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並不是越老越值錢!關鍵還得看物件的存世量……

在古錢幣收藏領域,往往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許多新入行的藏家會認為古錢幣年代越久遠越值錢。其實不然,確定一枚古錢幣的收藏價值,最主要還是要看存世量,再從技術工藝以及幣材的質地、品相等條件來綜合評價,光看鑄造年代是否久遠並不足以對一枚古錢幣的價值下定論。

古錢幣並不是越老越值錢!關鍵還得看物件的存世量……

近幾年來,隨著錢幣收藏行情的不斷升溫,古錢幣逐漸進入藏家的眼球,各地錢幣拍賣會上,古錢幣專場也多次拍出好價。

古錢幣並不是越老越值錢!關鍵還得看物件的存世量……

升值最快的當數其中的珍品類古錢幣,由於在市場上十分受追捧,漲幅很大,拍賣會上更是大放光彩,如在2009年嘉德秋季拍賣會錢幣專場中,一枚極其罕見的清代咸豐通寶寶福局背字"大清壹百"以196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拍出;2013年嘉德春拍上,一枚珍罕品——寶源局造背鎮庫大錢,以253萬元成交,打破了清錢的成交紀錄,而在此之前,此枚"海歸錢幣"曾於2009年底在日本東京上拍,成交價摺合人民幣約100萬元,不到4年的時間裡價格翻了兩倍多。

古錢幣並不是越老越值錢!關鍵還得看物件的存世量……

"同治通寶"背"天下太平"宮錢

成交價:94,300

逢節日或慶典,錢局官爐鑄宮錢賀之,尤其在清中晚期此風更甚。清代宮錢除特殊的祝語外,典型的是以當朝皇帝年號錢為面文,背加鑄"天下太平"四字。這些天下太平宮錢,大小不等,或為賞賜之玩,或作為宮燈掛墜等。由於其是官爐出品,用途高貴,故其性質雖為厭勝錢,然其價值卻高於民爐出品的一般花錢。

由於宮錢的特定用途,故其總鑄量終歸有限,一些宮錢散落於民間並遺存下來總量也是有限,尤其是一些徑重較大的品種,時至今日也較為難得,頗具收藏價值。故今再賞清宮錢,將又一品少見的同治通寶背天下太平大宮錢帳中擇出,遣之於博客公展鑑賞。

首識書相,可見本品面文"同治通寶"四字,背"天下太平"四字,皆楷書書體,直讀。其面文書寫筆力遒勁,筆劃橫直豎立,佈局協調,整體書相彰顯端莊古樸,其書意風格與該錢行用品書相一致,一眼可識乃同治官爐所出。無需細表,以書相言之,其門當可開矣。

古錢幣並不是越老越值錢!關鍵還得看物件的存世量……

"嘉慶通寶"背"寶泉"小平雕母

成交價:103,500

據鮑康《大錢圖錄》,錢局每開爐鑄錢,先取精煉黃銅製成雕母,再以雕母翻鑄若干母錢,最後用母錢翻砂鑄流通錢,因此雕母又稱祖錢,均為手工雕刻而成,枚枚不同,在錢幣鑄行流程中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因其特殊的性質,加上錢局使用後往往存檔入庫,故民間流傳甚稀,而其工藝的特殊性又使雕母具有流通錢無法比擬的藝術觀賞價值。

雕母,也被稱為祖錢,並不真正參與流通交換,只是在翻砂鑄錢過程中使用的錢形模具。當時,雕母都嚴格控制在錢局相關人員手中,極少流出,再加之清末民初、改革開放幾代人不遺餘力的大力蒐羅,現在已經很難再新發現開門見山雕母了,而現有的雕母大部分或流出海外,或入捐各大博物館。留存在市面上的雕母,自然更是稀如星鳳,成為泉友和收藏者爭相收藏的目標。

以上價格均為中國嘉德已成交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