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书法成果的唯一标准

临帖两年多了,一直是在埋头苦练,鲜有实际创作的时候。其实说实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觉得自己水平不行,不敢出手。但是丑媳妇总有见公婆的时候,前几日,兄弟打电话说他的新厂要开业了,想让我写两幅字挂办公室,要那种大字榜书,让我写好之后寄给他。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如此大的字我是从来没写过的,心里没底,不敢写。然而任我如何解释,兄弟只是一句话:“我就是喜欢你的字!”好吧,既如此那就硬着头皮写吧。

实践是检验书法成果的唯一标准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平常练字都是拿小笔临帖,桌子也不大。可以说是既没合适的场地,也没合适的用具。须知写大字榜书是要用大笔的,且这纸是以宣纸为宜,作为初学书法的我,这些东西我全都没有。一时之间,令人颇费踌躇。

好在学书两年,圈中的老师、朋友还是有的。细思之下,我觉得去王学峰老师那儿是比较合适的,一则他那儿场地宽绰,二则可以现场求教,让王老师从旁指点我这初次创作的毫无经验之人。于是我与王老师取得了联系,约在了一个周末的晚上。

实践是检验书法成果的唯一标准

去之前的那个下午,事儿特别多。我本来是想在去之前自己在家先把要写的那几个字练一练的,但是时间实在太紧张,只是草草写了几下就该走了,看看时间,已经快到了约定的时间,我只好匆匆处理完手头的事情,饭也没顾上吃就去了。

实践是检验书法成果的唯一标准

赶到的时候,王老师已经在他的工作室候着了。见我到了,他拿出宣纸,仔细地征求我对作品的要求,看是六尺还是四尺合适。原本我对这些事情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前文说过,我写字用的一直是毛边纸,对于宣纸根本没有概念。更遑论折纸、尺寸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事情了。但是有感于王老师的认真,我还是掏出手机又详细地询问了兄弟办公室的具体情况,然后告诉王老师他的办公室大约四十平方,看选多大的纸合适。王老师一听此言,不假思索地说,那就写六尺条吧,小了不好看。

实践是检验书法成果的唯一标准

于是纸的大小就这样选定了,但是于我内心而言,却是希望能够小一些的,毕竟字越大越不好写。但想着王老师既已如此说,必是有道理的,那就硬着头皮写吧。为了消除我的紧张情绪,王老师先挥笔写了一幅“天道酬勤”,打个样,让我照着写。但是一看王老师写的,我反倒更紧张了,因为老师写得实在太好了,好得让我不敢动笔。但是既然此来就是为了完成写作品这个任务,就只有豁出去了。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是好是坏就这样了,不管如何先写了再说。

实践是检验书法成果的唯一标准

好在“天道酬勤”这几个字我是之前在心里已经反复揣摩过多次的,虽则于大笔的笔法不甚了了,之前也没用过这么大的笔写字,但是所幸,我总算是鼓足勇气敢写了。第一个“天”字还没啥,写到第二个“道”字的时候就发现无论是这个字的高低还是与“天”字的间距都有些不对了,这字写得明显有些偏高。好在王老师不停地在旁边安慰我,说是只管写,不要想太多,写完之后还可以再调整。既然老师这样说了,那我就豁出去了。虽然“酬”字如大多数人一样写得太宽了,“勤”字由于写得太快,笔墨明显有点枯了,但是毕竟还是写完了。及至落款,王老师为了调节整幅作品的布局,建议我把款落得高一些,用以调和“勤”字写得太低的弊端,并提醒我落款的字要写得大小错落有致。但由于紧张情绪尚未消除,我换了小笔一写落款,还是写乱了,字迹粗鄙不堪,不忍卒读。善良的王老师继续安慰我说,没事,加上印章就好了。果然,加了两方闲章之后,美观许多。

实践是检验书法成果的唯一标准

写了第一幅,胆气壮了很多。又接着写了“惠风和畅”和“茂林修竹”两幅,虽然还是有问题,但比起第一幅好像好了一点。最直观的感受是书法这件事,想与做完全是两码事。总觉得自己已经略懂行书的笔法,但是一旦用了大笔这般以前没有用过的书写工具,行书的笔意就完全表现不出来了。而原因,当然还是写得太少了。

实践是检验书法成果的唯一标准

写完之后,我兴冲冲地拿着三幅字赶了回去,拿出我心爱的名章,盖在了作品上面。然后不停地欣赏、揣摩,结果越看越觉得丑,简直惨不忍睹。但是事已至此,只好将就着寄出去了,希望兄弟不要嫌弃。

实践是检验书法成果的唯一标准

此次经历,喜悦有之、踌躇有之、思虑有之,总之五味杂陈,既慨叹于书法艺术的高深莫测,又欣慰于毕竟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书法之路还很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