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大都嚴肅多於寬容,從一些俗話便可見一斑,如“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底下出孝子”。在這種教育思想影響下,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往往弄得非常對立。殊不知,最好的家教應該是略帶一些幽默。

幽默是一種溝通方式,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教育智慧。一個情商高的人往往也是善於運用幽默的人。在和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最樂意接受的溝通方式,就是有趣的、好玩的、搞笑的溝通方式。

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第一次上完課,我就聽見一起上課的小朋友帶著誇張的表情告訴我們:“爸爸媽媽,外國的老師太搞笑了……(此處省略若干字)笑死我們了,她的課真好玩!”因為風趣幽默的語調加上誇張的表情,那位外籍老師贏得了所有小朋友的喜歡。其實,大部分中國小朋友看到老外都會害怕,但正是這個老師的幽默化解了孩子們的恐懼。我一直認為,對於老師來說,要讓學生喜歡自己教的這門課,首先就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們喜歡自己。從過來人的經驗看,一般來說,我們學習成績最好的功課,往往都是自己很喜歡的老師在教的功課。

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當然,在家裡,我們同樣也需要學會幽默。幽默就是一種調味劑,它能在親子關係需要改善的時候,調節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氣氛;幽默也是一種增稠劑,它能在歡聲笑語中,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幽默更是一種保鮮劑,它能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保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

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有時候,父母幽默地說話,遠遠勝過呆板無味地說教;父母輕鬆樂觀的精神,會感染你的孩子如何面對挫折;父母風趣幽默的態度,會觸動孩子活潑的天性,等他長大了,也會帶著快樂的眼睛去看待這個世界。可能你會說,我天生就是個沒有幽默感的人,沒關係,大部分人都不是生來就有幽默感的,但首先你要先認同,認同幽默感在親子關係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情感表達。然後,去做一個熱愛和感悟生活的可愛家長,請記住,您和孩子只有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才能發展幽默感和快樂向上的情緒。

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鄧超在某訪談節目裡說:兒子和女兒最喜歡跟自己玩,因為他非常有趣。一個簡單的木偶,他們就能演一個下午,哪怕只是剪一張紙,他和等等也會變著花樣來玩。甚至,毫不避諱地把自己變成兒子的畫本,讓等等拿著彩色的畫筆在他身上畫畫,併為兒子創作的成果感到驕傲,捨不得洗掉那幅等等的畫。為此,他還在微博自我調侃地說:氣質一下子就上去了。

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等等喜歡在雨中奔跑,鄧超陪著他玩,父子倆一起踩水坑,一起玩玩鬧鬧。

俄國文學家契訶夫說過:世界上有三件事是真實的——上帝的存在、人類的愚蠢和令人好笑的事情。前兩者是我們難以理喻的,所以我們必須在第三者上大做文章。據說人的幽默感大約30%是天生的,其餘70%則須靠後天培養,而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時期就是孩童時期,也就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候。

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幽默感是孩子打開社交大門的鑰匙,是叩響人際交往的敲門石,也是化解尷尬、走出窘境的梯子,在社交中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可能討厭冷漠、討厭憂傷,但決不會討厭一個人所帶來的歡笑。

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要做到幽默其實並不難。首先,我們需要觀察和了解孩子。只要經常觀察孩子對什麼感興趣,我們就能夠抓住孩子的興奮點,不需要太多的刻意和做作就能達到幽默的效果。

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其次,我們要永葆一顆童心。不管我們的生理年齡到了多少歲,只要我們的心理年齡回到孩童時代,我們就能放下身段,和孩子打成一片。當我們也把自己當作孩子的時候,生活中原本毫不起眼、甚至無趣的東西,都能被我們拿來作為幽默搞笑的對象。

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最後,我們要學會把幽默當成一種習慣。在社會中、在職場上,雖然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做到總是笑臉相迎,但總會有些事情是可以通過幽默來變得更加輕鬆的。自己的歡笑還會換來別人的歡心。同樣,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用心體會生活,同樣也可以找到很多笑點。

幽默地和孩子說話勝過無味地說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