容詞作量詞,大約。

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zhǔ)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有的版本中亦作“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xié)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官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所有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把唐代好的和現代的詩賦刻在上面。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銜接著遠山,吞吐著長江,浩浩蕩蕩,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裡)陰晴多變化,景色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敘(已經)很詳盡了。既然如此,那麼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峽,南面到達到瀟水和湘水,被貶官的詩人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裡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的時候,幾個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衝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槳斷折;接近傍晚的時候,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哀嚎,登上這座樓,那麼就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別人批評指責,一眼望去,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極了,內心十分悲傷。

至於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節,湖面波平浪靜,上面下面天光水色輝映著,一片碧綠,無邊無際;沙鷗時而飛翔,時而棲歇,鱗光閃閃的魚兒或浮或沉,湖岸上的香草和沙洲上的蘭花,香氣鬱濃,顏色青翠。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照耀千里,湖水波動時,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耀起金光,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璧。漁夫的歌聲此唱彼和,這種樂趣哪有窮盡!(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會有一種心胸開闊、精神愉快,榮辱得失全都忘卻,舉起酒杯面對清風而喜氣洋洋的感覺。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他們或許和上面兩種人的心情不同,這是為什麼呢?(他們)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們在朝廷做官就為黎民百姓擔憂,在僻遠的江湖就替君王擔憂。就這樣做官時也擔憂,不做官時也擔憂。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呢?

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文章註釋

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

這篇記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記:一種文體。可以寫景、敘事,多為議論。但目的是為了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政治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念)。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職任嶽州太守。

謫:古時官吏降職或遠調

越:到,及。

明年:第二年

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

百廢具興: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乃:於是。

增:擴大。

制:規模。

夫:指示代詞,相當於“那”。

勝狀:勝景,好景色。

浩浩湯湯:水勢浩大,寬闊無邊。

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裡)陰晴多變化。暉:日光。

氣象:景象。

萬千:千變萬化。

備:詳盡,完備。

然則:雖然如此,那麼。

得無:恐怕/是不是。

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

“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於”。

霪雨霏霏:連綿不斷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開:天氣放晴。

日星隱曜: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曜:光輝;日光。

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潛,隱沒。形,形跡。

檣:桅杆。

傾:倒下。

摧,折斷.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

斯:這,在這裡指岳陽樓。

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蕭然,蕭條的樣子。感極,感慨到了極點。而,表示順接。。

景:日光。

上下天光:天色湖面光色交映。

岸芷汀蘭: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種。汀:小洲,水邊平地。

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著金色。

何極:哪有窮盡。何:怎麼。極:窮盡。

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怡,愉快。

偕:一起。寵:榮耀。

嗟夫:唉。嗟夫為兩個詞,皆為語氣詞。

心:思想感情(心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為。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朝中做官擔憂百姓。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則為君主擔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

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那我同誰一道呢?微,(如果)沒有;無。斯人,這種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一詞多義

:(1)(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曆五年)越明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1) (用來) 屬予作文以記之

(2)( 因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那) 予觀夫巴陵勝狀

(2)(表句尾感嘆) 嗟夫

:(1)( 看) 予觀夫巴陵勝狀

(2)( 景象)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1)(盡)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2)(窮盡,盡頭) 此樂何極

(3)(表示程度深) 感極而悲者矣

:(1)(或許 )或異二者之為

(2)( 有時) 而或長煙一空

:.(1)( 天空) 濁浪排空

(2)( 消散) 長煙一空

:(1) (順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峽

:(1)(和樂)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1)一片:一碧萬頃

(2)全:長煙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則:(1)那麼 :然則何時而樂耶

2)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聚攏:雲歸而巖穴暝---出自《醉翁亭記》

備(1)前人之述備矣:詳盡

(2):備齊

八年級下人教版語文古文整理複習(含譯文、字詞、賞析)

詞類活用

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後)

滕子京守巴陵郡

(名詞作動詞,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

刻唐今人詩賦於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而或長煙一(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通巫峽,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或異二者之(動詞活用作名詞,這裡指心理活動)

古今異義

氣象萬千【古義:景色和事物; 今義:天氣變化;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斯人【 古義:(如果)無,沒有;今義:微小。】

此則岳陽樓之大也【古:景象;今:看】

無際涯【古:廣遠;今:與“豎”相對】

濁浪排空【古:衝向天空;今:排開】

予觀巴陵勝狀

【古: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於“那”;今:丈夫,夫人】

前人之述矣【古:詳盡 今:準備】

增其舊【古:規模 今:制度】

作文【古:寫文章 今:寫作練習】

至若春和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則有去懷鄉【古:國都;今:國家】

則有國懷鄉【古:離開;今:與“來”相對】

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經;今:品嚐】

明年 【古:及,到;今:越過】

辱偕忘【古:榮耀;今:恩寵】

沙鷗翔【古:群鳥停息在樹上;今:集體,集中】

亦憂在朝廷做官;今:前進

退亦憂【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後退】

通假字

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託)

⒉百廢興(通“俱”,全,皆,都)

重點語句

(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流水,水波浩蕩,無邊無際,或早或晚(一天裡)陰晴多變化,景象千變萬化。

(2)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像那陰雨連綿繁密,接連幾個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呼嘯著,渾濁的水浪衝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至於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全文中心思想

這篇文章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醉翁亭記》

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餚(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gōng)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文

環繞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優美。遠遠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那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有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是釀泉。山勢迴環,路也跟著轉彎,有一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人是誰?是山裡的和尚智仙。命名的人是誰?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山光水色中。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像那太陽昇起的時候,樹林裡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化不一的景象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天高氣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象。早晨前往,傍晚離開。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啊。

至於揹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後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出遊。到溪邊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賓客歡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髮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的影子散亂一地,太守回去,賓客跟隨。樹林裡的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叫,是遊人離開後鳥兒在歡唱。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郡的歐陽修。

詞語解釋

壑:山谷。

深秀:幽深秀麗

蔚然:茂盛的樣子。

峰迴路轉:山勢迴環,路隨山轉。

回:迴環,曲折環繞。

翼然: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輒:就。

意:這裡指情趣。

乎:相當於“於”。

得:領略。

寓:寄託。

霏:霧氣。

歸:聚攏。

暝:昏暗。

晦:昏暗。

芳:香花。

秀:這裡有繁榮滋長的意思。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秋風高爽,霜色潔白,溪水滴落,山石顯露的。

至於:連詞,於句首,表示兩段的過渡,提起另事。

傴僂:腰彎背曲的樣子,這裡指老年人

提攜:小孩子被大人領著走,這裡指小孩子。

臨:來到。

洌:清澄。

山餚:野味。

野蔌:野菜。蔌,菜蔬。

雜然:眾多而雜亂的樣子。

陳:擺開。

酣:盡情地喝酒。

絲:琴、瑟之類的絃樂器,此處是指絃樂。

竹:簫、笛之類的管樂器。此處是指管樂。

射:這裡指投壺。

弈:下棋。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

觥:酒杯。

籌:酒籌。

頹然乎其間:醉醺醺地在賓客中間。

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樣子,這裡是醉醺醺的樣子。

已而:不久。

翳:遮蓋。

樂①其樂②:以他們的快樂做為快樂

①:意動用法,以…為樂。②:快樂。

謂:為,是。

詞類活用

山行六七里:沿著山谷,名詞作狀語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翼然

像鳥兒的翅膀張開一樣,名詞作狀語。

名之者誰:命名,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自號曰醉翁也: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而不知太守之其樂也

名詞作意動用法,翻譯為以……為樂。

至於負者歌於途:歌曲,名詞用作動詞,唱歌。

雜然而前陳者:在前面,名詞作狀語。

古今異義詞

非絲非【竹:古義:管樂器;今義:竹子】

之景不同【時:古義:季節;今義:時間】

野芳

而幽香【發:古義:開放;今義:散發】

醉翁之不在酒意:古義:情趣;今義:願望,心願

非竹

【古義:絃樂器;今義:蠶吐出來像線一樣的東西】

頹然乎其間者

【頹然:古義:醉醺醺的樣子;今義:頹廢的樣子】

佳木而繁陰【秀:古義:茂盛、繁茂;今義:美麗】

者中,弈者勝

【射:古義:投壺,一種遊戲;今義:射擊】

林霏【開:古義:消散;今義:打開】

一詞多義

1.歸:

太守歸而賓客從:回去

雲歸而巖穴暝:聚攏

暮而歸:歸來

2.謂:

太守謂誰:為,是

太守自謂也:命名

3.臨: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靠近

臨溪而漁:到

4.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麗

佳木秀而繁陰:草木茂盛的樣子

5.樂

山水之樂:樂趣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歡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對...感到快樂【第一個“樂”】

6.而

溪深而魚肥;表並列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表遞進

雜然而前陳者;表修飾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表承接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這篇優美的山水遊記通過描寫醉翁亭的秀麗、自然風光和對遊人之樂的敘述,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複雜感情。通過描寫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遊的場面,表現詩人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

滿井遊記

燕(yān)地寒,花朝(zhāo)節後,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lì)。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zhé)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gāo)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hú)。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zhà)出於匣(xiá)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yán)明媚,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 )鬟( huán)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liè)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紅裝而蹇(jiǎn)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jiā)背。凡曝 (pù)沙之鳥,呷(xiā)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liè)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不能以遊墮(huī)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餘近,餘之遊將自此始,惡(wū)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譯文

北京一帶氣候寒冷,每年二月花朝節過後,冬天餘下的寒氣還很厲害。冷風時常颳起,颳起就飛沙走石。人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風疾行,(但走)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偕同幾個朋友出東直門,到滿井。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溼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剛剛融化,波光才剛剛開始明亮,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樣子,好像明鏡新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鮮豔美好而又明亮嫵媚,(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髻鬟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散開,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遊人雖然還不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豔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風力雖然還很強,然而走路就汗流浹背。舉凡(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悠然自得,一切動物都透出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是住在城裡的人(卻)不知道啊。

不會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能無拘無束瀟灑在山石草木之間遊玩的,恐怕只有這個職位了。而此地正好離我家近,我將從現在開始出遊,怎能沒有記述?(這是)明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啊。

註釋

猶:仍然。

作:起。

礫:小石塊。

侷促:拘束。

膏:肥沃。

若脫籠之鵠:好像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

於時:在這時。

乍:剛剛,開始。

鱗浪:像魚鱗似的細浪紋。

晶晶然:光亮的樣子。

乍出於匣也:乍,突然。匣,指鏡匣。

晴雪:晴空之下的積雪。

娟然:美好的樣子。

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像美麗的少女洗好了臉剛梳好髻鬟一樣。倩女,美麗的女子。

靧,洗臉。

掠,梳掠。

舒:舒展。

梢:柳梢。

披:開、分散。

鬣:獸頸上的長毛,這裡形容不高的麥苗。

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紅裝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豔裝騎驢的,這裡全是名詞作動詞用。

罍,這裡指端著酒杯。

蹇,這裡指騎驢。

勁:猛、強有力。讀jìng。

雖:注意,這裡的雖指雖然,而不是即使。

浹(jiā):溼透。

悠然自得:悠然,閒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舒適。

曝(pù)沙之鳥,呷(xiā)浪之鱗: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戲水的魚。

呷,吸,這裡用其引申義。

鱗,借代用法,代魚。

毛羽鱗鬣:毛,指虎狼獸類;羽,指鳥類;鱗,指魚類和爬行動物;鬣,指馬一類動物。合起來,泛指一切動物。

未始無春:未嘗沒有春天。這是對第一段“燕地寒”等語說的。

夫(fu):用於句子開頭,可翻譯為大概。

墮(huī)事:耽誤公事。墮,壞、耽誤。

瀟然:悠閒自在的樣子。

惟:只

此官:當時作者任順天府儒學教授,是個閒職。

而此地適與餘近:適,正好。

惡(wū)能:怎能。惡,怎麼。

紀:通“記”,記錄。

己亥:明萬曆二十七年(年)

八年級下人教版語文古文整理複習(含譯文、字詞、賞析)

一詞多義

1、乍:

波色(zhà)明 (初,始)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

出於匣(xiá)也 (突然,忽然)

2、鱗

浪層層 名詞作狀語,波浪像魚鱗似的一層一層的

呷浪之(代魚)

3、然

晶晶如鏡之新開 (……的樣子)

徒步則汗出浹背(然而)

4、雖

風力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雖然)

遊人未盛 (即使)

5、得

欲出不(能,能夠)

悠然自: (得意)

6、時

凍風作 (時常)

時有(常常)

冰皮始解 (這時)

7、之

新開 冷光乍出 髻(jì )鬟( huán)之始掠 餘之遊(語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一室內 郊田

外(表限定關係,可譯成“以”)

城居者未知(代詞)

己亥二月(的)

8、始

於時冰皮解 (開始)

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才)

9、

時冰皮始解(在)

冷光之乍出匣也(從)

詞類活用

浪層層 :名詞作狀語,像魚鱗似的

者 :名詞作動詞,汲泉水 名詞作動詞煮茶

而歌者:名詞作動詞 舉杯

紅裝者:紅裝:名作動,穿著豔裝 名作動 騎著驢

作則礫: 使動用法,使……飛,使……滾動。

麥田淺寸許:名詞作狀語,獸頸上的長毛,這裡形容不高的麥苗。

古今異義

披風

古義:在風中散開。

今義:披在肩上沒有袖子的外衣

古義:表約數。

今義:應允,認可

古義:跑。

今義:行走

侷促

古義:拘束。

今義:空間的狹窄,時間的短促。

土膏

古義:土地肥沃。

今義:很稠的糊狀物。

惡能無紀 惡,

古義:怎麼。

今義:惡人,罪惡。

通假字

惡能無紀 :通“”,記錄

夫不能以遊事:通“隳”(huī),毀壞、耽誤。

重點語句

(1)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

燕地一帶(氣候)寒冷,花朝節過後,嚴寒的餘威還很厲害

(2)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高高的柳樹長在河堤的兩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溼潤,一眼看過去空闊無際,(我)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

(3)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不能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心中沒有牽掛在山石草木之間的人,只有(我)這個閒官兒了

文章主題

記敘了作者遊歷滿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發了作者喜悅的心情,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體現作者厭惡官場生活,親近大自然的情懷。以及寄情于山石草木的瀟灑之情。是作者對春回大地的喜悅,對自然界重新煥發生機的欣賞和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