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業清盤已演變成當下P2P平台的一種「慢性暴雷」

自備案延期的消息落實以後,P2P行業中出現清盤的平臺日益增多,以至於媒體輿論對這類平臺頗加關注,對跑路的新聞反而降低了熱情。其中原因一方面是隨著備案工作的推進,業內人士估計最後能通過備案的平臺數量在400到800家左右,換句話說有一大半的P2P將退出歷史的舞臺。另一方面因為跑路的平臺大多小平臺,涉及資金量較少、關注度也低。對於投資人來說P2P平臺停業清盤後,自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才是大家比較關注的。

清盤在過去是被認為良性退出,不過近兩年出事的平臺爆發式增多後,一些問題平臺開始借清盤之名來跑路,使得投資人每當遇到平臺清盤下意識的與暴雷劃上等號。其實關於良性退出應該指平臺在不失聯、沒有出現提現困難的前提下,全額墊付投資人本息而後退出網貸業務,保障投資人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失。

停業清盤已演變成當下P2P平臺的一種“慢性暴雷”

但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是很殘酷的,行業中絕大多數清盤都是平臺控制人跑路的幌子而已,不否認有些平臺在清盤後按照合同兌付,但在長達18期、24期甚至36期的漫長過程中,有多少平臺能夠保證如約全部支付給投資人呢?實際情況是兌付幾期後要麼是資金不足,要麼則是人間蒸發了無音訊,如此看來清盤在當下已成為P2P平臺的一種“慢性暴雷”。

縱觀這些清盤平臺的公告可以明白,基本是態度誠懇,視投資人為家人,然後表明態度,堅決不幹非法集資自融的事,但因為平臺合規壓力大、壞賬多無力迴天,希望投資人給他們信心,信誓旦旦表示會堅持兌付。明面上打著良性退出的幌子,暗地裡拖延時間趁機跑路。

以雅堂金融為例它主動退出P2P業務,給出了3中處理方案,其中一種便是按月兌付到2019年6月全部兌付完成。真正實施起來就僅僅兌付一個月,第二期便沒有兌付,官公告的兌付已經沒有了下文,說好的退出終究只是權宜之計。再如微龍網,大用戶代收10萬以上分3年兌付,又是一輪漫長的等待。類似這樣的平臺太多太多,官網公告一發宣佈清盤,然後網站一關閉,人便消失的沒影了。

其實真正靠譜的平臺,資金流向很清晰,每一筆錢都能對應相應的項目,借款人到期還款,投資人到期贖回。如果出現逾期的情況平臺也可以協助催收,或者擔保公司等進行處理。縱觀網貸行業中那些毫無節制的資金擴張,資產端卻跟不上的平臺比比皆是,因此選擇好一家合規性高、透明度高的平臺才是投資人真正需要重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